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魏君子這個名字,瞭解香港電影的人都熟悉。
他對黃金時代的香港名家如數家珍,又從評論者轉為電影界的創作者、參與者。
看他橫跨領域、遊刃有餘之間,也不由讓人生出疑問:
這位“斜槓青年”的70後,究竟哪個身份才是他的本體?
在接連與徐克、袁和平、李玉等知名導演合作後,魏君子推出了自己的新作——《目中無人》。
在這部愛奇藝獨家上線的電影中,你似乎可以看到那個曾經快意恩仇、風華正茂的魏君子。
真誠、執着、義氣、勤奮。
而在這篇文章裏,你也將窺見魏君子和香港電影的每一個側面。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以下是魏君子自述(由筆者整理):
01
“《目中無人》是一部古裝犯罪片”
《目中無人》的故事很簡單。
就講了一個人物,因為喝了萍水相逢一個姑娘婚禮上的一頓酒,就幫她把仇給報了。
有意思的是,雖然我們講了一個古代的故事,但卻是用現代人的思考方式去做的。
這裏的“現代”,不是所謂的解構後現代。而是不完全還原古代,用現代人的眼光做一部融合了武俠、意大利西部片、日本劍戟片、甚至是一些犯罪片的電影。
我是研究香港電影出身的。很多人問我,那你現在做電影,從香港電影裏繼承到了什麼精神?我就回答説,繼承了他們海納百川的“吸星大法”。
啥叫“吸星大法”呢?就是融合。
香港的武俠片從來都是以東方的精神為底,用西方的技巧進行融合。像我們這個片子,也是用現代人的視角、拍攝等完成的,但它卻是非常有古代俠義精神的一部作品:一個瞎子,為了很樸素的正義,幫一個弱女子討回公道。
我研究香港電影這麼多年,大家都知道任何題材、類型都是風水輪流轉的。
潮流一會兒來、一會兒去,都是這樣來回。
但只要你能跟現代的觀眾保持共情、共振,什麼題材、什麼類型其實都能得到市場和觀眾的喜歡。
從這個角度説,我們説《目中無人》是一部古裝的犯罪片。因為它融合了武俠很多的動作、很多元素,但它又有犯罪片的敍事結構和節奏。你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經典段落和經典情節,但是融合在一塊,沒啥違和感。
02
“在有限範圍內,我們已經做到了天花板級”
為啥要做《目中無人》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是因為我合作了近十年的拍檔——楊秉佳。
左一為楊秉佳
我第一次跟他合作的時候,他還沒大學畢業。我看了他拍的一些短片跟寫的劇本,簡直驚為天人。我心想這小孩好厲害,就跟他説“你快來跟我合作吧”。
近十年,我當製片人他做編劇,合作了好多作品。我們跟徐克導演、劉偉強、李玉等非常知名、有經驗的導演都有過合作,他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
幾年前,我覺得時機比較成熟了,他自己也已經有個初步的本子,我就跟他説你不如自編自導一部片子,我來協助。
從創作、籌備到拍攝,再到現在正式上線,一路走過來,我看着這個作品一點點成熟,也看着楊秉佳一點點成熟。
我覺得從完成度上來説,作為導演處女作已經不錯了。片子裏那種類型片的爽感和情緒的張力,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説我覺得都不弱,這挺難得的。
我們製作成本並不高,儘管有點遺憾我們可能時間和錢不太夠,但在有限範圍內我們做了一個“小而美”、很舒服的項目,又有一定的類型創新。
我們覺得已經做到了有限範圍內的天花板級,所以還是很開心的,也期待着觀眾的反饋和評價。
03
“我一下從河邊觀看的評論者,被架到了河邊在火上烤”
我覺得我算是個比較稱職的製片人。
從項目的孵化到尋找團隊,試圖在嚴格的預算控制下達到最好的水準和效果,其實不容易。畢竟創作環節、拍攝環節、後期、宣發都參與,你需要發揮挺大的能量。
在做製片人之前,我曾經做過影評人、媒體人、編劇、紀錄片導演。幾乎電影領域很多崗位都做過。
其實我也不是專業院校畢業的,很多經驗都是向合作的前輩請教,從他們那學到了好多東西。學着學着,才知道人要做到“知行合一”簡直太難了。
我研究電影那麼多年,有天突然想不如自己也去拍拍試試。就像你天天吃人家廚子做的飯,有天突然覺得不如我也試試看。
結果作為單純的評論者,我可能只是在河邊指指點點;但現在下河了,鞋也濕了、褲腳也挽上了,自己摸魚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
有欣喜的時候,也有狼狽的時候,也突然明白創作者有時為啥這麼做了,而不是單純從一個電影好與不好去評判。瞭解了這些之後,可能你對於電影和電影產業的認知會更深刻,所以這個經驗對我來講特別重要。
因為我一直研究香港電影,所以一開始就找這方面的名家前輩合作。
當時找徐克導演和袁和平導演拍《奇門遁甲》,劇本已經有了,需要找錢。我跟徐克導演説“徐導我來做吧,我來運作整個項目”。當時在很多人眼中,我可能只是個影評人,現在最多當個策劃或者編劇是最合適的,但我居然要做製片人,所以還挺忐忑的。
但徐導笑了笑,説“你來”。
我開始做了之後,才知道拍電影的心酸、艱難和麻煩。做個項目簡直太麻煩了,你什麼都要管。我好像一下子從河邊觀看的評論者,被架到河邊在火上烤。煎熬,但收穫也很大。
那個時候我想過放棄,但我覺得我愛電影,我要做這個事情,而且徐克導演、施南生他們那麼信任我,我不想讓他們失望。就憑那股我得爭氣的勁兒,我硬是撐了下來。
其實沒人能一下子都明白,一定要自己去經歷、去體會。
像我也是中間經歷了很多試錯的過程,如果每個人都明白,那各個兒都以為自己是諸葛亮了。
04
“我覺得武俠片也需要新浪潮”
我覺得武俠片也需要新浪潮。
之前香港那幫人是從國外留學過、受過專業系統訓練的,因為電視台需要編導,所以跑到電視台去當導演。
當時還不是拍電影,而是拍電視劇。電視劇的門檻比較低嘛,電影是按資排輩。想要當導演,你得從小工、副導演開始幹起,一干二三十年,才能有機會做導演。
那個年代積累下來的東西,你想要再完全還原不太可能了。所謂很多人生逢其時,就是趕上了那個時代,趕上了好時候,像徐克之前也是在TVB拍劇集的,後來被吳宇森他們看到了,説這小子有機會,給他拍電影。
我們之前也是趕上了中國內地電影第一個市場黃金期,有機會往前走。
但走着走着就發現,遇到風口期時會有很大的迷茫,好像市場很大、很有錢,隨隨便便也能做好,但現在不是這樣了。
我個人是覺得,如果後疫情時代你只是迷失,不知道怎麼做,還不如多去跟導演、名家去請教、碰撞出火花。譬如我自己,最近幾年就確定了自己研究香港電影的方向—如何港片本土化。這個邏輯是,即使我們回不到香港本土,回不到那個時代,但我們可以把八、九十年代的創作經驗帶回類型片裏,按照香港類型片的邏輯去拍其他題材的電影。
那個時代是港片最輝煌的時代,香港電影人自己都不一定能再超越,何況是我們。
所以如何能用內地的班底,用現代人的思考方式去做一個武俠片,去承繼香港電影海納百川的精神和精髓,這是我研究的重點。
05
“你就把手頭上電影當做最後一部去拍”
《目中無人》這次是獨家上線愛奇藝雲影院。
這次在雲影院上映,我相信愛奇藝對這個作品的品質是認可的,因為我們也比較有信心。
我覺得愛奇藝是真正專注做內容的平台。它活力無限,勇於改變、敢於創新。在任何時候,能勇於改變、保持創新都是特別難得的事,愛奇藝就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
現在這個時代,就是院網融合的時代。這個趨勢在國外,尤其在美國已經是挺主流的一個趨勢了,但國內傳統院線電影人和網絡電影人,大家還要一起使勁兒。
譬如説現在愛奇藝網絡電影分賬模式改變了,以前那套不管用了,大家都會更傾向於優質的好內容。你想想,疫情時代下全球都在變,你做電影的憑什麼不改變?
對現在很多年輕的創作者,我想説一定要實踐。
做不好沒什麼可怕的,大不了去失敗,我們現在還有什麼害怕失敗的呢?
就像我如果不衝,現在可能也就是一個生活在小鎮裏、天天説自己喜歡香港電影的小鎮青年。嘴裏説着喜歡,但什麼都沒做,你還在那裏。
我個人非常看好中國電影,我覺得疫情其實是讓熱愛電影的人更有毅力把項目做好。如果大家都迷茫,那你就走,説明你沒那麼熱愛電影。
什麼叫熱愛呢?愛就是飛蛾撲火、不計回報。
徐克導演以前講過一句話,我覺得希望跟大家共勉。他説應該把每一部戲都當成你最後一部電影去拍,因為下一部電影可能市場就不好了。
如果你真的愛電影,好,別問外部環境如何,你就把手頭上的電影當做最後一部來拍。全部傾注心血,看看自己的東西究竟有多大能量。
為什麼沒這個信心和決心呢?
年輕人不要那麼容易被打擊到,你就告訴自己“這是我最後一次機會,我使出渾身解數。做好這一部,我轉行也好不幹了也行,我沒有遺憾了”,你看看你這部作品會怎麼樣?
我相信,如果你這麼做了,
一定會為所謂的“最後一部電影”而感到驕傲的,
哪怕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劇本。
後記 桃的電影人
“桃的電影人”是一檔由愛奇藝公關團隊策劃並出品的電影人深度專訪欄目。
愛奇藝希望能通過温度及深度並存的文字,看見電影人,看見中國電影的欣欣向榮。
自此,與電影人攜手邁進,與中國電影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