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策影視:別等着被優愛騰芒再改造,自己該更急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作者:大娛樂家,36氪經授權發佈。

作為國內主營電視劇製作的影視公司,華策影視在4月26日發佈了一份相當漂亮的財報。

在2020年財報報告期內,華策影視實現營業總收入37.3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1.88%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99億元,在相當艱難的2020年反而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

並且盈利的勢頭也成功延續到了2021年第一財季,根據一季度財報,華策影視實現營業收入14億元,同比增長83.8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8%。

對比萬達電影、華誼兄弟、北京文化這些已經預告了大幅虧損的影視公司,華策影視可以説是少有經過2020年還能盈利的老牌影視企業。

當然這其中也與其業務更多集中在電視劇製作而非依賴不穩定的電影票房有關,根據年報顯示,整個2020年,華策影視的電視劇銷售收入為34.19億,佔營業收入91.61%,同比增長72.58%。

華策影視:別等着被優愛騰芒再改造,自己該更急了

華策影視 2020年財報

而營收排名前五的作品均為電視劇,《鹿鼎記》、《有翡》、《平凡的榮耀》、《錦繡南歌》、《我的時代,你的時代》共收入21.7億,佔總營收一半以上。這其中又有三部為視頻流媒體平台獨播,集數分別超過50的《有翡》與《錦繡南歌》獨播平台為騰訊視頻,《我的時代,你的時代》則是愛奇藝。

可以説伴隨着幾大流媒體平台的越發強勢,作為“電視劇第一股”的華策影視也確實從中受益頗多。

但即便如此,營收過於單一、依賴古裝偶像劇以及部分流媒體平台,也同樣成為了華策的隱憂。

隨着觀眾對於劇集精品化和緊湊感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流媒體平台紛紛開始轉向自制,若華策無法提前隨着大勢提前進行一番自我改造,即便是搭上“電影宇宙”的順風車,未來之路或許依然會相當艱難。

古偶IP劇泡沫消退,華策急需自我革新

華策影視其實算得上是上一波影視發展紅利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尤其是在其率先推出的“ SIP”戰略之下。伴隨着視頻流媒體平台逐漸取代傳統電視台成為最大買家,在互聯網巨頭的爭奪下,華策影視的內容銷售也是水漲船高。

2015年,華策影視在業內率先提出所謂“超級IP 劇產品(SIP)矩陣”的概念。

加大投入與提前佈局的情況下下,華策的“SIP”總算在2017年開始進入收穫期,電視劇點擊率顯著提升,華策影視也迎來高光時刻。

2017 年華策共開機全網劇 15 部 681 集,取得發行許可證的全網劇共 13 部 560 集,網絡播放量 1519 億,流量市場份額佔比超過21%,其中《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賞》分別位列年度互聯網點擊播放前10名和衞視收視率前10名。

華策影視:別等着被優愛騰芒再改造,自己該更急了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劇照

只不過高收益伴隨而來的也是高成本與高風險,尤其是國內一度過熱的影視泡沫逐漸消退,使得好日子持續的時間並不長。

2018年,影視行業接連遭遇“陰陽合同”、“天價片酬”、“税務風波”等“黑天鵝”事件,連鎖反應之下引起了整個影視行業的持續震盪,眾多影視股出現大崩盤,受這些情況影響,很多開拍時備受追捧的IP劇遭遇延期,而等到播出時顯然已經沒法跟上瞬息萬變的觀眾口味。

也是在當年,華策製作、倪妮和陳坤主演的《天盛長歌》雖然難得保持了豆瓣評分在8分以上,然而收視率卻一路走低,而《創業時代》和《甜蜜暴擊》兩部主打流量明星的作品最終的口碑則是慘不忍睹,豆瓣評分分別為3.7分和2.7分。

2019年網播的《獨孤皇后》高開低走,熱度不如同期古裝劇,張震難得“觸電”的《宸汐緣》豆瓣上超將近20萬人為該劇打下了8.3分的高分,但這位三度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入圍男演員,雖然拿出了遠超多數內地年輕偶像的表演,整部劇卻並沒有得到與其他火爆的仙俠劇一樣的熱度與關注度。

而這些主打流量明星與網文IP的古裝偶像劇,另一個共同點則是居高不下的明星片酬成本。

《孤芳不自賞》中楊穎的片酬為8000萬; 《天盛長歌》中倪妮的片酬約為9777萬,陳坤的片酬約為6889萬;《獨孤皇后》中陳曉的片酬為6876萬。儘管隨後平台與相關部門都紛紛發聲要求限制“天價片酬”,但最近曝光出來的鄭爽通過《倩女幽魂》拿下1.6億片酬一事,依然説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上一輪稽查的餘波還未散去,顯然新一波的嚴打又才剛剛開始。

華策影視:別等着被優愛騰芒再改造,自己該更急了

《孤芳不自賞》楊穎

華策影視在2020年的業績大幅改善,一方面得益於計提了商譽等資產損失,消除了導致2020年可能會持續鉅額虧損的因素,另一方面則是還是其相對於競爭對手而言,更好的內容儲備與高開機率。

根據業績報告顯示,在內容核心主業上,2020年華策影視電視劇開機17部573集,比2019年同期多112集;取證10部,播出13部;上線院線電影項目2個,動畫片2部。

而從業績報告中也不難看出,受到之前衞視“限古令”的影響,如今的IP古裝偶像劇基本都是視頻流媒體需求為主,而其中又以騰訊視頻對華策等各家的古偶劇青睞有加。

以趙麗穎產後復出、搭檔王一博的《有翡》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接連市場反饋不佳,可以説是連續驗證了流量明星加超級IP的組合已經逐漸在當下失效。

尤其是依然帶有“天價大劇”標籤與S+評級的《有翡》,即便有觀眾緣極佳的趙麗穎與新一代流量小生王一博加持,加之接近3億的製作成本,最終依然落到了路人吐槽全靠明星粉絲刷熱度救場的尷尬局面。

這其實也不只是《有翡》一部劇或者華策影視一家的問題,回顧2020年的劇集市場,不管是《有翡》,以及2020年開拍、不久前開播的《錦心似玉》、《長歌行》,主打傳統套路的“超長”古裝偶像IP劇,基本都被牢牢圈定在各家粉絲內部控評、刷熱度自嗨的標準模式裏,從議題設置的角度而言,古裝偶像題材已經很難成為主導話題的類型作品,取而代之的則是明顯更具有現實感和代入感的現實主義題材。

華策影視:別等着被優愛騰芒再改造,自己該更急了

《長歌行》劇照

就目前的存量和2021年年內會開機的片單來看,華策旗下的大體量古偶IP類型依然佔據了不少份額,並且集數依然都保持在超過40集的水平。

事實上這種延續了過去靠提高集數來向電視台提高整體售價的模式,在進入流媒體主導發行的時代,明顯也無法適應當下觀眾的收看習慣。

過於拖沓的故事進展與處處注水的無效劇情,都讓這些劇集難以讓觀眾保持觀看熱情。

尤其是在如今這個內容爆炸的時代,爭奪用户注意力的產品和內容過於豐富,而多數古偶劇依然還維持着上一個時代的內容展開方式與敍事節奏。從某些角度來説,最終也是製作方和採購內容的平台方,傲慢的將觀眾推向了那些“XX分鐘解説”和各種高能段落剪輯短視頻。

高密度的信息量與快節奏的劇情推進,才是符合如今流媒體時代的劇集風格,而顯然那些大體量的古偶劇從苦於回收成本的視角出發,短時間內很難做出這種轉型。

而最終觀眾自然也會開始選擇那些能夠做到的內容,比如體量更小也更有趣的《傳聞中的陳芊芊》、《長安十二時辰》、《贅婿》等等劇集。

而對於持幣待購的平台來説,一旦察覺到花錢付費的觀眾出現品味轉向,投其所好便是時間問題,改換門庭便會發生在頃刻之間。

而對於需要大量前期投入以及等待回款的製作方而言,等到那時才開始尋求轉型不僅被動而且為時已晚,所以華策影視如果想要繼續保有其電視劇行業頭把交椅的位置,或許應該更早的進行自我改造。

想靠大銀幕多元化經營,先別做“電影宇宙”美夢

過去一兩年裏,以電影業務為主的傳統民營公司實際上過的相當辛苦,看看業績預報就不難發現,要是光拍電視劇可能也就幾千萬上億的虧損。而像華誼兄弟、北京文化、萬達電影這幾家過去的電影票房大户,虧損基本都在十億級別,擁有大量院線實體產業的萬達電影更是預計2020財年將會虧損超過60億。

也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之下,華策影視反而選擇了逆流而上,高調宣佈要進一步投入電影業務。

今年的春節檔,由路陽執導的《刺殺小説家》票房超過10億元,這也是以電視劇起家的華策影視,進入電影市場7年後,第一次殺入春節檔這樣的超級熱門檔期。《刺殺小説家》背後的主控方,華策影視的子公司華策影業,也一改之前的低調走向台前,宣佈了一系列在電影業務方面的戰略規劃。

3月29日,華策影業舉辦2021片單發佈會,宣佈了要在未來三年內打造30部作品、收穫百億票房的目標。未來三年時間,上映30部以上電影、實現票房100億以上,可以説華策的目標不可謂不宏大。

華策影視:別等着被優愛騰芒再改造,自己該更急了

華策影業2021年度片單發佈會

有着如此宏大的願景,大概還是因為《刺殺小説家》在今年春節檔算是勉強交出一份及格的答卷。儘管票房遠不如第一梯隊的《你好,李煥英》和《唐人街探案3》,但作為第二梯隊的領頭羊,最終還是拿下了超10億票房,對於首次征戰“殘酷”春節檔的華策影業來説,這或許也算是一個勉強能接受的成績。

當然對於華策而言,《刺殺小説家》更重要的意義,或許是讓他們進一步掌握了國內電影工業生產的完整鏈條,並且依靠這類主打視覺特效的IP工業化作品,尋找到了可以建立起系列作品的機會。

導演路陽就在發佈會上透露,會繼續把《刺殺小説家》的故事講下去,進行系列化開發戰略,並開啓“小説家宇宙”。

同時華策也延續了國內影視公司一向的風格,發佈了一個相當豪華的片單。其中包括《反貪風暴5》和韋家輝導演的《神探大戰》,還有饒曉志導演、郭帆監製的《翻譯官》等等重點項目。不過其實這份片單也難説新鮮,其中包括《翻譯官》以及《十面埋伏》、《億男》、《尋秦記》、《內在美》等多部作品都曾出現在其2016年的片單中,而始終未能正式登上大銀幕。

可以説華策依然跳出國內影視公司片單“看上去很美卻拍不出來”的怪圈,並且以華策影業的體量而言,成立7年以來其主要參與制作和發行的電影都尚未超過十部,而如今突然表示一年就要拍攝並上映平均十部電影,或許着實有些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放眼全球,即便是體量如迪士尼,一年能確保上映的作品也不過十到二十之間,這還是在有超前規劃和強大的製作能力加持下收穫的結果。

但對於國內的影視公司而言,自身能力的不平衡與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其實都很難保證每年能夠完成既定的戰略目標,尤其是在這個目標定的過高的情況下。

而更大的問題可能還在於所謂的“小説家宇宙”,儘管《刺殺小説家》最終票房超過十億,排在今年春節檔第三位。但對於一部耗時五年並且製作成本不低的視效大片而言,這一票房水準其實難言成功。

更麻煩的大概還是評價兩極,《刺殺小説家》的口碑和影響力甚至尚不及路陽的前兩部《繡春刀》系列,電影雖然世界觀架構不小,但具體設定卻不夠豐富,更為關鍵的是整部電影並未能帶出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

華策影視:別等着被優愛騰芒再改造,自己該更急了

《刺殺小説家》劇照

並非有一定的世界觀設定最終就能成為系列電影或是“電影宇宙”,即便是系列三部的票房不可謂不成功的《唐人街探案》,苦心經營已久的“唐探宇宙”也不過只是在去年推出了一部網劇而已,而隨着《唐探3》今年口碑的全面崩塌,這一“宇宙”能否維持下去如今也得打上問號。

如今的“電影宇宙”更像是前幾年各家接連不斷試圖打造IP熱潮的一種翻版,然而除了漫威,其實再難看到什麼複製“電影宇宙”的成功案例,即便是同樣手握無數IP的DC和華納也不行。

這背後既需要創作者有遠景規劃,同樣需要更紮實的製作能力支撐,很難想象兩部漫威電影之間需要間隔三五年時間,因為當下的觀眾根本沒有這樣耐心去等待。

相對於如今風險極高的藝人經紀,依靠電影業務進行多元化,確實是華策影視的可行之舉,畢竟經過了過去一兩年的洗牌,國內電影公司其實差不多都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比拼的無非就是熱門檔期的爭奪與創作執行力的高下。

但與其拿出豪華片單喊口號與佈局“電影宇宙”,華策影業不如專心將剛剛掌握的工業製作能力與路陽、饒曉志、畢贛等新一代導演蓬勃的創造力相結合,拿出一些真正新鮮且具有個人特色的作品,這樣或許很難快速達成百億票房的目標,但起碼能夠依靠口碑建立起一個真正的電影品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17 字。

轉載請註明: 華策影視:別等着被優愛騰芒再改造,自己該更急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