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電影,我有個感慨,不得不佩服張藝謀一輩子都在努力地突破自己,每一部片子都有新的驚喜以饗觀眾。這部電影的出現,張藝謀又貢獻了一種幾乎與之完全相對的山水墨畫的乾淨簡潔之美。
《懸崖之上》
即便是面對同樣的抗日題材,《金陵十三釵》和這部《懸崖之上》也都有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金》講的是社會底層女性為民族大義所作的犧牲,是對人性的謳歌;《懸》則是部徹頭徹尾的諜戰片,講的是人心之間的博弈。
《懸》講述了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哈爾濱,四位在蘇聯受訓過的我方特工來到此地,完成一項秘密的“烏特拉”行動。日寇在截獲這個消息後,想要破壞我方執行任務。於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考驗,就此拉開序幕……
雖然張藝謀在藝術風格上不斷嘗試新花樣,但總有一些個人特質能讓人一眼看出來,這就是他電影。比如,他對東方美的偏愛以及成名後對於恢弘的大場面的執着、對他的偶像黑澤明的致敬等——當然,這是好的一面。他也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我覺得就是他總喜歡以最直白的形式來呈現他的內容。
有深度的作品
《懸崖之上》還是有一定深度的。它跟《色戒》《風聲》這些電影同屬一個類型,而且都講述了“在民族大義和集體利益面前的個人選擇”的主題。
雷佳音飾演的謝子榮與張譯飾演的張憲臣做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一種是出賣隊友,一種是寧死不屈。當然我們會去罵謝子榮,這是因為我們作為觀眾有上帝視角。
但其實代入角色本身所處的環境:三位戰友死在他面前,他內心得受到多大的震盪!當他在生死邊緣遊走了一次之後,我想他的人生哲學立馬就從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變得只剩兩個字:活着。
一切奉獻給集體的張憲臣
至於張憲臣,他是完全可以拋棄個人,全部奉獻給集體的。當他被敵人折磨成殘廢、同志想把他從中救出來時,他意識到既然自己的殘廢之軀不能再為大家貢獻什麼,就不必再讓同志冒這個險。所以他決定不逃,並且用殘存的氣力與敵人最後再搏一次。
《懸崖》裏的老張面對着一份“撕裂”,即他在集體之外,作為個人,他還有倆失散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執念,如果可以,他當然想活着見到那兩個孩子。然而老張做出的選擇與王佳芝截然相反,他選擇犧牲自己,成全大家。
結語
《懸崖之上》這部片子,我的觀影感受還是覺得蠻緊張刺激的,每個角色都很豐滿,高手之間的你來我往就好像一場精彩的棋局,每一招都足見膽識、勇氣和決心,不由得讓人拍手叫絕,我覺得於一部諜戰片而言,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