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德雲的妹妹們都見過德雲社的哥哥弟弟們打御子板,可御子到底是什麼呢?是相聲御用嗎?今天咱們就仔細研究一下!
御子,又名手玉子,也稱作玉子板或玉子,是一種在演唱北京的民間小曲時所使用的民間樂器,使用竹板製作。一般在演出相聲或二人轉時,由演員雙手持有四塊手玉子,一手打兩塊。
手玉子(也叫玉板),據考證最初出自江湖上“跑海’(要飯的)人手中,藉以代替沿街乞討的叫聲。當時雖能打出多種花點,但是沒有動作,所以當時“手玉子只是江湖上“跑海”的人所使有的工具。
據藝人於守和(藝名於寶珠)講,他十六歲跟師兄陳玉(藝名陳玉珠)學唱“雙調”(也就是二人轉)。陳玉珠説,他的師付,名叫付大腦袋(已故)。付大腦袋在當時很有名望,是哈爾濱一帶唱“雙調”的名將之一。
付大腦袋是唱下妝的(唱醜的)。當時唱“雙調”的有的“打沙哈拉雞”,有的打“魚鼓”,有的打“盆底”,所以付大腦袋借鑑了“跑海”人手中的手玉子把它搬上了民間戲曲舞台,並把手玉子舞與民間秧歌,生活中的形象動作以及戲劇中的亮相,造型動作操為一體,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表演形式——“手玉子舞”。
這種藝術形式的出現受到廣大羣眾和江湖藝人的好評,被稱為當時的一手“絕活”。
後來這手“絕活”傳到了藝人陳玉珠(上妝)手裏,經他不斷吸收,提煉,使“手玉子舞”動作和技巧又有了新的變化,由原來的醜活,變化成了上妝大幅度的正面表演動作。
民國初期,藝人於守和從師兄陳玉珠那裏學到了這手“絕活”,曾在哈爾濱、巴彥一帶演出,被稱為二人轉“四大名將”之一。
御子的節奏形式,雖有一定的規律,但打起來卻不拘一格,自然相接,變化多樣,可根據情節中所要展現的喜怒哀樂,選用適當的花點。小編之前總是見角兒們一邊打一邊唱覺得很有意思,有興趣的大夥們可以學習一下試試!(雲雷的這個視頻dy上有,大家可以去找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