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心儀的人時,要主動交流,增加了解。 視覺中國供圖
近日,一知名女藝人與20年前熱戀的男友複合並閃婚的消息引起了眾多關注。其實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很多人兜兜轉轉,步入中年後又與自己年輕時的戀人走到了一起。類似的故事讓人們感慨萬千:為什麼有些情侶在年輕時分手,各自經歷了一段人生後,還能夠重新走到一起?分手後複合的感情會不會再度失敗?當人們在尋找伴侶時,擇偶標準背後有什麼心理因素在起決定性作用?
選擇與原生家庭角色匹配的配偶更容易適應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祉妍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決定一個人擇偶標準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意識層面的,也有無意識層面的。意識層面的因素是那些能夠明確説出的理由,比如有人喜歡個子高的人,有人喜歡學習好的人,有人喜歡會打籃球的人……還有一些因素則是無意識層面的,是無法明確説出的理由,這些因素來源於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來自原生家庭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陳祉妍發現,選擇與原生家庭模式相似的相處模式,對於親密關係雙方來説都會感覺更加輕鬆自然,更容易適應。“如果一個人的原生家庭中,母親占主導地位,父親是順從的角色,即使這個人覺得這樣的家庭模式不符合自己的理想,不想重蹈覆轍,但事實上他更可能還會複製父母的相處模式,因為對他來説,匹配一種新的家庭模式需要更多挑戰,也更難以適應。”
另外,對於很多人來説,選擇一個與自己在原生家庭的角色更匹配的配偶,也更容易適應。因此,在多子女家庭的年代,“老大配老小”的婚姻非常常見,這並不是人們刻意為之的結果,而是由於雙方習慣於原生家庭裏的角色而作出的自然而然的選擇。“如果一方在原生家庭中是‘老大’,承擔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另一方是‘老小’,習慣於依賴別人,被別人照顧,當他們組成一對配偶時,雙方都會感覺比較舒服。”陳祉妍説,“如果兩個人都習慣於被照顧,或者兩個人都想要當家做主,他們匹配起來就會比較困難。”
為何初戀總是叫人意難平
很多人即使人到中年,也會對初戀或者早年的戀人念念不忘,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陳祉妍説,這是因為,最初的戀情或在人生早年的戀情相對而言是功利性較少的戀愛關係;同時,一個人的年齡越小,就越會被自己的環境所限定,認識的人就越貼近自己成長的圈子,初戀或早年的戀人與自己更容易有一些貼近生活的共性,比如在一個城市同一個社區成長,有一些共同的生活經歷,這些也會構成兩人的情感基礎,具有不可替代的情感優勢。
然而,在陳祉妍看來,一些中年人最後選擇跟初戀或者早年的戀人複合,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如果一個人後來的個性以及發展路徑與早年的成長環境有很大差異,他早年的戀愛對象對他來説就不會再合拍;但是如果一對早年的戀人分手後,各自的性格、愛好等內在特質一直比較穩定,隔了20年也沒有發生很大變化,那麼當他們有機會重新相處時,就會有重新在一起的可能。”陳祉妍説。
愛情裏的“回頭草”到底能不能吃
俗話説,“好馬不吃回頭草”,然而“分手後複合”卻似乎是人類很喜歡做的事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愛情心理學教授南希·卡里什博士在對1001位與戀人分手後又複合的人進行調查研究後,發表了《失而復得的戀人》一書,她在書中指出,那些分開超過5年後又複合的情侶中,有76%的情侶能夠長久地走下去。如此之高的複合成功率讓人不禁要問,愛情裏的“回頭草”真的這麼好吃嗎?
陳祉妍認為,複合後的關係能否持續走下去,關鍵在於兩個人當初分開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原因是不是不可調和的,以及這個原因後來有沒有改變。
“如果這個原因並沒有改變,那麼兩個人很可能是衝動型複合,導致兩個人分手的問題仍然存在,複合後也會有再度分手的可能。”陳祉妍解釋説,“如果兩個人分開的原因是階段性的,例如長期分居異地,家人反對,或者發生誤解,當分開的原因發生變化,比如有機會在同一個城市了,家人的觀念改變了,兩個人溝通能力提高了,這種情況下複合,兩個人的關係則更有希望長久。”
陳祉妍特別指出,關係破裂的情侶重新在一起最大的困難,在於是否能夠真正原諒舊關係帶來的傷害,以及在原諒後能否建立新的關係。“如果情侶彼此之間有過傷害性的言語或行為,或者一方受到過另一方的傷害,那麼受到傷害的一方一定要認真評估,造成傷害性的原因是否真的不存在了,還是隻是暫時被隱藏了?如果複合只是恢復一箇舊關係,舊的問題、衝突和矛盾都依然存在,那麼即使複合這段關係也仍然有可能以失敗告終。”
怎樣才能讓親密關係走得長遠
陳祉妍認為,想要建立和維持健康而長久的兩性關係,需要解決兩個核心問題。
外在的核心問題是要主動創造機會,按照自己的擇偶標準,尋找自己喜歡的人。直接的方式是去相親,間接的方式是參加趣味性的活動,拓寬自己的交友圈。“這些活動不直接指向擇偶,但會增加擇偶機會。”陳祉妍説,“無論哪種方式,遇到心儀的人時都要主動交流,主動增進了解。”
內在的核心問題是要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陳祉妍説,“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有時候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自己條件不夠好,擔心沒有人會真正喜歡自己。如果一個人內心深處不認為自己值得被愛,不管他實際上擁有多好的外在條件,他可能都不會善於識別、選擇和建設真正的親密關係。”
陳祉妍認為,有足夠的自信心才會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另一半,不會勉強自己接受與自己性格不合、價值觀差異很大的人。找到了真正適合自己的人,也就為未來的幸福打好了基礎。
同時,足夠的自信心對於建立親密關係也大有裨益。在與情侶相處遇到問題時,有足夠的自信心才能正確化解矛盾、處理問題,而不是因為想要自我防禦而輕易分手,也不會產生“與其被甩不如我先甩他”的荒謬念頭,更不會因為覺得對方針對自己而生氣,加劇矛盾和衝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