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師》改編自畢淑敏的同名小説,講述了由心理諮詢師賀頓(楊紫飾)為形形色色的來訪者進行心理諮詢,溯其本源探索他們心理問題的成因,幫助他們疏解心結,重新與美好生活相擁的故事。日前,總製片人郭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該劇籌備之初就是不被看好的冷門題材,劇本創作、案例挑選都是難點。他希望這部都市暖心療愈劇,能夠帶觀眾深入瞭解心理諮詢行業,“我們不是簡單地呈現灰色和製造焦慮,而是以治癒人心、温暖健康為主導,始終保持着一個正面、進取的姿態。”
楊紫主演《女心理師》。網絡供圖
改編
做心理題材一點灰色都不碰,就不真誠了
據郭峯介紹,拿下《女心理師》版權的時候,玄幻古裝正大行其道,這樣一個冷門題材幾乎沒人看好,很多業界同行都對郭峯説,這是很難做的一個項目。“它的改編難度大,社會議題很尖鋭。”郭峯坦言,《女心理師》的影視化進程非常曲折,籌備期長達四年,最難的部分就是劇本創作,“如何把心理諮詢的過程視覺化,對整個主創團隊來説都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改編過程中,主創團隊與原作者畢淑敏保持着緊密溝通。畢淑敏本人是中國第一批心理諮詢師,她給劇組介紹了一些心理諮詢機構,包括北師大的心理學部,也使得《女心理師》得到了相當強有力的專業的支持。但由於畢淑敏的小説創作於2007年,人們的生活狀態已經不同以往,比如14年前大家還不用微信聊天,同時,人們的心理發生了變化。所以,在該劇的改編過程中會加入新的案例。“案例本身不難找,但既要保證是大家都可能遇到的問題,話題又不能過於陳舊、簡單,這兩者的平衡讓主創團隊費了很多思量。”改編後的《女心理師》不僅聚焦了高中生在家庭、學校生活中面臨的青春期心理問題,還涉及了大量其他的社會熱點議題,包括討好型人格、暴食症、雙相情感障礙等具有“普適性”、“當下性”的心理疾病案例。
既然是心理疾病與障礙,難免會有灰暗的情緒。“做心理題材,如果你一點灰色的東西都不碰,就不真誠了。”郭峯説,但《女心理師》不是簡單地呈現灰色和製造焦慮,“而是以治癒人心、温暖健康為主導,始終保持着一個正面、進取的姿態。”郭峯認為,心理諮詢師對職業有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熱愛,相信人心複雜,可能出現問題,但問題是可以被幹預的。因此,《女心理師》希望對行業倫理有充分的尊重和表達,這要求嚴謹與創新同樣重要。
《女心理師》共10個案例,都有解決方案。
案例
沒有一個案例是為了製造焦慮
在劇中出現的第一個案例,中學生尤娜不堪忍受心理困擾的折磨,產生了極端的念頭。在心理諮詢師賀頓的引導以及學校老師的幫助下,她平復情緒最終獲救。此後賀頓推測出尤娜的反常與家庭有着緊密聯繫,為此賀頓為尤娜的父母進行了心理諮詢,從而得知尤娜是因為無法接受父母的婚姻破裂,試圖用極端方式博取家長關注以維繫家庭和睦。“通過這個相似案例可以發現,家長對於孩子的判斷和孩子在老師同學前呈現的樣貌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但製造話題並不是郭峯所關心的,他想做的是以劇集呈現的方式去關注日常生活,讓一些人和他們的問題被看見。郭峯透露,劇中的10個案例,全部都有解決方案,“沒有一個案例是為了製造焦慮,沒有一個傷口不被縫合”。郭峯説,這就像我們看電視劇中的外科醫生給病人動心臟手術,自己的心臟病是不會好的;但當看到與自己類似的心理問題,在劇中被療愈,也許是能得到啓發的。
在已播出的劇情中,涉及了諸如自殺干預以及對家庭因素導致的心理問題諮詢,“劇中案例都是選取了現實中幾個案例的典型特徵,進行藝術加工後的展現,比如劇中產後抑鬱的案例是由十個產後抑鬱症案例綜合在一起的。”郭峯坦言,全劇在拍攝中尺度的把握非常謹慎,“過於驚悚的鏡頭我們是不想做的,希望表達得更藝術更委婉,點到即止。”
演員
楊紫喜歡探究人的內心世界
賀頓是《女心理師》的核心人物,扮演者楊紫也成為該劇的一大看點。《親愛的,熱愛的》之後,楊紫已經兩年沒有新劇在熒屏播出了。原本《女心理師》把賀頓設定成一個年紀稍微長一點的諮詢師,考慮楊紫的時候,很多人都説是不是太年輕了,後來編劇覺得賀頓也可以是一個菜鳥心理諮詢師的升級打怪,“從劇作的角度,我們也把這個角色的匹配度儘量做到貼近楊紫本人,做成一個年輕化的心理諮詢師。”郭峯説,後來大家發現這些顧慮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我們接觸到中堅力量的心理諮詢師基本上也是楊紫這麼大年紀的,同齡人愛找同齡人,平時生活中五六十歲的人可能也很難自己走進心理諮詢室,所以角色匹配度還是非常高的。”
楊紫和角色匹配度很高。
郭峯表示,劇中賀頓是一個很難拿捏的角色,“她是一個非常陽光、積極、正能量的人,想用自己的心理知識幫助更多人,但與此同時,她的內心由原生家庭問題產生了若干個心理症狀,比如密閉恐懼症、跟異性接觸障礙等,她也沒有辦法很好地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她是在治癒別人的同時治癒了自己,所以是不好演的。”郭峯透露,自己之前把楊紫的作品《香蜜沉沉燼如霜》《親愛的,熱愛的》都看了,“我特別入戲,楊紫演得特別好。”郭峯説,楊紫本人很喜歡探究人的內心世界,沒進組之前就已經開始看心理學的書了。“楊紫本身是具有認知和表演的深度去塑造角色的,她給賀頓這個角色的加成是非常巨大的。”
井柏然飾演的男主角、電台主播錢開逸是一個可以自己發光發熱的小太陽,郭峯透露,錢開逸也有一些等待觀眾挖掘的成長經歷和往事,同時他是全劇裏唯一沒有心理疾病的人,角色討喜,一直不離不棄陪伴賀頓身邊,“心理諮詢是有深刻和沉重的東西,通過錢開逸的角色,也是一個調味料,整個劇的調性會高一些,更幽默更輕鬆。”劇中,賀頓服裝的顏色非常單一,全劇就那麼幾套,唯獨錢開逸的衣服是花色比較豐富的,映射出劇中人物的不同特點。
井柏然飾演的錢開逸像發光發熱的小太陽。
感情線
錢開逸和賀頓更像“戰友”
愛情線在《女心理師》中也很特別。錢開逸和賀頓更像“戰友”,“男女主之間的情感是一直伴隨着心理問題的,他們一路走下來,很多時候是圍繞着心理案件以及賀頓自身的心理問題,去推進兩個人的感情的。”郭峯説,心理諮詢推動戀愛進程中,兩個熱心、正能量的人互相幫助,“這是很不同的一款CP。”
看到井柏然和楊紫組 CP,有觀眾擔心會不會又“披着職場劇的外衣談戀愛”?在郭峯看來,《女心理師》的定位是都市暖心療愈劇,沒有狗血談戀愛,愛情戲只佔大約三成,因此也絕不是披着行業外衣的戀愛劇。劇中運用了寫實的表現手法,將心理問題與愛情、親情、友情結合在一起,即便兩個人之間產生了感情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賀頓與錢開逸的感情線跟隨着賀頓內心深處的心理問題展開,錢開逸一直支持她,賀頓身邊人給予她的關愛和陪伴最終成為解開她心理問題的密碼。
井柏然和楊紫飾演的男女主角更像“戰友”。
拍攝
白黑色空間讓諮詢師“進入”來訪者大腦
據郭峯迴憶,劇中原本有一個案例是心理諮詢師主動進入到來訪者的生活裏,後來主創團隊還是覺得諮詢師表現得太主動了,最終把這一情節刪掉了,“這不是小的改動。因為做電視劇總在心理諮詢室裏待著,很多劇情沒有辦法推動,如果完全遵循倫理推動劇情,心理諮詢顧問是不能透露任何來訪者的信息,不能主動介入來訪者的生活,我們一開始的時候也是一直想商榷這件事情,能不能有所折中,商量了很久,最後是選擇了刪掉相關過度進入來訪者生活的情節。”
由於劇中絕大部分的心理諮詢過程是在心理諮詢室進行的,而且諮詢師在諮詢室之外不能主動接觸來訪者,這也給劇本的影視化帶來限制。《女心理師》所採用的拍攝方式是“文戲武拍”。據郭峯介紹,劇中創造了白色空間和黑色空間的概念,讓諮詢師“進入”來訪者的大腦,與他的潛意識對話。這樣的拍攝方式也再現出造成來訪者心理問題根源的場景,讓諮詢師“出現”在這個場景中,同時把觀眾帶入,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來訪者,而不僅僅是聽來訪者説,心理師回應,這麼單調的過程。“我們希望觀眾看後,能夠感同身受,對有心理問題的人的理解也會更深刻,而不再是覺得抑鬱症就是太矯情,焦慮就是擔不起大事。心理問題的成因是複雜的,很多是日積月累的,甚至根深蒂固的。”
意義
治癒別人,最終治癒自己
作為一部以心理諮詢師為故事主體的電視劇,在郭峯看來,《女心理師》的職場屬性並不強,“我們不覺得這是一部職場劇。心理諮詢是剖析人的內心精神世界,發現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的過程。”《女心理師》聚焦心理諮詢師,而非心理醫生,正是在普及心理諮詢的概念,它面向更廣泛的人羣,不以開具處方藥為處置手段,而以傾訴談話為疏導方式。心理諮詢師最大的一個功能就是“共情能力”,然後是強大的邏輯能力,去發現談話過程中,來訪者的真實問題是什麼,“我相信這部劇最起碼會讓觀眾意識到,自己可能遇到心理問題時,需要尋求專業幫助。焦慮不安的情緒適時得到疏導,正確對待心理問題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療愈”屬性一方面體現出心理諮詢師的專業性,另一方面也是這部劇的核心所在,賀頓在治癒來訪者的過程中,她發現了自己的秘密,並最終夠擁抱愛情、收穫友情。“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能只是外求於人,還要內求於心,要自己幫自己。我們希望吸收原著的精髓,一個很重要的理念是,治癒別人,最終治癒自己。”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