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生與死相對而存,但凡活着亦終有一死。
其間或令人遺憾、悲哽,又或者旁人只道罪有應得,但終歸無人逃得過這一場與生俱來的死亡。至於生前種種亦於此蓋棺定論,功也好過也罷只做黃土一捧,留與後人訴説。
一如前言,或許當我們記起某一歷史人物離世之時,悲哀的心情之外亦應為之淺淺慶幸。人之一生盡頭終將化作塵埃,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被萬世遺忘,似乎從未存在過,相較之下有的人能夠為後人所垂念瞻仰無疑是最好的歸宿。此乃古今之人追求名垂青史之根本。
一、天壽陵園
一墓一碑寥寥數字便是人生歸宿,亦是後人睹物思人之處。然而有的墓碑雖重若千鈞卻空空如也,亦有無碑之孤墳卻有後人為之樹碑立傳。
因墓葬文化古往今來源遠流長之故,亦因“入土為安”之觀念根深蒂固,在我國存在着許許多多知名抑或不知名的陵園,其中安葬着諸多已逝之人,留與後人以作瞻仰。
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的
天壽陵園
便是其間一大知名陵園。天壽陵園背靠天壽靈山,承接十三陵皇脈,以傳統風水學來看可謂是風水寶地。整座陵園以“通自然天韻,享文史精華”、“見證生命榮耀。延續皇陵之魂”而廣為人知。
此外天壽陵園不僅擁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且圍繞着已故之人生前之事,賦予了墓地較為深刻的人文景觀主題,被譽為皇城後花園以及孝文化傳播園等。
天壽陵園之中安葬着許許多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知名人士,國學大師張岱年先生,中國地理學界第一人陳正祥,中國第一位研究古人類化石的吳汝康教授……或許每一座墳塋皆是一段故事、一段人生。
而天壽陵園之中,相聲藝術家侯耀文亦是長眠於此。
侯耀文先生有着著名相聲演員、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等多領域之成就。
他自幼深受其父侯寶林之薰陶,於1960年登台演出,前後共有四十七年的藝齡。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中國鐵路文工團總團副團長、説唱團團長等諸多社會職務。憑藉着表演幽默、生動,其相聲作品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
不僅於此,侯耀文先生更曾榮獲文化部“德藝雙馨”之稱,此一殊榮乃是對他一生的最大肯定。畢竟古今藝術大家常有,堪稱德藝雙馨者卻是古來稀。此外,他亦是教導弟子無數,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便是侯耀文先生的弟子。
而在侯耀文墓地旁邊,“林妹妹”之墓鮮花環繞,漢白玉雕像讓人垂憐。
二、“林妹妹”陳曉旭之墓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縱觀《紅樓夢》之中,林黛玉這一角色因其悽婉柔弱、命途多舛而深入人心,似乎但凡得見林黛玉一生者無不為之悲哽,人人心中對於林黛玉的印象卻又不盡相同。
除卻自身的性子之外,林黛玉一角深入人心的根本亦在於那一首首經久不衰、堪稱絕唱的詩句,古今中外歌頌愛情之詩少有,畢竟多覺兒女悽切不若家國山河大氣磅礴、情感熾烈。
因而似曹雪芹借“林妹妹”之口以及其事蹟所傳達出的一首首絕唱更是罕有。這些詩句更為林黛玉平添一分詩書之氣與其自身委婉相得益彰。於此不得不感嘆曹雪芹筆力之深厚。
不僅林黛玉,《紅樓夢》之中的任意角色皆是感情色彩深厚,經由上述不難看出想要演好這些角色的難度,對於演員本身而言乃是極大地考驗。
觀書者往往心中自有其角色,若是特定的附加給某人,為這一份幻想找到真實存在的樣貌等,顯然多數人是不能接受的,尤其《紅樓夢》這般深入人心者,諸多演員遭到了質疑。但唯獨“林妹妹”陳曉旭是毫無爭議的。
何至於此?或許她本就是為林黛玉這一角色而生,抑或着她本身便是真實世界之中的另一個“林妹妹”。
想要演好林黛玉除卻樣貌柔弱之外,更要有那一份由內而外的柔與剛、弱與強並存的氣質。而陳曉旭無疑便是有此根基的。
陳曉旭自幼熱愛芭蕾舞,十歲之時便穿上了夢寐以求的紅舞鞋邁開了學習芭蕾舞的步伐。許多個寂靜的清晨,她哼着曲踩着舞步奔赴學校。經由數年學習之後,她憑藉着卓越的芭蕾舞技巧眼看即將進入芭蕾舞團之時,卻因政審而落選。
母親的溺愛、相較於同齡孩子更愛美的天性、以及嬌生慣養而來的嬌氣,這些成為了橫在她人生路上的攔路虎。不過有此挫折之後,陳曉旭也是更能夠看清楚自身的缺陷,為此她後來亦是坦言,彼時之經歷改變了她的一生。
不過由此之後,好強的陳曉旭性格上便摻雜了幾分温和。但僅僅如此,尚不足稱之為弱,且林黛玉一角更需要上述之書卷氣,不過這兩者陳曉旭卻是通過其它方面做出了彌補。
“胸有詩書氣自華。”多愁善感或是每一位詩人作家的通病,而這些乃是隨着閲讀不自覺深思之後自然而然形成的。“林妹妹”的性子或也有此原因,而陳曉旭亦是如此。
陳曉旭自幼本就喜歡讀書,當芭蕾舞的夢就此夭折之後,卻令她轉而痴迷於書本。
此後的她閲讀了大量的書籍,洛蒂·勃朗特的《簡愛》、雨果的《悲慘世界》以及曹雪芹的《紅樓夢》皆是她之所愛。而彼時陳曉旭雖未有戀愛經歷,但情動之時總能親手寫上幾首悲婉動人之詩,十四歲便發表了《我是一朵柳絮》一詩。
經由上述,陳曉旭不僅有着芭蕾舞之時的“強”以及詩書之中得來的“弱”,且林黛玉自身的詩人氣質等,由此之後便是一應俱全。
因此,陳曉旭在自己一番爭取自薦之後獲得了林黛玉一角色,並且引起強烈反響,時至今日依舊不少人認定“林妹妹”就是陳曉旭。
對此實質在陳曉旭決定出演林黛玉一角之時的一句話便可窺見她的自信,“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觀眾會覺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個女孩的角色。”
“碧海沉沉一彗星,長天劃過半空明。為君留得形音在,多謝絳珠一片情。”陳曉旭的墓碑乃是兩座大石頭,兩者各有一段題篆。
其一便是這一句著名紅學家
馮其庸
先生的題詞。不難看出在馮其庸先生眼中“林妹妹”得深入人心,浸淫《紅樓夢》至深的馮其庸尚且如此,又遑論旁人?
另一塊石頭上的題篆則是刻着陳曉旭的第一首詩《我是一朵柳絮》。墓後一池碧水、一株柳樹與她的那一首詩遙相呼應,互相襯托。
整個墓地鮮花圍繞,墓碑旁則是一尊巨大的漢白玉雕像,還原了陳曉旭生前的音容樣貌,將“林妹妹”之令人望而生憐以及腹有詩書的氣質悉數呈現。
另有一張“林妹妹”經典劇照鑲在香爐上方,留與後人瞻仰懷念。陳曉旭雖已離去,卻在無數人的心中作“林妹妹”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