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提起陳寶國老師,觀眾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他主演的那些經典的電視劇,如《大宅門》《鋼鐵年代》《北平無戰事》《漢武大帝》《老酒館》等。可以説,在電視劇領域,他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正在熱映的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中,陳寶國在片中扮演晚年的哥哥杜思瀚,他在片中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這是一部羣像戲,杜思瀚來到內蒙古草原尋找失散60多年的妹妹杜思珩,他除了要完成母親多年來的心願外,心理還藏着一個秘密。這也是一趟心靈上的贖罪之旅。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説實話,這個角色留給陳寶國在表演上的發揮餘地並不是很大,但這個角色的份量很重。如果演員不能很好地演出杜思瀚複雜的內心世界,那整部戲就無法讓人產生巨大的心靈震動。

導演爾冬升稱,“我從小就看陳寶國老師的戲長大,我母親也是他的粉絲。這次能夠請到他來演,心裏就有了底,戲就穩了。他是我們劇組的‘定海神針’”。

01

演出角色內心的複雜性

該片根據“三千孤兒入內蒙”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而成。影片從杜思瀚的晚年開始,他查出患有腦瘤,生命只剩下最後六到九個月。一直以來,他都忙於工作,對於母親六十多年來一直尋找“妹妹”杜思珩不感興趣。杜思珩當年先被留在上海兒童福利院,然後被運到內蒙古送給當地牧民撫養,音訊全無。但檢出腦瘤後,杜思瀚終於決定完成母親的心願,踏上了去內蒙古尋找妹妹的旅程……。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一個‘找’字,就是我全片的任務。”陳寶國解釋道。怎麼找妹妹?為什麼要找妹妹?劇本里都規定好了。作為演員,他要做的就是如何去準確把握住角色的心態,“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心理過程。杜思瀚的內心一直在攪和着,就像一個大缸裏面盛滿了各種顏色的水。原本你不攪動它,各種顏色你能分得清,但從他踏上旅途的那一刻開始,這個棍子就在大缸裏不停地攪動,杜思瀚的內心世界也翻江倒海。這其中有他的懺悔,有對親情的留戀,有對生命意義的追尋,還有要完成母親臨終前的託付。”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不愧是“老戲骨”,對於角色,陳寶國的表演思路非常清晰,“在那種環境中,我的表演不是大開大合、大喜大悲式的,”因為這不符合劇情,不符合編劇和導演對這段生活的闡釋。“導演要的是我能演出杜思瀚內心深處的感受,就是那種在眼神裏時不時往上拱的感覺,能讓觀眾看到尋找親人的不確定性。此外,還要演出杜思瀚腦瘤晚期的身體狀態。”

02

愛和真誠就是影片的內核

“每個演員都在等待一個自己尋找多年的角色,有些人一輩子都等不到。我很幸運,這次我等到了。”在陳寶國看來,電影是一個文化載體,它對創作者有一個要求,就是當創作者拿起攝影機去拍一部電影的時候,一定要先想清楚為什麼要去拍這部電影,“創作者一定有某種情緒要宣泄、傾訴出來,我覺得這種情緒就是愛:情侶的愛、父母跟孩子的愛、戰友之間的愛、哥們兒之間的愛、閨蜜之間的愛。愛和真誠就是《海的盡頭是草原》的內核,也是最能感動觀眾的地方。”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有一場戲,讓陳寶國記憶深刻。《海的盡頭是草原》結尾時,杜思瀚終於跟妹妹杜思珩擁抱相認,他們來到當年收養杜思珩的草原媽媽薩仁娜的家裏。這場戲中,扮演晚年薩仁娜的其實是一個素人演員,以前沒有演過戲,但導演爾冬升一看到她,就被她身上的慈祥氣質打動了,這讓他想起了自己蒙古族的姥姥,於是決定讓她來演晚年的薩仁娜。陳寶國之前沒有見過這個老太太,在拍完杜思瀚跟杜思珩相認的戲後,老太太就從房間裏走了出來,陳寶國看到所有參演的內蒙古演員都自動地站了起來,向老太太圍了過去,“我開始以為這是他們族羣裏一位受人尊敬的長者,後來得知,他們都不認識她。那為什麼當時大家是那樣的反應呢?就是源於他們對母親的這種愛。就這一個畫面,讓我立刻感受到這個民族對母親的崇拜。”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拍攝時爾冬升看到這個情景,當機立斷,説了一句,“好,這個場景不動,現在馬上把寶國叫過來拍這場戲。”這就是片中最後杜思瀚跟薩仁娜首次見面的那場戲,“此情此景可遇不可求,也是這幾年來我拍戲感觸最深的一個場景。”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回憶起這次難得的表演經歷,陳寶國很感慨,“我覺得這部電影還原了當年那一代人的民族大愛精神和情懷,現在能夠走進電影院去看這部影片的觀眾們,無疑是幸福的。其實在我們祖國如此遼闊的土地上,從來沒有缺過愛的故事,你們今天看的只是其中的一個”。

03

不斷演戲終於練就精湛演技

今年65歲的陳寶國出生於北京,1977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後,分配到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工作。

他不是那種一出道就演男主角的演員。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1980年,24歲的陳寶國參演《大渡河》,這是他的首部電影作品,由林農和王亞彪聯合執導。他飾演營長趙劍鋒,影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結尾處戰士們爬過光溜溜鐵索橋的畫面。據説拍攝前,演員也像紅軍戰士一樣,一起喝了“壯行酒”。導演林農跟他們説:“我有三個兒子,孩子們你們爬吧,誰要是掉下去沒了,我就把兒子給誰家!”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一聲令下,“營長”陳寶國一馬當先,其他演員緊隨其後。等陳寶國爬過百米長鐵索時,發現自己穿的草鞋沒了,腳也磨破流血了,“當時太緊張,太害怕了”。

《大渡河》讓觀眾充分感受到了陳寶國身上的陽剛之氣,這種氣質也延續到了他後來的影視劇表演中。

不過藝綻君印象最深的還是他參演的電影《神鞭》和《香魂女》。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神鞭》拍攝於1986年,當時功夫片在中國內地掀起了一股熱潮,該片由張子恩執導。他扮演的是一個大反派——天津本地有名的地痞“玻璃花”。陳寶國通過玩扇子和鼻煙壺、挖耳朵等動作來豐富人物形象,也有意為“玻璃花”的瞎眼和跛腳找出生活依據,把一個潑皮演活了,展現出陳寶國在駕馭不同角色上的能力。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不過讓藝綻君印象最深的還是謝飛執導的《香魂女》,該片獲得了第1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陳寶國在片中扮演斯琴高娃飾演的“香二嫂”的情人任忠實,這是一個長相陽剛帥氣,但內心自私懦弱的傢伙兒。和香二嫂的關係被人發現後,他很快就選擇和香二嫂一刀兩斷。雖然陳寶國出場時間不多,讓還是讓觀眾很快記住了他。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其實陳寶國演過的電影並不多。尤其是2000年後,當他在電視劇領域大放光芒的時候,他在電影領域卻幾乎消失了。全部加起來,也就演了《寶貝計劃》《建國大業》《湄公河行動》和《海的盡頭是草原》四部電影,並且都是配角。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不過對於一個演員來説,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每次陳寶國出現在大銀幕上,依然可以讓觀眾感受到他巨大的魅力,這來自於他長期在電視劇領域積累的巨大影響力和詮釋角色的能力。

陳寶國的演員生涯很值得現在的年輕人學習。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他一開始演各種配角,慢慢磨練演技,然後迎來自己在電視劇領域的黃金時代。雖然很少在電影領域出現,但觀眾對於他的演技從來都沒有過懷疑。

前不久,網上還傳“他為何現在依然這麼年輕”的視頻,這也成了一個謎。

他在接受採訪中説,作為演員,“要多接受各種角色,不要挑,演員就是要不停地演戲。”

這可能就是他之所以成為爾冬升導演眼中的“定海神針”的秘訣吧!

 

(原標題: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來源: 藝綻

流程編輯:TF02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38 字。

轉載請註明: 陳寶國偶爾演電影,為什麼被爾冬升稱作“定海神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