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誠儒在《戲儒人生》中再次談到了傳記和歷史的重要性。因為我們不重視本國的歷史,而使得越來越多的韓流文化乘虛而入,衝擊了本國的文藝工作。娛樂至死不應該僅僅是觀眾的問題,同時也是編劇,市場等多方面因素的結果。
如今的編劇們所編寫的戲很多都是胡編亂造,一點都不尊重歷史。像《甄嬛傳》《延禧攻略》在網絡上的點擊率都在78個億,80個億。很多人説這其實是觀眾的問題,是觀眾的審美能力下降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實則不然。觀眾是受導向指導的,市場提供什麼樣的內容,觀眾就看什麼樣的內容。正是由於近年來娛樂至死的影視劇氾濫,才導致了觀眾們愈加沉溺於虛幻的浮華的製作中。
李誠儒對如今的影視現狀感到非常不滿,這種不滿在心中壓抑了近20多年。影視作品的亂象讓人寒心,並沒有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他談到如今的影視劇已經成為了人們下班後解乏的工具,但這些影視劇中大量與歷史不沾邊的野史正在荼毒如今的年輕人們。
讀正史書,能以史為鑑,從前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但看野史影視劇,除了宏大的製作和演員們的表演,並不能從中汲取到很多東西。
他坦言自己也曾拍攝過一部正劇,但因為太正了,根本沒有能面世的機會。李誠儒到電視台去的時候,這些人都説片子挺好的就是太正了,不“歪”,沒有可看性。
正劇沒有市場,歪劇受人追捧。除此之外,韓劇近年來的勢頭也很猛烈,是一種“文化入侵”現象。韓劇的很多影響以及韓國演員的炒作方式等都是對我們文藝工作的極大衝擊。
李誠儒直言文藝這個陣地是不能丟的,他是引導很多青年人積極向上的一件非常尖鋭的武器。不要總認為西方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他們的片子就一定拍得比我們好。
近二十年來,我國的影視行業還是處在一種比較浮躁的狀態,沒有能夠靜下心來好好的琢磨拍戲這件事情。李誠儒在節目中誠心地呼籲年輕後輩們放下浮躁的心,多讀一些歷史,多看一些傳記。藝不壓身,當戲用上的時候自然就能用上。
很多網友猜測李誠儒諷刺的就是圈中著名的“九漏魚”現象,不尊重紙墨筆硯和歷史文化,太過浮躁的現象使得我們的影視圈再難出好的作品。
李誠儒還指出《紀曉嵐》就是一個反面教材,帶壞了不少編劇。現如今影視劇中所編撰的歷史都是東湊一塊,西湊一塊,多個歷史人物拼湊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時代的故事。而這些恰恰來自於十多年前的戲説,就比如《紀曉嵐》。
當時不被制止,反而越發的不可收拾,導致現在的編劇更加肆無忌憚。如今的古裝影視劇比以前的劇目還戲説,還要胡編的東西。眾所周知,像劉羅鍋,紀曉嵐這些人物本身和和珅並沒有那麼大的關係,甚至他們之間的年齡/年代都完全不同,這是野史不是正史,這是胡編亂造而不是取自史書。
現今的古裝影視劇,不是一個歷史朝代的人都可以胡寫亂寫。即使這些戲擁有着近70億乃至80億的播放量,也證明不了它就是好戲。好戲的標準應該是尊重歷史,而非對歷史的褻瀆。在二十世紀所播放的戲説並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才導致瞭如今越來越遊戲化,胡編亂造的戲碼。
娛樂至死的創作方式或許能獲得一時的流量和播放量,但長此以往卻沒有很好的帶動作用,反而會使得傳記類市場亂象叢生。真正好的影視作品應該是寓教於樂,而不是種禍於後人,沒有絲毫的正面影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