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奧開幕式上,李潤鳳和幾十名來自北京各大高校的中外學生一起,以身為軸,眼神堅定而柔和,緩緩引領着畫面展開。
在《致敬人民》表演中,李潤鳳和眾多學生一起以身為軸、展開一幅幅畫面。圖/新京報記者 巫慧
李潤鳳是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2019級本科生,也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表演《致敬人民》中的一個“演員”。
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致敬人民》這個環節是專門設置的,讓普通人站到舞台上,展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國家形象。
“噠噠噠噠……”1月28日下午6點半,清華大學的主樓前已暗了下來,周圍不時有路人走過。把手機上的節拍器速度調到110,李潤鳳合着節奏,旁若無人地走着,大步流星。像這樣的私下訓練,李潤鳳已做過很多次。
《致敬人民》參演人員、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2019級本科生李潤鳳。圖/新京報記者 湯文昕
速度110、每步82釐米,表演“走路”不容易
“我們其實就是走路,表演一個行走的過程,所以我們也被叫做‘致敬的行走演員’或者‘行走演員’。”《致敬人民》參演人員、清華大學化工系博士生楊雯惠説道,看似簡單的“走路”,表演出來卻並非易事,“我們需要從‘鳥巢’的一邊走到另外一邊,距離是有限制的,還要在一定的時間內恰好走完,這對我們的速度也有要求。”
《致敬人民》參演人員、清華大學化工系博士生楊雯惠。圖/新京報記者 湯文昕
根據官方數據,橢圓形的國家體育場(鳥巢)長軸332.3米、短軸296.4米。這就意味着“致敬的行走演員”要在一分多鐘的表演時間內,走完三百餘米的全程。作為對比,普通人每分鐘也就走一百多米。
何時邁腳、何時落地,對於演員們來講,是可以用技術解決的。每個人都帶着一個耳機,耳機裏播放着節拍器110的節奏。“我們可以聽着節奏邁步子,但每一步的距離是多少?這對我們來説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楊雯惠表示。
為了精準地將每步距離設定為82釐米,楊雯惠反覆練習直到形成肌肉記憶,“我們相當於卷軸的一個軸,要始終讓這條線在兩腳之間,那就只能一遍一遍地練習,這樣才能精準地卡住這條線。”
李潤鳳適應得很快,她曾是清華大學國旗儀仗隊隊長。擔任隊長期間,李潤鳳每週都會在主樓前的這塊空地上進行隊列訓練或是帶領同學訓練。
除了跟其他同學一起訓練,李潤鳳還習慣自己在主樓前走一走,“儀仗隊走路的速度是96,我把節拍器的速度調整到110,然後開着節拍器練習。”
為了保證所有人始終能成一條軸線,兩邊的人要不斷向中間的人看齊,中間的人則擔負着保持整隊節奏的重任。“之前訓練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在中間的位置,我和旁邊的同學兩個人掌握節奏,那個時候壓力真的很大。”楊雯惠表示,這段經歷對自己而言刻骨銘心,“如果走得快了或者慢了,都是因為我。”
訓練4個多月,有時會想“原地逃跑”
“輕輕地捧起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乾,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在當晚的冬奧會開幕式表演中,這首發行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傳達了愛的力量,也成為了《致敬人民》環節的主題曲。
雖然在訓練中已聽過這首歌上百次,每次歌聲響起時,楊雯惠依然動容。“我覺得我們就是要托起一顆顆孤單的心,捧着那些受傷的心,團結在一起,手拉着手一起向未來。”楊雯惠的眼睛閃爍着光芒,臉上也帶着暖暖的微笑。
在《致敬人民》的演員訓練時,導演曾反覆告訴大家要注意面部表情、注意儀態。“有一個導演是做情緒管理培訓的,他就跟我們講,眼中一定要看到希望。”這句話給楊雯惠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在表演中都在腦海中想象出幸福的生活場景,而這樣的情緒對於面部表情的影響也十分大,“只有我們每一個人的眼中都能看到足夠的光芒,這個節目的意義才會充分地體現出來。”
對於日常習慣了嚴肅的李潤鳳而言,柔和的面部表情總是差點兒意思。“我每次覺得自己已經在笑了,導演走過來説‘你表情太嚴肅了’。”
為了讓演員們能變得活潑起來,導演組會讓大家面對面站着大笑,或者分小組做一些拉進彼此距離的訓練。但這對於性格本就內向的李潤鳳來講,有些困難,“像我這種‘社恐’真的是壓力值瞬間拉滿,有的時候訓練着我都想原地逃跑。”
慢慢地,李潤鳳的表情越來越好,“平時訓練是一個封閉的場館,視線總會受阻,但是在鳥巢抬頭就能看到天空,是一個非常空曠非常寬廣的體育場,情緒也很容易調動起來。”
面帶微笑大踏步前行,李潤鳳和小夥伴們作為“致敬的行走演員”,在鳥巢上貢獻了一場完美的表演。
“成就感大於遺憾”,和各國青年一起向未來
楊雯惠來自著名的“短道速滑之鄉”黑龍江省七台河市。她從小就很關注短道速滑,每次冬奧會都會觀看比賽。
“索契冬奧會的時候,我還是個初中生。因為有時差,每天熬夜看比賽。”楊雯惠心想,什麼時候能不用熬夜就好了。冬奧會的舉辦地從索契到平昌再到北京,這一次,楊雯惠可以不用熬夜看比賽了。
對於這場演出,李潤鳳一直很期待。
李潤鳳告訴記者,雖然訓練了四個多月,但自己是作為“卷軸”引領畫面鋪開,“我們都沒有機會去回頭看看畫面到底是什麼,而且我們是站在地面上的,很難看到這幅畫面展示的全景。”
在李潤鳳看來,一場表演除了演員,還有燈光等各種要素配合,“可能每個演員都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但又不清楚這個效果最終會是什麼。”對於這種“人在現場但不清楚完整畫面”的情況,李潤鳳多少有些遺憾,“但這個畫軸是大家努力一腳一腳走出來的,還是成就感大於遺憾。”
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這羣大學生從陌生人變成了“戰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有很多外籍學生跟我們一起訓練,他們的中文非常好,交流起來沒有障礙。”楊雯惠在訓練中認識了一位來自尼日利亞的學生,候場間隙還學習了尼日利亞的兒歌、拍手舞等等,“瞭解了很多其他國家的文化。相處過程中,我也真切感受到了我們這一代青年是如何共同走向未來的。”
李潤鳳則跟同校不同院系的學生聊了很多,“我輔修了國際關係專業,就正好有同學是這個專業的,平時我們還會一起討論看書的問題。”
從2021年10月開始,他們經歷了持續四個多月的訓練和彩排。李潤鳳也曾熬夜寫論文,甚至在彩排候場時抓緊時間複習功課。好在結果不錯。前不久,清華大學的期末成績公佈。李潤鳳取得了入校以來的最好成績,“所有的科目都拿到了4.0的學分績。”
“對我來説,重要的是參與一場全球盛事,而且以中國青年代表的身份出現在大舞台上,表現我們的自信、不卑不亢,同時又向全世界傳達,我們準備好了,我們準備攜起手來一起迎接未來。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李潤鳳説道。
採寫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