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戰爭時期各類學校都難以存活,但是有所學校不但生源火爆而且教學質量絲毫不受影響,它就是黃埔軍校。這所學校創辦於1924年,一共辦了23期,為抗日戰場上輸送了許多人才。但是在學校招收第一期學員的時候,沒有人知道自己日後的發展前景如何,又會有怎樣的名氣,但還是有很多仁人志士前仆後繼。
第一期畢業學員有胡宗南,還有一位最小學員,但是他才15歲,別人看來都是毛頭小子。後來,他36歲被授予中將,如今她的孫女的名氣比他還高,可以説全中國人都認識他的孫女。那他到底是誰呢?
一、戰爭中的傳奇人生
他的名字叫劉詠堯,1909年出生在湖南株洲,曾經上過私塾。在1922年8月,他考進了朝陽大學,兩年之後進入黃埔軍校一期6隊。在同學期的學員當中,他年齡最小。1925年,他從這畢業,東征的時候在戰場上就算負傷了,也勇往直前,上級看到了他的突出表現,把他升級為營長。
1925年的12月,他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機會。上級派遣他出國深造,目的地是蘇聯的莫斯科中山大學。值得一提的是,他所就讀的第7班被後人戲稱為“理論家班”。這個班的班長是,其他的同學有左權、屈武等人。
可以説他們班上人才濟濟,幾乎集結了後來兩黨的重要成員。從蘇聯回來之後,劉詠堯就在事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順,一直升遷。在後來10年的時間裏,他大概經歷了17次職位調動,曾經擔任過國立中央大學教授。
在1935年,調到軍委會管理中央各軍校的畢業生,成為調查處處長。他在這種政治宣傳方面很有天賦,曾經在很多著名大學擔任教授,還自己創辦了中正學校。1938年1月,劉詠堯又回到了老家湖南,在這裏擔任抗日自衞軍的副總司令,而且還兼任了軍管區的副司令和參謀長一職。
與此同時,湖南大學還盛情邀請他兼任教授。1941年5月,他又升職到軍委會的政治部,在這裏做了第二廳的廳長。1945年6月,36歲的他被授予了陸軍中將的軍銜。
二、淡出軍界,迴歸生活
內戰期間,他代理國務部的部務,後來又擔任國防次長。1949年的12月,他因為敏感原因前往台灣,跟他同行的還有顧祝同。在台灣的他漸漸地淡出了軍界,迴歸了生活。作為一名軍人,他有自己成功的地方,但是他的家庭也有不完美的缺憾。
劉詠堯的第1任妻子名叫韋碧輝,兩人是在莫斯科孫逸仙大學就讀的時候認識的。當時,韋碧輝是一名才女,兩人婚後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劉緯文,小兒子叫劉緯武。可惜兩人的婚姻並沒有持續很長的時間。後來兩人離異,兩個兒子都跟隨母親生活。
他又在黃傑的介紹之下,結識了第2任妻子鍾光儀。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經在南京創辦過中正學校,而他的妻子鍾光儀,正是他中正學校第一屆畢業的學生之一。1949年的年底,劉詠堯去往台灣的時候,帶走了大兒子,但是小兒子沒跟他一起離開。後來,劉詠堯的孫女成為了娛樂圈當中紅遍中國的人物,她就是劉若英。
三、人生暮年,仍心繫家國命運
雖然她出道以來一直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人生,但是劉詠堯還是在精神層面給予了她很多幫助,更不用説那些背後的保護。劉若英曾經寫過一篇散文名叫《今年桂花不飄香》。
在文中,她是這樣回憶自己的祖父的,他一生當中沒接觸過多少通俗音樂,只知道一首《綠島小夜曲》,別人問起的時候,他也只回答這個。他幾乎沒有會唱的歌,經常哼的就是《黃埔軍校校歌》,他曾説這是自己一生中唯一一首會唱的歌。
不僅如此,劉若英還説,不管在任何的場合,他的致辭都一定提到民族大義。有趣的是,每一次劉若英因為工作原因來到大陸,離家之前找祖父辭行,他就會叮囑説:“這次你去大陸,是身負重任的,你要為兩岸和平做出貢獻”。
結語
在人生的暮年,他依然沒有放棄心中的信仰,依然心繫於家國命運。不過,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往事都化作煙塵散去,我們對劉詠堯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是他的家國情懷卻一直被繼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