《遇見你之後》:驚喜之餘有驚喜,感動之外有感動

負責任地説,《遇見你之後》讓我驚喜之餘有驚喜,感動之外有感動,很久沒看過這麼讓我五味雜陳的愛情片了。

《遇見你之後》:驚喜之餘有驚喜,感動之外有感動

雙重驚喜在哪呢?

首先,如前文所説,我抱着看一部“新《羅馬假日》”的預期並做好了吐槽的準備,結果發現自己被劇情簡介誤導了,《遇見你之後》和《羅馬假日》完全不同,電影裏沒有高貴的公主,黃堯飾演的黃曼曼是為了生計一天打三份工的普通女孩兒。

《遇見你之後》:驚喜之餘有驚喜,感動之外有感動

能感覺到導演侯祖辛很用心、也有更大的野心,她明白愛情的表達不應該侷限於愛情本身,努力讓一部電影承載更多。女主角為生計奔波、男主角為成名身不由己,電影雙重視角下的故事線齊頭並進,呈現出真實感和煙火氣,而兩條主線交集時,又成功擦出動人的火花。

《遇見你之後》:驚喜之餘有驚喜,感動之外有感動

互相厭惡的兩個人,怎麼會在這麼短的時間裏互生愛戀、在朝陽下的天台擁吻?導演用了完全反愛情片的橋段實現。男女主在羅馬的經歷既不浪漫也不驚喜,打車被扔在半路、醉酒露宿街頭、20歐元的內褲、遭遇墓地驚魂、撞翻了別人的婚禮蛋糕……忙亂、尷尬、偶像包袱碎一地,一系列緊湊、高能的橋段,將兩個原本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拉到了同一階層,整夜的相處過後,當兩個人站在天台上,感覺不接個吻都對不起觀眾。這種舒舒服服、水到渠成的愛情才是觀眾想要的愛情。

《遇見你之後》:驚喜之餘有驚喜,感動之外有感動

説驚喜之餘有驚喜,是因為哪怕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導演,面對一部愛情片,在講述愛情之餘也很難強加進其他元素。但《遇見你之後》做到了,電影在喜劇方面同樣很出色。

電影一方面用明星在鏡頭前後的反差夯實劇情、製造笑點,經紀人為了炒作無所不用其極、明星人前人後兩幅面孔,職業粉絲機場接站、錄真人秀炒互相投餵完扭頭就吐掉……一系列橋段輪番上演,影廳裏笑聲此起彼伏,從現實汲取養分創作出的搞笑橋段更有力量。

《遇見你之後》:驚喜之餘有驚喜,感動之外有感動

另一方面,黃曼曼那條線也不乏笑點,很開心導演對這個角色的塑造不賣慘、不苦情,她積極、樂觀,從開豪車接柏楊初次交集,到後面夜騎摩托車和警察周旋,同樣貢獻了不少歡樂戲份。

再説感動。

我覺得有笑有淚很難做到,也是對一部電影的極高褒獎,《遇見你之後》更難,因為前半段的觀感輕鬆愉悦,要在觀眾笑的嘴巴還沒合上時,突然轉變畫風上演感動戲碼,也太難了吧!沒想到電影還真做到了。

《遇見你之後》:驚喜之餘有驚喜,感動之外有感動

浪漫過後,柏楊迴歸明星身份,要繼續面對記者採訪、真人秀錄製、和Lisa在鏡頭前虛情假意……劇情到了這裏沒能免俗,也沒必要免俗,兩個人必然會面對從夢幻回到現實後的落差。電影妙在前期一系列的鋪墊,給了柏楊選擇出現在婚禮現場一個充足的理由,所以當他坐在鋼琴前彈唱,那種雙向奔赴的愛情帶來的感動,確實讓我鼻頭髮酸。

其實,電影到了這裏已經讓我很滿足了,沒想到後面還有一番,給多了男女主角一次考驗,當他們北京重遇,“遇見你之後”的唱片擺上桌面,感動再次加碼,看到這裏再也繃不住了。

那為什麼説感動之外有感動?

《遇見你之後》:驚喜之餘有驚喜,感動之外有感動

我們生活在高速信息化的時代,每天接收到大量信息,經常被一條新聞、一段視頻、一個人的經歷所打動,但它們對你的影響只侷限在看的那一刻。電影也是如此,故事帶給觀眾的感動往往僅限於坐在影院裏看故事的那兩個小時。但《遇見你之後》讓我走出影院仍能久久回味。

愛情是電影的表象,內核則是探討夢想和人生。好的愛情不應該是彼此犧牲和成全,而是激勵對方勇敢追逐夢想。電影裏黃曼曼和柏楊在短暫戀愛之後,都成為了更好的自己,折射到現實,這才是我們應該尋找的愛情。

《遇見你之後》:驚喜之餘有驚喜,感動之外有感動

另一處感動來自柏楊放棄對名利的追逐,選擇做更好的自己。人生的路很長,所以每個人都應該不時回過頭想想,自己當初為什麼出發。當了明星的柏楊在名利中逐漸迷失,在黃曼曼的啓發下找回了自己做音樂的初衷,放下需要勇氣、有舍才有得。所以結尾時柏楊做回真實的自己,他和黃曼曼目光交匯時的坦蕩,充滿了人性關照,用這個作為結尾最好不過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6 字。

轉載請註明: 《遇見你之後》:驚喜之餘有驚喜,感動之外有感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