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寶2017年就宣佈啓動《發財日記》,經過三年的精細打磨,大年初一終於在騰訊視頻和觀眾見面。宋小寶給人的印象主要是在小品舞台上耍寶、在綜藝裏搞笑,參演的電影不多,這一次自編、自導、自演能行嗎?準備好吐槽的姿勢觀影,結果發現和預期截然相反。
總體來説,《發財日記》講述單身父親撫養孩子長大的艱難過程,前半段爆笑、後半段落淚,宋小寶在電影中放低身段,拋棄以往表演風格和技巧,特別真實,看不到表演痕跡,並且從故事到細節都很接地氣,能夠引起觀眾共鳴。
電影在人物塑造上很真實。宋小寶和沙溢把兩個大都市的打工人塑造的很精準。宋小寶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情緒、台詞、肢體語言上剋制內斂、毫不誇張,他確實吃透了這個角色,形象也很契合,和現實中的務工人員沒有距離。
沙溢也把二哥的喜歡吹牛、炫耀,實則內心自卑的性格充分表現,兩個人在電影中很多表演讓人印象深刻。
宋小寶前期餵養嬰兒,沒有經驗、手足無措的樣子特別生活化;
後面兒子長大,父子兩個人反目流淚的那場戲讓人很窩心,宋小寶為角色投入了自己的全部情感;
沙溢也很出彩,二哥這個角色命運起伏很大,有錢的時候要給小寶買樓,落魄的時候絕望至極,這兩個極端狀態都被沙溢發揮的淋漓盡致。
第二個真實的是小寶打工的部分。宋小寶用大量打工的細節呈現,為角色塑造添磚加瓦。也會讓和小寶一樣在都市打拼的年輕人聯繫到自己,最大程度的產生共鳴。
我本身是東北人,南下深圳十幾年,和電影中小寶有相似的求生路徑,所以對打工部分有很深感觸。電影名叫《發財日記》,但這本日記其實是小寶20年的打拼血淚史啊!掙扎在社會底層的打工人想要發財有多難?小寶和二哥上一分鐘還在夜總會和老闆一起喝酒,下一分鐘就被炒魷魚露宿橋洞。
宋小寶放下身段,在電影裏打零工、冒着危險下井撈鑽頭,在工地扛沙袋,誤入走私團伙被關進看守所,辛苦幹了一天還被黑心老闆剋扣工資……在不同打工人身份間輾轉,他把所有打工能遇到的坑和付出的艱辛都實踐了一遍,每一個都是在深圳能時常目睹的形象。
更讓我感慨的是,救了中暑的老人之後,小寶和二哥有機會搬進城中村老人的家,只有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才明白,深圳就是這樣一座貧富差距極大的魔幻都市,城中村被四周林立的高樓包裹,租住在城中村裏的人拿着微薄的工資艱難謀生,而一步之遙的高樓裏,則是高收入的白領。
電影中有一個小寶求職的細節,“小學本科”四個字換來招聘人員的一句滾,和周圍求職人的推搡,笑過之後其實是心酸,每年都會有大量高學歷的應屆畢業生湧進深圳,像小寶這樣沒有文化的人除了賣力氣,在這座城市很難找到生存空間,只能在社會底層掙扎。
這也正是近年來深圳“三和大神”被網友熱議的原因,太多沒學歷、沒技能、沒背景的年輕人到深圳追夢,但只能遊蕩在人才市場找零工、住15元一天的旅館,生存都成問題,何談發財?所以,宋小寶塑造的這個角色,真的是在深圳艱難求生的打工人的真實寫照,寫到這裏,突然意識到片名的“發財”無異於反諷,是打工人的自嘲。
然而,宋小寶並不是用這部電影來諷刺打工人,他其實是在為打工人代言。電影中小寶和二哥其實是兩個正反面教材,小寶是對善良、質樸打工人的歌頌,他的正直和善良,換來的是半生平安和兒子的迷途知返,最終父子和解、晚年幸福。
沙溢飾演的二哥則是反面教材,炒股、做生髮水,發達的時候揚言要給宋小寶買樓,結果還是迴歸到和跳廣場舞的阿姨談戀愛,電影中兩兄弟一正一反,凸顯出的是有温度、有人情味,以及平淡是真的普世價值觀。
《發財日記》沒有用很戲劇性的橋段,讓小寶大富大貴。但是電影結尾的團年飯,其實是最好的結局,人的痛苦往往來自於無法滿足的慾望,用樂觀的心態面對平凡的人生,才是生活最好的打開方式,小寶就是很寫實的例子,《發財日記》用這樣接地氣的故事和温暖人心的角色,來撫慰千千萬萬打工人的內心,讓觀眾找到在都市裏繼續拼搏下去的勇氣,用這部電影開啓新的一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