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50後、60後富豪的時代結束了 2015.7.1日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娛樂

  [今日最大聲]“每一代人都會暴露出自己的侷限性。 當今的50後、60後一代,是過去三十六年中國經濟崛起的最大獲益者。這一代人起於草根,善於拼殺,個性堅毅而狡黠,然而卻在盛年之際,遭遇陌生而猛烈的生態突變,職業上的不適應及心理上的極大不甘,溢於言表。可是,在我看來,他們的時代真的結束了。因此我對他們的建議是:保衞好自己的身體,保衞好自己的錢。更緊要的是,這一代人需要修正自己的財富觀。”

  “ 商業人生就如同參與一場戰役,它並非無休無止。戰士的終點不應該是墓地,而應當有所行止。一個好戰士,應當知道在何時進入,如何獲勝,更應當知道在何時、以怎樣的方式退出。 ”

  ——財經作家吳曉波《阿廖的迷茫》。

  一,“別耽誤我們時間”

  ——據遼瀋晚報,大連一公交車上,男子露出下體磨蹭女大學生臀部,女生要求司機停車等警察。然而,有乘客抱怨太耽擱時間,催她下車解決。最後只有一個大哥挺身而出幫忙報警,男子翻窗逃跑。

  二,“我是這兒的導遊,歹徒這樣做不是在砸我飯碗嗎?所以我一生氣就衝過去了,沒想別的。”

  ——上週突尼斯恐怖襲擊中誕生了一個無名英雄,他拿着煙灰缸衝向恐怖分子,把恐怖分子趕出了沙灘。當記者問他為什麼那麼勇敢的時候,大哥的回答很實在。

  三,“人傻好哄。兩天前民意調查顯示68.5%的希臘人不希望退出歐元區,今天突然只剩50%了。為什麼想離開歐元區的人陡增呢?今天希臘執政黨散佈了一個‘説法’:退歐的陣痛最多六個月。很多希臘人立馬相信了。趙本山可以去希臘當總統了。”

  ——投資人@LifeTime。按原計劃,希臘本應在今日將16億美元欠款歸還給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一天現行救助計劃也將到期。目前還不清楚希臘是否會在今日償還到期貸款。據路透社援引一位不願具名的希臘官員的話報道稱,希臘不會還款。


  四,“豔陽總在風雨後,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連續暴跌幾日後,今日早盤滬指再度低開,在上午收盤的最後一分鐘,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倡議鼓勵股民。午後開盤,三大股指逆勢翻紅,滬指從下挫5%到上揚5%。截止收盤,滬指報4277.22點,漲幅5.53%,創2009年來最大單日漲幅,成交額9415億元。

  五,“近期,有一些否定改革成效,唱空中國經濟,動搖市場信心的不負責傳言和言論,擾亂市場秩序,投資者要不輕信、不盲從。”

  ——29日晚,證監會通過微博連夜發佈了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回答記者提問。

  六,“中國股市到現在二十多年了,市值據説已經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了。但我不知道為什麼,股民和二十多年前相比,還是一點長進都沒有。什麼場外配資,才四倍的槓桿就能玩死人?融了資還全倉買一隻股票?當股市是什麼?澳門的百家樂嗎?”

  ——據北京參考網,老吳是新中國的第一代股民,在他看來,再多血淋淋的教訓,一旦有一波轟轟烈烈的行情來臨,中國股民馬上忘得乾乾淨淨。

  七,“你們中國人,來到這兒有了一套房子還買第二套,買了兩套還想買三套,甚至四套、五套,一門心思靠炒房子投機賺錢。一個新樓盤一開盤,70%的買家都是中國人,一套二手房一上市,中國人就爭先恐後拼命地搶。中國人可以不下館子、不進電影院、不去歌劇院、不買圖書、不到體育館看球賽、不出去旅遊、不上健身房,然後一心一意買房子,哪怕自己沒錢也要四下借錢去買房。多倫多的房價就是這樣被你們抬高的!害得我們都住不起了!”

  ——據中國經濟週刊,在最受中國人歡迎的海外置業國中,加拿大排名第三。麥克是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他向中國同事吐槽道。


  八,“今天看到一個面向軍迷的產品的商業計劃書,關於‘商業模式’一章,赫然寫道:‘我們的受眾知識水平有限,缺乏社會經驗,相對更加容易相信和接受來自官方推薦電商渠道的導購……預計1-3年能夠實現XXX的銷售規模’。”

  ——自媒體@闌夕

  九,“要是能開家理想中餐廳,就把所有座位都設置成電椅,只要一有人在晚6點後聊商業計劃,就立馬電死;聊互聯網創業,電死;聊O2O思維,電死;聊國家政策經濟發展,電死;聊馬雲馬化騰王健林許家印雷軍,電死;在人均不到200的飯館提到數字一上億,馬上死。對面人還不許搭茬,否則也得死。”

  ——豆瓣網友@譚不爽

  十,“把司法能動與司法剋制視為兩種必須堅持的‘主義’與教條,本身就是大問題。就好比勇敢與謹慎,本來就不是互不兼容的處事原則,而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美德;倘若固執一端不知變通,勇敢便成了莽撞,謹慎也便成了怯懦。類似地,司法的能動與剋制,本來就不可能也不應當有什麼一定之規,更多是法官行為氣質上的差異,加上具體案例中對各種考量權衡取捨的不同判斷。甚至可以説,大多數時候,二者都不過是法官們藉以實現自身實體正義觀的手段。”

  “民主社會的公共討論是一個永不停息的過程,只要言論自由還在,就沒有任何一個法院判決會終結民主思辨、阻止反對者發聲、導致思想的閉塞,也沒有任何一個法院判決會讓支持者永遠失去‘通過説服其他公民’而真正獲得承認的機會。”

  ——《羅伯茨大法官反對同性婚姻反錯了》,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林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