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慢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開播,節目邀請了來自演藝圈、時尚圈、藝術圈的15位嘉賓,來到距離北京郊區的鄉村,共同生活21天,通過呈現他們日常的生活,來展現當代人羣體社交圖鑑。
記錄15個人的21天
《五十公里桃花塢》節目邀請了陳陳陳、郭麒麟、賴冠霖、辣目洋子、李雪琴、孟子義、宋丹丹、蘇芒、舒淇、汪蘇瀧、張翰、周杰、周也等15位嘉賓,來到距離北京市中心50公里外的桃花塢村,共同生活21天,還要集體運營“桃花塢”,構建一個集藝術、人文、科技於一身的理想社區。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個複雜的議題,來自不同領域、老中青三代的嘉賓會聚在一起,場面十分壯觀。15個人都是所處行業“leader”型人物,個體才華橫溢,但在一起生活亂哄哄,七嘴八舌很難管理,用蘇芒的話來説“一看就是沒上過班兒的”。
初見面互相寒暄的尷尬冷場,長輩見面必問“有對象了嗎”,熟人抱團、生人躲避,自我介紹變“靈魂審判”……常見的社交場面在熒屏上放大,15個人有15種表現,觀眾總能從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影子。首次開會選“村長”,可以看到各自的反應非常有意思,每個人都不願意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兒,於是藝術家陳陳陳主動請纓,但在商討議題的時候根本無法統一,大家總是提出反對的聲音,自覺切換下一個議題,最終開了一下午會,除了解決了“晚飯問題”,其他什麼也沒商討出來。
首期節目中,嘉賓們初相識,各自性格不同,宋丹丹、郭麒麟、汪蘇瀧三人自帶喜感,蘇芒、舒淇氣場強大,都擁有很強的社交能力,其他嘉賓的反應平淡,15個人的21天,第一天稀裏糊塗,之後如何統籌、建設社區,看來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慢綜藝創新需要新角度
大多數明星真人秀都是套着一個形式的外殼,通過旅行、遊戲、任務等形式創造節目效果,實際上觀眾們看的還是人的表現。從節目形式上來看,《五十公里桃花塢》包含了鄉村度假、羣居生活、經營建設等元素,乍一看有點像《嚮往的生活》《花兒與少年》和《中餐廳》的結合,除了嘉賓陣容擴大到15人,似乎也沒什麼特別之處。
《桃花塢》的創新在於角度清奇,把鏡頭重點放在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上,不僅反覆抓取明星之間的社交表現,還用定格動畫結合理論知識着重解説一番。比如宋丹丹、舒淇、郭麒麟三人第一次吃飯,郭麒麟一直被兩位姐姐不斷調侃,節目後期做動畫解釋,“看似一直被打趣、食物鏈最低端的人,其實才是社交中心,因為人們願意把話題聚焦在他身上。”“人們彼此都是一面鏡子,互相映照、認識自己。”節目有時也會引用社會學家的名言,娛樂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知識性,很像一部社交圖鑑了。
與情節較強、節奏緊湊、對抗性質濃的“快綜藝”相比,慢綜藝的環境寬鬆,不設置複雜的遊戲環節和過多的劇本干預,嘉賓能呈現出較自然的狀態。近年來,慢綜藝越來越火,觀眾喜歡看“詩和遠方”以及“返璞歸真”的生活,因此出現了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慢綜藝,同時也無法避免同質化現象,旅行類慢綜藝尤其氾濫,有早年的親子向《爸爸去哪兒》、姐弟向《花兒與少年》、爺孫向《花樣爺爺》,到近年流行的友情向《我們是真正的朋友》《奇遇人生》《恰好是少年》《青春環遊記》,還有《妻子的浪漫旅行》,節目形式大同小異,基本上全是靠嘉賓在撐,市場表現相對疲軟。
相對而言,生活類慢綜藝《嚮往的生活》和經營類慢綜藝《中餐廳》都有着不錯的反響,儘管都是“綜N代”,但獨樹一幟的節目形式還是在一眾慢綜藝中十分出彩。《五十公里桃花塢》首期播出後反響尚可,羣居社交產生的矛盾衝突有《花兒與少年》的影子,生存和經營的議題也有《中餐廳》感覺,但都沒有強烈的壓力,節目全程沒有發佈任務的角色,首期節目中除了能説會道的幾位嘉賓,其他人的反應相對平淡,相信熟悉之後會產生一些化學反應,畢竟15個人,想想就夠熱鬧了。
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睿
編輯/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