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黃家駒的這首歌諷刺整個港娛,現在諷刺的是整個華語樂壇

黃家駒的名字對於很多90後來説是難以忘記的名字,尤其是當年他和整個Beyond樂隊帶來的那些經典歌曲,直到現在依然讓人忍不住循環播放。可在看現在的樂壇,很多所謂的歌手都是被“粉絲經濟”撐起來,真正能夠做到單曲循環的沒有幾個。

1990年,黃家駒的這首歌諷刺整個港娛,現在諷刺的是整個華語樂壇
其實這種現象也能理解,畢竟大家都是為了賺錢,不僅這些歌手本身,就連他們身後的經紀公司以及投資商等,黃家駒在世的時候曾經指出過這種現象,他曾表示香港沒有樂壇,也沒有真正的音樂。那個時候的他羨慕內地的崔健以及台灣的羅大佑。羨慕他們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下追求自己的音樂,保持自己的音樂風格。

1990年,黃家駒的這首歌諷刺整個港娛,現在諷刺的是整個華語樂壇
反觀當時的香港娛樂圈,和音樂以及演戲比起來,人們更喜歡的是娛樂。對於當時多數明星來説,以歌手出道只是為了讓大家認識自己,然後就會轉型成為演員。翻看香港的大牌明星,多數是歌手出道,然後唱而優則演。即便是唱創作型的歌手也很少。幾乎都是按照中島美雪以及谷村新司的曲子,然後填詞唱出來。這和“抄襲”好像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1990年,黃家駒的這首歌諷刺整個港娛,現在諷刺的是整個華語樂壇
那個時候港娛流行一句話“中島美雪養活了半個娛樂圈”。當然翻唱沒有什麼可恥的,真正讓人無語的是除了翻唱的歌曲,幾乎沒有什麼代表作。雖然那個時候台灣歌手翻唱的也很多,但自從民歌運動後起來了一大批優秀的原創音樂人。內地音樂發展的比較晚,但原創度也很高。相反港娛的歌手們翻唱的最多,比如王菲、李克勤、張國榮、譚詠麟等等。也難怪黃家駒會説出那樣的話。

1990年,黃家駒的這首歌諷刺整個港娛,現在諷刺的是整個華語樂壇
那個時候原創歌手不受歡迎,反而翻唱的備受觀眾的喜愛。黃家駒從出道就一直堅持原創,自己寫詞譜曲,自己演唱。他的每首歌堪稱經典,這也是這麼多年,Beyond樂隊被成為殿堂級樂隊的原因。也是為什麼黃家駒走了這麼多年,依然有人懷念他。

1990年,黃家駒的這首歌諷刺整個港娛,現在諷刺的是整個華語樂壇
1990年,Beyond曾推出了一首歌,名叫《俾面派對》。這首歌是黃家駒公開批評香港娛樂圈的浮華作風,同時對港娛現狀的不滿,那個時候beyond樂隊經常要參加各種宴會派對,雖然他們本人並不想參加,但因為主辦方的身份,他們不管在忙,在不感興趣也要去參加這些宴會。有時候他們正忙着做音樂,公司便安排他們去參加舞會,即使去了彼此不認識也要硬着頭皮去參加。面對這些他們很無奈,只能將這些寫進歌裏面。

1990年,黃家駒的這首歌諷刺整個港娛,現在諷刺的是整個華語樂壇
黃家駒覺得香港人不應該只一味的翻唱別人的歌,應該寫出自己的歌。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們的音樂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再是以前那種歐美重金屬的風格,反而變得更加博愛一些,對世界更加關注。這些改變在當時被認為背叛了搖滾。

1990年,黃家駒的這首歌諷刺整個港娛,現在諷刺的是整個華語樂壇
憑藉他們幾人的力量,怎麼可能改變當時人們的思想呢?因為在那個時候,多數明星只為了維持那些所謂的光環,沒有人真正的去搞音樂,而是將音樂作為轉型的踏板。後來為了追求音樂夢想,黃家駒去過內地和台灣,結果沒有成功,於是到了當時正處於亞洲音樂文化巔峯的日本。結果這一去就斷送了自己的生命,只能説天妒英才。

1990年,黃家駒的這首歌諷刺整個港娛,現在諷刺的是整個華語樂壇
雖然那首歌是諷刺的當時的港娛,可30年後這首歌何嘗不是反應的當下娛樂圈呢?明星們通過經紀公司隨便一包裝就能出道。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音樂作品,就能去當導師或者評為。經過包裝後粉絲多了就可以去找導演拍戲,談觀眾時尚資源。

1990年,黃家駒的這首歌諷刺整個港娛,現在諷刺的是整個華語樂壇
可能會有些粉絲為自己的偶像辯解,但不管怎麼辯解事實就是事實,這些在當下早已是見怪不怪的現象。當然現如今樂壇還有堅持創作的,比如朴樹、許巍,還是希望未來樂壇有像他們那樣真正喜歡音樂的。

1990年,黃家駒的這首歌諷刺整個港娛,現在諷刺的是整個華語樂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6 字。

轉載請註明: 1990年,黃家駒的這首歌諷刺整個港娛,現在諷刺的是整個華語樂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