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評論 | 重新認識明星和綜藝的關係

文藝評論 | 重新認識明星和綜藝的關係

過去,在演藝圈存在着這樣一條明顯的鄙視鏈:演電影的不去演電視劇,演電視劇的不去錄電視綜藝。在這個鏈條上,電影咖最高級,處於頂端;綜藝咖好像最低級,處於低端。章子怡就曾説過,帶她入行的恩師張藝謀當初叮囑過她,讓她不要去接電視劇,要跟前輩鞏俐一樣,只演電影。殊不知時代突變,媒介權力發生了巨大的反轉,加上新媒體的出現,近些年,電視劇、綜藝(包括網絡電視劇及綜藝)開始超過電影成為更為強勢的大眾文藝形式。不斷出現的爆款作品、強大的捧人效應,都讓一大批演員紛紛加入到電視劇以及綜藝的參演大潮中,贏得名利雙收的事業再爆發。一方面我們看到,就連章子怡也無法拒絕這種巨大的誘惑,不僅出演了電視劇《上陽賦》,還去音樂綜藝《中國最強音》(2013)當導師,又接連錄製了演技類綜藝《演員的誕生》(2018)、真人秀《妻子的浪漫旅行》(2019)。作為中國最頂級的女演員,章子怡“下凡”去參錄綜藝節目,被粉絲認為這是“不思進取”和“降維”的表現,於是開始有其“大粉”在網上發帖宣佈脱粉。更不用説鄧超、孫紅雷、沙溢、黃磊等演員頻繁參加綜藝,致使觀眾在觀看其影視作品時頻頻出戏的現象。但另一方面,確實也有一些演員通過參加綜藝尤其是真人秀節目出圈或者翻紅,或者扭轉了此前給大眾留下的印象。這些都讓我們反思: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該如何重新看待演員和綜藝之間的關係?


真人秀的“真”追求

這裏説的電視綜藝主要指的是真人秀節目(含觀察類真人秀)。在中國,此類節目以 2014 年浙江衞視的《奔跑吧!兄弟》和2015年東方衞視的《極限挑戰》為濫觴,之後又以《花兒與少年》(2014)、《偶像來了》(2015)、《嚮往的生活》(2017)、《中餐廳》(2017)、《奇遇人生》(2018)、《乘風破浪的姐姐》(2020)、《五十公里桃花塢》(2021)等為代表。近10年來,各大電視台、網絡平台蜂擁而上,相繼製作了形形色色的真人秀節目,吸引各路明星紛紛加入。影視演員如鄧超、孫紅雷、李晨、黃磊等,他們作為第一批移植韓國國民爆款節目的真人秀 MC(常駐嘉賓),吃到了真人秀的紅利,每週一期的節目讓他們增加了曝光率,從而使他們在原有的影視演員的名氣上,又疊加了更強的綜藝效果,樹立起獨特的明星形象。鄧超的“無厘頭”、孫紅雷的“牛頭梗”、李晨的“大黑牛”以及黃磊的“神算子”(後來又憑藉《嚮往的生活》貼上“大廚”“好男人”標籤)形象都開始深入人心。這顯現出大眾媒介在建構明星形象時的流動性和跨媒體特徵,即明星穿梭於不同的媒介形態和媒介文本中,這些不同的媒介成為明星們釋放光彩的中介。

文藝評論 | 重新認識明星和綜藝的關係

但事實上,真人秀與其他表演文本不同,它綜合了電視劇與紀錄片的一些特性,追求一定的戲劇性,但又必須凸顯它的真實性,尤其是嘉賓的身份和性格。正如它的英文名trueman show所標識的,它讓嘉賓以個人身份或者個人性格到特定情境中去完成規定的任務,因此,節目嘉賓上真人秀,是需要交付個人真實身份和真實性格的。雖然有人認為,鏡頭下的明星不可能完全袒露自己的全部,但一天24小時的跟拍記錄,就算是演技再好的演員也無法演/裝出另一副面孔。法國作家安德烈·馬爾羅説過:一個人的真正面目,首先是他隱藏的那部分。過去明星的表演文本(影視作品)無法有機會向大眾展示其真實的性格,如今如火如荼的真人秀節目則將他們隱藏的那部分完全地暴露了出來。


真人秀是一把雙刃劍

也因此,真人秀對於明星來説,成為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一些原本名氣不高或者帶有固定標籤的明星,通過參加真人秀,會展示出自己真實的性格和魅力,從而讓大眾知曉或者改變原來的刻板印象。比如林志玲,在此之前,大眾認定她是一個嗲嗲的、做作的女星,而在參錄了東方衞視的《花樣姐姐》(2015)之後,大家發現她其實就是這麼一個擁有良好修養、真誠善良的人,更加被她圈粉;在《五十公里桃花塢》之前,孟子義是一個知名度不高且被自媒體塑造成低情商、負面黑料很多的演員,而在參錄這檔網絡真人秀之後,她則憑藉其可愛、善良、獨特的性格魅力讓觀眾“黑轉粉”,並給她冠上“笨蛋美人”的稱呼,成功實現了明星形象的反轉。還有,“0713”男團,“糊糊”半生,沒想到會錄製一檔小成本的真人秀《快樂再出發》(2022)而鹹魚翻身。這正是當今大眾文化場域中最迷人有趣的地方,明星在不同媒介文本中流動,你不知道他會在什麼地方以何種方式贏得聲望。

文藝評論 | 重新認識明星和綜藝的關係

另一方面,真人秀的“真實性”追求,也會讓一些明星因暴露出“負面”形象而遭觀眾嫌棄甚至惡評,如主持人華少在《寶藏般的鄉村》(2021)中嘲笑“寒門偶像”孔雪兒不會吃魚子醬,遭到全網抨擊;《五十公里桃花塢》第二季中的“尷尬九分鐘”,就讓著名演員宋丹丹在熱搜上掛了好幾天,網友認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窒息”;而《花兒與少年》第二季更是被認為此類社交真人秀節目的“天花板”,因為它太真實了:參錄節目的明星們在旅行中各懷心思、暗流湧動,每個人都在節目中暴露了太多人性自私的面目,矛盾重重,如同一出複雜的宮鬥劇。該節目在播出多年後依然被觀眾反覆討論和各家粉絲互撕,甚至開創了一個名為“花學”的娛樂圈名詞。這些明星因媒介文本(真人秀)曝光了大量的私人文本(真實性格),產生了負面的互文效果,從而被抵消、衝減甚至降低了自身的魅力。所以,這也是很多經紀團隊在為藝人選擇真人秀時持謹慎立場的緣故。


演員的被動與主動

但事實上,這裏的明星也可以分成不同類型:一類是影視演員,如鄧超、黃磊等;一類是其他領域名人,包括體育明星、歌手、主持人等;還有一類則是綜藝通告藝人,往往具有反應快、情商高、人緣好的特點,可以在綜藝節目中提供不同的情緒價值,如楊迪、李雪琴等。大眾本能地將他們出道、成名以及未來要繼續深耕的專業領域進行了區塊的劃分,但多數明星及其團隊卻不能清晰地將自己進行定位,反而貪心地希望能夠在不同媒介文本中穿梭,以博取在演藝圈的利益最大化。綜藝咖常年上節目提供娛樂,沒有問題;其他領域的名人在主業之外,選擇性地上節目,觀眾也不太會嫌棄;而影視演員,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真人秀上,偶爾回到其主業表演來,絕大多數會遭到綜藝的“反噬”:鄧超在其傾力製作的電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2023)中飾演留洋歸來的乒乓教練,本是一個嚴肅的角色,但一出場就讓觀眾十分出戲,總覺得他馬上就會來一句跑男的口號“we are family”;在電視劇《縣委大院》(2022)扮演呂青山書記的黃磊,演技自不必説,科班出身,演出過多部知名影視劇,又在北電當了多年的表演老師,但由於在《極限挑戰》的“神算子”形象和《嚮往的生活》的“黃小廚”形象過於深入人心,使得他在劇中的表演被忽視了。還有孫紅雷、沙溢、李晨等,觀眾已很難相信他們在電影、電視劇中演出的嚴肅角色了。這就是真人秀綜藝暴露過多私人文本的可怕之處:當觀眾在真人秀綜藝認同並固化了參與者的個人性格和形象,而在影視劇中哪怕再努力,也很難擺脱其在節目裏的人設。這也是為什麼都在呼籲演員要保持神秘感的原因,這也是一部分清醒的實力派演員如胡歌、張譯拒絕上真人秀的原因。當然也有例外,如果演員的表演文本與隱私文本能夠連貫一致、交織互動、和諧統一,那麼在媒介文本所組成的網狀傳播路徑中,演員的魅力會在不同的文本的疊加中呈現出強烈的擴張態勢,這當然是最為理想的互文效果。比如沈騰、賈玲,他們自出道後已被觀眾貼上“喜劇人”的標籤,因此他們參錄的喜劇類綜藝《百變大咖秀》(2012)、《歡樂喜劇人》(2015)、《王牌對王牌》(2016)等節目,使其喜劇形象不僅沒有被抵消,反而得以固化。所以,沒有人會去質疑他們在多部票房大賣的喜劇電影(如《你好,李煥英!》)中是否會讓人出戏。

文藝評論 | 重新認識明星和綜藝的關係

但作為一個演員,又很難保證自己在演戲和綜藝裏的形象不會割裂,除非打算一輩子都演喜劇。演員是一份被動的工作,其能夠做的只能是,面對真人秀的邀約,儘量選擇一些調性跟自己比較相符的節目,比如王傳君在《五十公里桃花塢》中的表現,則讓觀眾認識到了一個高敏感、善良、真性情的演員形象,這跟他之前的文青氣質十分相符;黃渤則在《極限挑戰》中展現出幽默健談與樸素市井形象的完美平衡。


作者:黃鐘軍 浙江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編輯:徐璐明

責任編輯:邵嶺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50 字。

轉載請註明: 文藝評論 | 重新認識明星和綜藝的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