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令》們開啓劇服新經濟,一出好戲
“劇雖然爛尾了,但劇裏的服裝讓我久久回味。”這是不少觀眾的心聲,也是一門新的商機。
隨着影視劇的投入越來越大,製片方越來越在“好看”上下功夫。劇情好不好不敢保證,但至少在服裝、化妝、道具上保證足夠“好看”。
“一套做得精美的古裝戲服,價格輕鬆過萬,甚至更高,這與影視劇的投資體量有直接關係。”《覺醒年代》等多部熱劇的宣發方君和傳媒副董事長兼CEO李軍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指出,相較現代題材的影視劇,古裝、玄幻類題材的作品,在服化道上的投入尤為巨大。
諸如《天盛長歌》《上陽賦》《大宋宮詞》等頭部大劇,在服化道方面可謂不遺餘力,斥巨資請來張叔平等頂級大師為主演量身定做華美戲服,往往一個人的服裝達到幾十套,價值不菲。之前就有製作人吐槽,演員的成本下來了,服裝的成本上去了。
眼下,從拍賣平台、視頻網站到劇組,都對戲服生意下手了,但爭議也隨之而來。漂亮的戲服去哪兒了?高價買戲服的人是誰?《琉璃》曾因戲服高價成交,被網友怒斥“吃相”難看,這到底是收割粉絲還是創意經濟?這個小眾市場的背後大有文章。
你投百萬,我砸千萬
服化道開啓“軍備競賽”
《覺醒年代》破圈了。
這樣一部講述百年前革命先驅奮鬥之路的歷史正劇,在年輕人當中圈粉無數,在視頻網站的彈幕中,“震撼”“吾輩自強”“做有為青年”“熱淚盈眶”等成了高頻詞彙。
為了還原歷史情景,劇組下足了“笨功夫”。總製片人劉國華稱,《覺醒年代》劇組前後共製作了一萬零五百套服裝。“導演張永新對劇中服裝的考究程度,已經達到了專業的水平。”在該劇的幕後紀錄片中,服裝指導銀燕表示:“比如長辛店工人葛樹貴的服裝,需要特別破舊的感覺,工作人員會拿砂紙手工做舊。”
“那些服裝,甚至一顆紐扣,做得都很真實,都花了不少心血。”李軍向每經記者表示,“包括釦子、領口、袖口,都做得非常精緻。於和偉的那一身衣服,我覺得現在穿出去也不違和。”
從業十多年,戲服設計製作師張斌深感影視行業對劇服投入的變化。“影視劇服裝的變化是波浪式的,你去看老版的《紅樓夢》《三國演義》《武則天》,幾十年前的劇服制作都是非常精良的,而且很符合歷史和人物要求。但後來反而走下坡路了,沒有那麼精良了。從《金枝欲孽》起,又開始注重劇服這一塊,《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將劇服的考究推上了一個新高度。”張斌對每經記者表示。
因為在戲曲服裝設計領域有口皆碑,一些影視劇的劇服制作也找到了張斌。影視劇劇服制作時間緊、任務重,和傳統戲曲服裝製作的節奏截然不同。比如於正製片、出品的《鬢邊不是海棠紅》,張斌團隊當時為這部劇做了100多套衣服,還借了100多套。“一件尹正穿的劇服,大概由十多個繡娘日夜趕工、純手工縫製,做了兩個多月。”張斌向每經記者透露。
一部劇,百套劇服的專業定製,其投入之大可見一斑。“僅從淨成本上講,一件劇服的價格從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張斌告訴每經記者,《鬢邊不是海棠紅》裏的100多套劇服,由50多名繡娘花了5個月時間手工縫製而成。
“原材料價格每年都在上漲,更苦惱的是現在的東西沒有以前好。比如有一種清代工藝的手工金絲線,現在就買不到了,這個東西可能全國就幾個人在做。慢慢的,很多手藝就失傳了。”張斌遺憾道。
在大IP、高投入古裝劇盛行的時期,“服化道”上的投入甚至成為一種“軍備競賽”。“大古裝劇,服裝上投資上千萬的很常見。”一位影視劇製片人對每經記者透露,“光是請名家美術大師來設計,就要花去上百萬。”
而砸了那麼多錢在劇服上,到底值不值?一位影視投資人直言:“關鍵還是看作品。”“現在有多少劇你願意反覆看?有的劇雖然是我投的,也是大IP、知名流量明星的玄幻劇,服化道上也花了很多錢,卻連看一遍都覺得浪費時間。精良的劇服能給好劇錦上添花,但拯救不了‘爛劇’的命運。”
在資本對影視劇的助推下,影視劇服的製作一度引來眾多參與者。啓信寶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5月26日,我國存續的影視服裝/演出服裝/戲服相關企業共7208家,但註銷或吊銷的企業多達4251家。可以看出,這個行業競爭激烈,近6成企業已消亡。
每經記者發現,過去10年間,該產業雖然成長迅速,從2011年的1000多家到如今的7000多家,但從2018年遭遇影視寒冬起,行業增速開始放緩。2021年更是出現逆增長,今年5個月時間,消亡企業數量多達354家,超過191家的新增數量。
高成本戲服去哪了?
多數躺在倉庫落灰
令人唏噓不已的是,這些斥巨資定製的戲服,往往在影視劇殺青後,就銷聲匿跡,其生命也好像就此終結。每經記者瞭解到,在不少大製作的影視劇中,普通配角的劇服一般是租的,而為主角明星量身製作的戲服,基本上用過一次後就很難“再見天日”。
“古裝、玄幻等影視劇往往都有一定的時代背景,造型師為主演定製的戲服也很難用到其他劇裏,倘若‘二次使用’時被細心的粉絲髮現,劇組就有可能受到‘服化道不用心’的質疑,進而影響整部作品的質量。”一位曾參與打造《山河令》等熱門影視劇的行業資深人士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指出,很多戲服在影視劇拍完後,都沒有很好的出路。“大都在暗無天日的倉庫裏落灰。”
另一方面,戲服屬於劇組資產,在拍攝完成後,不能私下處置,需要由平台方或者版權方清點回收,避免資產流失。“倘若不想在倉庫裏存着,可以採取租賃或售賣的方式。行業此前普遍的處理方法是:租給其他劇組、自己在後續用途中處理、賣給市場上專門收二手道具的供應商。”上述資深人士告訴每經記者,二手戲服的價格十分低廉,與此前邀請知名設計師或造型師定製的支出相比,差距甚遠。
能將服裝道具進行收納、保管的,往往是有實力的影視團隊。
“我們為《鬢邊不是海棠紅》製作的劇服,用完後歸於正團隊。凡是於正操刀的劇,他基本會把服裝和道具回收,他們有一個5層樓的房子,專門存放各個劇的服裝道具。”張斌表示,“我覺得只要保存好,就不可惜。如果保存不好,它壞掉了、進水了或是當垃圾處理,我覺得是比較可惜的。因為這些衣服是由有幾十年刺繡經驗的繡娘縫製,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傳統手藝可以説是做一件少一件。”
將目光投向香港,老牌影視製作公司TVB,一件衣服在不同的劇組傳來傳去,曾被觀眾開玩笑“摳門”。
每經記者曾在探訪TVB時看到巨大的衣帽倉庫,從古裝到現代,各種劇服分門別類保存,温度和濕度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且有詳細的索引。倉庫內,服裝部的工作人員專注地裁剪或縫補,一切都像一座微縮版的服裝工廠。
用保鮮膜做瀑布、一套服裝幾部劇輪着用……這種出了名的節儉,讓一些TVB古裝劇在當下看來顯得粗糙和出戏。但正是這種自給自足的運作體系,能抵禦外界衝擊,讓TVB在幾十年中過得平穩而充裕。
舊戲服不同命運
有的賣出天價,有的無人問津
一次性使用的高成本戲服,也是空白的商機。
雙魚館藏的公司裏掛着一幅字,“收藏光影收藏時光”。在王冰和他的合夥人趙夢看來,劇服作為影視收藏品的一個組成部分,自然具備這樣的收藏價值。
“我們一個是編劇、一個是導演,非常清楚這些影視劇服具有的藝術性和價值,也清楚它們在拍攝之後的命運,製作公司白白丟棄,很難回收再利用,影迷愛好者卻收藏無門。於是在2016年,我們決定做這之間的橋樑。”王冰向每經記者介紹,“首先需要與項目版權方,通常是出品方,簽訂代理拍賣協議,全權代理該項目的道具(及服裝)拍賣業務,作為拍賣公司,我們收取代理佣金,佣金比例視具體項目業務範圍而定。”
2016年4月成立的“雙魚館藏”,被“零零後”劇服愛好者璟依發現了。“《九州天空城》中關曉彤穿的那件藍色裙子,純手工製作,非常精美,3000元就買到了。當時平台剛開始運作,知名度不高,所以最後沒人競價,直接就買下了。後來我在二手平台上又以8000多元的價格賣出,也相當於有投資價值了。”
收藏劇服十多套,璟依一直覺得劇服收藏是小眾愛好。即便到現在,她也沒參與過“天價劇服”的拍賣。“我最近入手的是關曉彤穿過的一款劇服,花了6500元。我覺得這件衣服的成本肯定遠超購買價格,因為面料是真絲,繡花也是用金絲銀絲手工繡制,成本肯定就高了。”
直到今年,《山河令》劇服拍出“天價”,才讓公眾關注到這個細分領域。
4月7日,優酷將《山河令》中温客行、周子舒的戲服掛上網後,僅半天時間,就被粉絲從1元起拍價,分別拍到了22萬、10萬的天價。
不過,每經記者發現,熱門劇的戲服並非都能延續《山河令》的火熱。與温客行、周子舒戲服被粉絲拍出天價相比,《司藤》戲服並未掀起太大波瀾,該劇孤品戲服在售賣7小時後,售價最高的是“司藤藍色旗袍”,粉絲給出的拍價為1401元。
“戲服拍賣時的價格,並不取決於其成本,而是取決於這部劇是不是爆款。如果劇很火,那麼劇中戲服的價格就會越高。”一位在行業深耕20餘年的編劇與每經記者談及當下熱門劇戲服拍賣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情況時表示,影視劇戲服的拍賣,在國外很常見。“海外劇組會先辦戲服展,等展覽後再進行拍賣,甚至還會做一些複製品長時間售賣,但在國內還沒有形成一個產業。”
探路劇服後產業鏈
收割粉絲還是創意經濟?
踏準粉絲經濟的浪潮,影視劇中的戲服雖然尋找到了拍賣的賺錢模式,但也因此受到一些質疑。
《琉璃》曾因戲服高價成交,而被網友怒斥:“打着演員明星的‘旗號’引導粉絲消費獲得利潤,未免吃相過於難看”。
在戲服收藏愛好者璟依看來,“天價劇服”是粉絲效應催生下的極為偶然和罕見的情況。“若是《陳情令》裏王一博和肖戰的劇服拿出來拍賣,肯定更是天價,因為有那麼多粉絲,肯定會參與競拍。”而大部分劇服拍不了那麼高的價格,因為和粉絲比起來,真正的劇服收藏愛好者沒那麼多,也沒那麼瘋狂。
相較一錘定音的孤品劇服拍賣,資本更看重長線價值的挖掘。每經記者觀察到,優酷平台已經嘗試開網店,將劇中為演員量身打造的劇服版權開放,對消費者進行定製,而且收費並不便宜。
通過查詢優酷的網店,每經記者看到,截至5月20日,該店銷量最高的一款衣服是價格為569元~599元的“司藤同款復古短袖立領連衣裙”,已有48人付款。而售價高達2899元的“司藤同款高定綠色披肩”、2699元的“温客行君子白套裝”和“山河令周子舒同款娃娃領套裝”,均有粉絲購買。
“我們賣的是IP的兑現能力,同款是你看中了這個東西的設計,我們也在打造這個同款的供應鏈。當你能夠給粉絲提供越來越多高品質的產品時,商業模式也就出來了。”優酷資產管理業務負責人王秀娟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將戲服拍賣給粉絲的產業才剛興起,大家眾説紛紜也很正常。有些沒有搶拍到的粉絲,各自都會產生不同的想法。畢竟拍賣是價高者得,所以粉絲的心理也需要一個疏導和趨於理性的過程。”對此,一位參與過多部古裝、玄幻大劇的行業知名人士向每經記者表示,對這個市場不應過度指責。“熱門影視劇戲服的拍賣以及後續定製服裝的開發等,都延續了戲服的生命力,積極意義大於消極意義。”
李軍十分看好“戲服的後產業鏈”開發,他認為:“這讓行業在影視劇之外,又出現了一條新的商業鏈,並在文化產業鏈上出現了新的一環。”
“整個影視全產業鏈越來越完善,越來越豐富。戲服二次開發也是其中的一環,如果打通了,就拓寬了行業的商業空間,給片方帶來一些利潤。拍這個劇,也許首輪發行不一定賺很多錢,但火爆之後,戲服還能做一些延展銷售,這種商業開發能源源不斷帶來利潤,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對影視產業的發展起到非常好的助力。”
記者手記|劇服二次開發 才剛開了個頭
萬物皆可雲上,讓往日只能躺在倉庫落灰的舊劇服開啓了新商機。
不管是影視劇劇服的拍賣,還是當下火熱的定製,都為那些製作精良、價格不菲的劇服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雖然目前,關於“天價劇服拍賣收割粉絲”的討論此起彼伏,但不可否認的是,並非所有劇服都能像《山河令》一般,在市場上,可以拍出天價的劇服只是曇花一現。從整個影視大環境來講,也只有少數爆款劇才能吸引到大批粉絲,用真金白銀為劇服買單。
隨着影視全產業鏈越來越完善,劇服二次開發所產生的劇服經濟大有可為。正如李軍所言,國內影視劇在戲服的二次開發上,還沒有形成潮流。“如果真能把產業鏈做大做強,那麼經典款式的戲服都有望作為一種服飾去批量生產銷售。”
舊劇服藴藏的新商機已經悄然開啓。但如何批量化、長線生產出讓粉絲喜歡並願意買單的原創劇服,將劇服經濟綿延下去,才是從業者們該認真思考和創新的。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