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功夫》,周星馳對這部電影可真是煞費苦心。
從籌備到成片花了三年時間,耗資幾千萬元的資金,星爺還請了很多武打明星,有些人早已息影多年,在他的再三邀請之下才答應出山。
像飾演包租婆的元秋,以及飾演火雲邪神的梁小龍,這些人以前都是響噹噹的武打明星,事實證明周星馳把他們找來是正確的,周星馳用他“真材實料的情懷”炮製的這部“粵語完片”給影迷解釋了什麼叫驚喜。
電影中層出不窮的神奇武功經過翻新後,煥然一新的出現在影片中,讓人過足眼癮;
奇思妙想的點子,天馬行空的形象,讓人應接不暇。
最後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了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也是香港電影黃金20年的謝幕之作。
但是你知道嗎?
這部電影當年在大陸儘管票房火爆,但風評卻不算太好。
大體而言,主流批評的聲音多半集中在“劇情突兀”、“主題幼稚”等方面,而他一向的擁躉則大多高喊“周不適合做導演”、“沒有從前好笑”之類。
但當《功夫》在美國大規模上映後,反響卻出奇的好。
我們先看下當年的爛番茄專業的評分網站:爛番茄主要是提供電影相關評論、資訊和新聞,它的可信度更高,很有説服力。《功夫》的新鮮度比後面大火的《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還要高。
或許單從這個評分,有的網友不以為然,而在當年,有外國媒體把《功夫》和《黑客帝國》《殺死比爾》等多部經典作品放在了一個等級上,稱讚《功夫》是終結一切武俠片的武俠片,《功夫》讓《殺死比爾》看上去像一場操場混戰,直言在周星馳的實力面前,昆丁這種鬼才都要自愧不如。
美國時代雜誌在當年甚至把《功夫》列為最好笑最炫酷的電影,有國際頂級導演的大師風範,影響力之大可想而知。
美國著名學府紐約大學的教授甚至把它列入了影視學生必看50部電影之中,單就這個成績,現在的華語電影都沒有一個能超越的。
當初這部周星馳的電影拿到國外放的時候,其實並不被看好。一方面是因為很多華語電影在國外都不吃香,周星馳又不是像李安這種馳名中外的大導演,很難靠自己的名氣吸引國外觀眾;另一方面這部電影還有很多血腥的情節,比如斧頭砍人還有血流成河的一些畫面,當時剛上映的時候還被各種限制,只允許在小範圍地上映播放。
然而《功夫》有個非常重要的元素,讓它後來一下子在國外爆發,那就是“中國功夫”。這些年走紅國外的華語電影和明星演員,無一不是和功夫有關的,成龍和李連杰是這樣,周星馳這部電影也是這樣。
那一年可謂是周星馳最揚眉吐氣的一年,上映前在國內一直不被業內看好,覺得他已經江郎才盡,拍不出好東西了,拿着以前粵語殘片的東西在炒冷飯。結果《功夫》一上映,狠狠打臉了打算看他笑話的人,在第二年還拿了金像獎多個大獎,徹底成為了最成功的商業導演和演員之一。説到專業打臉的明星,星爺真可謂是祖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