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相聲界輩分,馮鞏和郭德綱是一個級別——一個師從馬季、一個師從侯耀文,嚴格説起來算得上是同宗同脈;論知名度和藝術造詣,不好定高低,畢竟是屬於兩個時期的相聲界風雲人物。
論在相聲界的人緣、關係,郭德綱顯然比馮鞏遜色得遠。從出道至今,馮鞏鮮有爭議、也不摻和相聲界的是是非非,收徒弟但不搞拜師儀式、收女徒弟但不送包。專心做相聲、小品、影視和培育喜劇新人——如賈玲、白凱南等。
這是馮鞏的性格和處事原則使然——低調不愛嚷嚷。相反,高調愛打嘴炮、睚眥必報的郭德綱成了相聲界最具爭議的人物、沒有之一,罵他的人黑壓壓一片、捧他的觀眾忙着排隊搶票,形成了相聲界一派奇觀。
論對相聲藝術的傳承和弘揚,明顯郭德綱勝於馮鞏。如果説馬季是傳統相聲蜕變成新相聲的繼承者和“電視相聲”的開創者,那麼姜昆也好、馮鞏也罷,充其量也只是他們的老師馬季的接棒人、或“電視相聲”的佈道夫,而非攻城略地、開疆擴土的開拓者。
更何況,在和牛羣分開後,馮鞏幾乎不再説相聲了、轉入小品陣營。即使早先馮鞏也在中戲辦了相聲創作和表演專業的大專班、試圖給相聲行業注入活力,培養了像賈玲、王彤、潘斌龍等優秀學生,只是他們也都專注於小品、而非相聲。
説“郭德綱拯救了相聲”或許有些託大,但郭德綱讓小劇場相聲成為老百姓時尚娛樂一部分、德雲社帶火了許多傳統曲藝曲目、把相聲藝術推上商演舞台等都是不爭的事實。
至於説傳統相聲是不是應該恢復、太平歌詞是不是應該成為相聲藝人的必修課、相聲藝術是不是應該具備教育作用、以及郭德綱的相聲是否“三俗”等話題,眾説紛紜、但時間會證明誰對誰錯。
從現實角度出發,藝術還是先考慮如何活下去、再談昇華與高雅。當生存都成為問題的時候、還在高談闊論,這和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有何分別?
其次,作為相聲演員和藝人、確實不應該一邊享受相聲繁榮的紅利、一邊指責繁榮引領者為低俗,這就是典型的“提起秋褲不認賬”了——三俗中的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