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晚八點檔),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的指導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央視綜合頻道聯合央視創造傳媒、中國國家話劇院共同打造的原創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裏的中國》第三季將播出第五期,講述“七一勳章”獲得者、新中國胸外科事業開拓者和奠基人辛育齡的傳奇故事,致敬為了新中國醫療事業默默奉獻的醫療工作者們。
與白求恩並肩作戰100多天
辛育齡用行動詮釋“白求恩精神”
“救死扶傷平生願,人生價值是奉獻。”這是百歲高齡的醫者辛育齡曾經寫下的一句詩,也是他用生命踐行的誓言。抗日戰爭時期,辛育齡曾與白求恩並肩戰鬥、救治傷員,共同度過了100多天緊張的歲月。白求恩身上跨越國界和種族的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精神,感召着辛育齡在戰火中走上醫學道路。
本期節目將以辛育齡傳承白求恩對工作和人民極端負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奉獻精神作為戲劇的核心表達,傾情展現大醫精誠濟蒼生、仁心仁術鑄醫魂的動人故事。
2015年,《白求恩援華抗戰的674個日夜》一書出版,辛育齡為這本書提供了大量的歷史故事。節目現場,該書作者、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名譽會長馬國慶向觀眾進一步分享了辛育齡和白求恩的不解之緣。
1938年5月,十幾歲的辛育齡正式參加八路軍,成為衞生部後方醫院的衞生員,並於第二年被派往白求恩醫療隊擔任司藥。白求恩常常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帶領手術隊赴前沿陣地,在槍林彈雨中奮力救治傷員。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讓辛育齡堅定了學醫報國的念頭。馬國慶表示:“可以説辛老和白求恩的100多天,影響了他一生的選擇。”
開展國內首例人體肺移植手術
年逾八旬仍堅持握手術刀、出門診
《故事裏的中國》第三季自播出以來,致力於全方位講述人物故事、挖掘時代精神,引領觀眾見證了許多細微而閃耀的歷史瞬間。最新一期節目也將用更多生活化的講述,生動詮釋辛育齡的醫者擔當。
辛育齡曾説:“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做一棵無影燈下的‘不老松’。”行醫80餘載,他用行動踐行白求恩精神,開展了國內第一例人體肺移植手術,還首次將針刺麻醉應用在胸外科,一生為人民勇攀醫學高峯。
辛育齡晚年身體每況愈下,需要扶着推車到馬路對面的醫院上班。全家多次勸説辛育齡在家休養,但他仍堅持每週出門診、參加科室查房。直到89歲那年,辛育齡在坐診時,因腰疾再也無法站起來,才依依不捨地離開工作崗位。節目現場,辛育齡之孫辛文回憶:“爺爺説我當了一輩子的醫生,看了無數的病人,沒有遺憾了。”
在後輩們眼中,辛育齡工作時總是早到晚走,就像一名“住院醫師”。中日友好醫院原大外科主任劉德若感慨:“我們太佩服他了,所以就給他起這樣一個外號,辛老的辦公室燈在亮着,就相當於是一盞燈,照亮我們所有醫務人員的心靈。”
“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多救治一個病人!”白求恩精神不僅影響了辛育齡,也感召着中國千千萬萬的白衣戰士投身於世界人民的健康事業,時刻提醒年輕一代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關注CCTV-1,讓我們一起聆聽百歲醫者辛育齡的世紀追求,感悟大愛無疆的醫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