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悼念於月仙 城裏人為什麼追念鄉村劇

“謝大腳”扮演者於月仙車禍去世,截至8月11日,於月仙相關話題有近200個,最高的一條熱搜閲讀量達到15億。“以後只有王雲一個人孤零零地守在大腳超市了”“以後劉能謝廣坤的賬誰來收呢”“當年我看鄉愛,你看星你”……不少熟知劇情的網友將於月仙的戲份重新編輯,回味,緬懷,悼念。

網友悼念於月仙 城裏人為什麼追念鄉村劇

《鄉村愛情》官方微博發圖文悼念於月仙。圖片源自《鄉村愛情》官微

漂泊在城市裏的鄉情

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速度提高,大批農村人進城,通過個人奮鬥實現安家城市的願望。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王文豔老師認為,這時候,導演們首次將敍事的對象從宏大敍事關注到底層平民百姓,從電影情節的敍事中已經萌發了人們對鄉土的眷戀和土地的熱愛。如《鄉情》《鄉民》,導演們用鏡頭集中在農民,通過農民黝黑的臉龐來塑造現實的艱苦和農民的樸實,“勞動光榮”在鄉村影視體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除去了電影中唯美的畫面,透過農民現實的艱苦來襯托出他們樸實的心靈,這不僅是對現實的記錄而且是對鄉土情結的熱愛。

在今天,中國鄉村人口比例不到40%,大多中國人已經居住在城市裏。曾從事多部鄉村影視劇製作的韓斌告訴記者,現在鄉村劇還有人看,很多受眾是在農村有常年生活經歷但還在城市“水土不服”的老人,他們要通過鄉村劇寄託一些感情;另外,年輕人也看,這多是一種情懷和消遣心態。

據公開數據顯示,2006年,《鄉村愛情故事》在央視的平均收視率達到11%左右,2007年第二季的收視率達到8.64%。2021年2月16日,優酷獨播“鄉村愛情13”,在一天之內登上站內熱度榜第一。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7月,優酷視頻APP月活躍用户數量達到4.01億人,其中60%以上為35歲以下的青少年羣體。

有供職於互聯網大廠的95後白領告訴記者,偶爾會看鄉村劇,因為小時候,在電視機旁陪家裏爺爺奶奶追劇,現在會打開看當時看過的劇,“雖然現在再看會覺得很無聊,但看到劇中的場景,會想起很多以前的事兒,這種感覺很好。”

關於鄉村的唯美想象

“你會發現,在鄉村劇的片子裏,是青山綠水的環境,和年輕人談情説愛的故事。但實際上,現在農村裏的年輕人很少,而且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人,也多是老年人。可能正因為城市壓力大,鄉村又在流失,讓人們對熒幕上的鄉村,抱着憧憬。”韓斌説。

吉林師範大學夏維波教授在《鄉村生活世界的想象——東北農村題材影視劇與生活意識形態的生產》中提到,鄉村影視劇中的衣、食、住、行敍事是對鄉村物質現代性和農民身份轉變夢想的製造,鄉鎮企業敍事、農民工敍事、現代農村合作體敍事是對農村超越經濟內卷化狀態。

有追鄉村劇的在讀大學生告訴記者,看鄉村劇不用費腦,而且裏面的故事線很簡單,人物的生活方式也很簡單,不需要應付壓力較大的考試和社會競爭。

有學者認為,鄉村劇的社會角色設定是世俗性理想式的,村幹部兢兢業業,村民尊重村裏當家人,家庭關係是父慈子孝、夫唱婦隨的結構。這樣的鄉親倫理敍事是對傳統人際關係的肯定,受年輕受眾喜愛,也折射出當下年輕人對傳統人際關係逐漸喪失的代際懷念。

重複對經典的追念

王文豔認為,在上世紀,一批出色的導演用以點見面、以無聲勝有聲的方式來豐富電影的內涵,主要代表有《紅高粱》《黃土地》《孩子王》等。

在某打分平台顯示,2006年的《鄉村愛情故事》第一部評分最高,好評較多,近十年,系列劇評分逐漸走低。“鄉村體裁的影視很多,但受眾買賬的少,出名的也就那幾個。而且鄉村的故事套路也已被人熟稔,拍攝鄉村劇,就像流水線上的產品一樣,複製性生產。”韓斌説。

韓斌告訴記者,影視觀眾的忠誠度比較高,觀眾喜歡一個導演、一個演員,哪怕他拍的差一點,還是願意買他的賬,“像鄉村愛情這種劇,裏面的主演已經和觀眾建立起情感聯繫,人們得知於月仙去世的心情,就像一個老朋友離開一樣。”

新京報見習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世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3 字。

轉載請註明: 網友悼念於月仙 城裏人為什麼追念鄉村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