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在喜劇界是很有地位的,每當提到小品,人們總是在第一時間想到趙本山老師,也能想起他那詼諧幽默的形象,總能給人帶來發自內心的歡笑。藝術是來源於生活的,現在的很多小品都是在一定“套路”下形成的作品,還有些“影視劇”也是如此,缺乏對生活的感悟。有的甚至是在照搬其他人的作品,然後換個形式就成為新的作品,這種缺乏對生活體驗的小品,只剩下低俗可言。就比如趙家班的那幫徒弟,但凡能學習到趙本山的精髓,也不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雖然後來趙本山的小品越來越顯庸俗,但這並不能掩蓋他先前的作品。總的來説,他還是給國人帶來了很多的歡聲笑語,尤其在中老年人的心目中,一直是出色的喜劇大師。雖然趙本山已經名利雙收,但是他沒有忘記帶徒弟。在上春晚的這麼多年裏,他也一直都想着扶徒弟一把,比如在地方台的春晚上,小瀋陽、宋小寶、王小利等都是常客。而小瀋陽自從上春晚表演《不差錢》後,事業雖然順利了一段時間,但是很快就找不到自我的定位。還説不想從事二人轉和小品,反而喜歡進軍影視圈。説到底,小瀋陽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作品,也就是説他不是一名創作型的喜劇演員。
趙本山的徒弟們在東北可謂是家喻户曉,但是出了東北以後,觀眾們的熟知率就沒有那麼高了。其實這裏面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觀眾的審美趣味不斷提高,二人轉和小品如果不玩出點新花樣,很難入觀眾的法眼。再有就是現在喜劇界也是遍地開花,比如郭德綱旗下的德雲社,裏面的岳雲鵬也是被觀眾們熟知的。還有開心麻花的沈騰,也受到大眾的認可。再有就是大碗娛樂的賈玲,辨識度極高的形象也吸引了很多的觀眾。
而趙本山的徒弟只能在地方台的春晚上露面,還有就是在一些自媒體平台上刷刷存在感。而在自媒體平台上,王小虎、楊樹林、田娃、小東北四個人把頭剃了,集體喊出“從頭開始”的口號,用這樣的方式來製造噱頭博觀眾的眼球。
説到底,他們這樣炒作,就是因為二人轉和小品已經被觀眾看得疲勞,而他們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初中文化的居多,連科班出身都不是。並且最致命的是,他們還不學習,不進取,所以就創作不出好的作品。
一個作品,如果沒有文化作為支撐,是無論如何都出不了彩的,就像有些網絡寫手一樣,用了十幾萬字還是沒有寫明白一個人瘋掉。
二人轉和小品也是需要文化輸出的,滿口葷段子,低俗,遲早觀眾會看得審美疲勞。這種不學習,不總結,只知道炒冷飯的趙家班,早已經江河日下,做出任何的舉動都不足為奇!對此你們有什麼想説的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