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進入6月,首先迎來的是一個快樂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孩子、童年、節日……當這些詞語組合在一起時,想到的肯定都是一幅美好的畫面。作為小朋友們最期盼的節日之一,這個節日總是家長們“大顯身手”的時候,精心準備的禮物成為了不少家庭的“標配”。
同時,在兒童節禮物越買越貴,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提高的當下,教育焦慮、雞娃、虎爸虎媽等網絡熱詞出現,也反映了小朋友們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與壓力。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時,這些記錄下特殊兒童羣體、聚焦於一羣“小小少年”成長故事的紀錄片,也許能夠打開孩子和家長們的眼睛,從他人的人生中獲得寶貴經驗。
《小小少年》
聚焦天賦異稟的“小小少年”:將心愛之事做到極致
還記得登上熱搜的、感動激勵了無數網友的“在豬肉店起舞的9歲芭蕾女孩”鄔剛雲嗎?她的故事,就被收錄在了紀錄片《小小少年》中。因為該片的播出,鄔剛雲的故事被大眾熟知,被《人民日報》報道,還登上了熱搜。
來自雲南大山深處那奪村的9歲女孩鄔剛雲,打小就展現了超常的舞蹈天賦。她熱愛舞蹈,熱愛舞台。沒有老師就自己照着短視頻學習動作,豬肉店的一塊毯子就是她的舞台;在家飼養200餘種空中的11歲少年殷然,對於其他人感到不適的昆蟲,他卻覺得可愛無比;從小就喜歡音樂,並且深受樂隊Beyond影響的9歲少年王爍然,堅持要組建自己的樂隊……
《小小少年》
《小小少年》中所出現的孩子,他們痴迷於自然、科技、藝術、運動等不同的方面,且都在各自鍾愛的事物上做到極致、探尋意義。而這部紀錄片看似在小小少年們的成長故事,其實也是對當下“教育焦慮”的一種反向思考,也引發了為人父母者對於養育話題和當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的討論。
當這些有着獨特天賦的小朋友,在外人的不解疑惑中,仍保持對熱愛事物的無畏追求。他們的故事,一定能讓屏幕前的孩子和家長們,收穫不少感悟。
《我不是笨小孩》
為閲讀障礙兒童吶喊:他們不是“笨小孩”
作業本格子中那歪歪扭扭的漢字,不時出現的幾個代表不會寫的圓圈,鏡頭前,當已經是小學五年級學生的校校,在母親焦灼而無奈的目光下,依舊寫不出簡單的詞語時,這個小男孩的臉上佈滿了挫敗的陰雲。
閲讀障礙,這個在大眾看來陌生的字眼背後,是校校的家庭數年的掙扎與痛苦。若按照保守數字5%-10%估算,我國有數以千萬計的兒童面臨閲讀障礙的困擾。而在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播出之前,這個龐大的羣體隱藏在陰影之下,鮮少被人們所知。
《我不是笨小孩》
據悉,主創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記錄下三個閲讀障礙孩子的困境,記錄下他們家庭的疲憊與抗爭,於是有了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的誕生。片中,為了讓觀眾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閲讀障礙孩子們眼中的文字,團隊採用了一段動畫,演繹了被閲讀障礙問題困擾人羣眼中“跳動”的字,讓觀眾更直觀地觸達了他們的世界。
導演樊啓鵬曾表示,從最開始詫異於閲讀障礙人羣不被人們知曉,再到《我不是笨小孩》登陸央視紀錄片頻道,主創團隊的訴求都是“從一而終”的——關注這些被忽略、被遮蔽的人羣,洗刷公眾對他們的誤解,發出一聲“他們不是笨小孩”的吶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