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你看懂了這部電影了嗎-《1917》-一場猶如文字中的戰爭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娛樂

上 映:2020-01-01

地 區:美國

類 型:劇情戰爭

導 演:薩姆·門德斯

主 演: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科林·費爾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馬克·斯特朗

簡 介: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之際,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接到的命令,需立即趕往死亡前線,向那裏的將軍傳達一個“立刻停止進攻”訊息。 時間只有八小時,武器彈藥有限,無人知曉前方敵況:死亡寂靜之地、佈滿屍體的鐵絲網、突入其來的敵軍、隨時斃命的危險境況…… 這一次兩個少年為救1600個人的性命,不完成,毋寧死!





幾年前,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鳥人》(Bird Man)也用類似的技術拍攝,今年的奧斯卡季轟動一時。 這種技術在驚悚片中比在戰爭題材中更常見。 雖然“一面鏡子到最後”意味着從頭到尾都沒有剪輯,但1917年和伯德曼,甚至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在“人子”中驚人的長鏡頭,都被幾個長鏡頭拼接在一起,巧妙地隱藏在演員的面部或手腳的特寫中。 這部1917年的電影更加明顯,演員在房子裏拍攝到昏迷,這是一個相當明顯的剪輯點,從白天到晚上的成功過渡。

新技術的出現,將永遠是電影引起的好奇和關注的粉絲,從第一部有聲電影到3D大作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阿凡達”的出現,繼續推動科學技術和膜與進步創新觀眾帶來更多,更完美的視聽體驗。這是不是一件壞事,但是當所有的關注都投在技術時,我們往往忽視了真實的感受,並表示電影的內容。諾蘭早期的作品似乎有這種傾向,在可用盡技能的形式,燒觀眾進入大腦上癮的假象。然而,在他上了“敦刻爾克”裏,即使還有時間和空間,在手的敍事實驗,但並沒有放棄在該主題的反思意義上的殘酷的戰爭的工作。巧合的是,薩姆門德斯與諾蘭的這部新作選擇戰爭的同一主題,但是,很害怕,反戰電影所宣揚的認識背道而馳實驗技術天堂的形象,成為一個噱頭形式主義。

門德斯在這部影片裏進行了研究一項藝高人膽大的影像進行實驗,宣稱用一個企業連續不間斷的運動長鏡頭去記錄一戰期間兩名士兵在不到一天時間裏沒有履行社會任務的驚險過程。這個長鏡頭攝影的設計發展極其重要複雜與具有一定挑戰性,這完全要拜羅傑·狄金斯 (Roger Deakins)所賜,他成功也是實現了這個問題難度相關係數要求極高的長鏡頭,視覺藝術效果更加令人歎為觀止。相信我們今年奧斯卡最佳學習攝影獎非他莫屬。之前已經看過不少“一鏡到底”電影市場都是在侷限空間內公司採用與現實生活時間管理同步的設計,比如《柏林驚魂夜》和《寂靜的房子》,給人帶來一種方式極其缺乏真實的臨場感。

這項工作顯然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複雜的地形戰壕到荒野村莊到飽受戰爭蹂躪的城鎮。 極高超的偽龍鏡頭中物理時空的快速轉換,不斷顛覆現實世界的現實,創造出更強的電子遊戲感.. 觀眾彷彿跟隨主角穿過遊戲大門,逃離戰壕的爆炸坍塌,在荒野中像“西北偏北”的加里·格蘭特一樣避開墜落的飛機,瞄準敵人在廢棄的房子射擊,徒手殺死敵人,在黑夜的炮火下逃離子彈,跳進湍急的河流和瀑布。 單線敍事變得軟弱,主人公的性格幾乎不存在(如果兄弟關係的刻板印象仍然感人的話)。 從頭到尾,影片充滿了變幻莫測的詭異氛圍,這是真實的心態描寫人類面對戰爭,也是一種精心設計的視聽手法,對於喜歡玩遊戲,卻不知卻又讓更多觀眾在更加虛幻的沉浸中逐漸忘記戰爭的反思和批判..

毫無疑問,這是技術的勝利的電影,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是一個形式主義的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