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麗
鑑定對象:《門鎖》 上映日期:11月19日
看懸疑片的最大樂趣是什麼?是挖掘真兇,還是挖掘真兇背後的人性陰暗面?看完三版《門鎖》,你或許會有自己的答案。
《門鎖》和它的改編對象——韓國版《門鎖》,以及其改編對象的改編對象——西班牙版《當你熟睡》,都有同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基礎設定:獨居女子每晚進入熟睡後,便有一個神秘男子進入她的家,在她毫無知覺的情況下與之共眠。但西班牙版與後來的兩個改編版本最大的不同是,它採取的是“壞蛋視角”:早早揭秘變態身份,讓觀眾跟隨變態的腳步進入受害者的家,跟隨變態的視角“玩味”眼前的一切。這種拍法固然在某種程度上犧牲了猜謎的樂趣,但卻能讓觀眾得到更別緻的心理體驗。更重要的是,通過那些對變態日常的細緻描摹,我們會發現:原來大部分時候,變態看起來跟普通人也沒什麼不同。
“最大危險來自你身邊最不起眼的人”,這個令人細思極恐的結論,其實也是後兩個版本的《門鎖》想要傳達給觀眾的主題。但跟西班牙版“讓變態看起來很正常”的做法截然相反,韓國版和中國內地版《門鎖》卻將女主人公身邊的每個普通男人都拍得像變態。尤其在內地版中,中介、老闆、保安先後向女主人公伸出“魔爪”,然後又統統莫名其妙成為真兇的刀下魚肉。為了充分迷惑觀眾,影片還用大量筆墨描摹這些“紙老虎”的窮兇極惡之相,卻在每每拍到真兇時草草略過。
因此,很多人吐槽這一版的女主人公過分弱智,我倒覺得這着實有些冤枉——處在這種“人人皆變態”的詭異境地,除了尖叫和逃跑,她還能做什麼呢?甚至,鑑於片中的男性角色被異化得太過分,我個人建議不如直接將他們的角色替換為喪屍,如此劇情或許還會顯得更合理。
希望每個懸疑片的編劇都能明白,真正可怕的從來不是某個具體的人,而是每個普通人人性中的黑暗面。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