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本無法, 有法也空,一法不立,無法不容。"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在中國傳統文化裏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集智慧、哲學、藝術、技巧、體能於一身,是中國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發明創造的結晶。
"中國人講究從世間萬物尋找真理,無一不是。"自古以來,中國武術有着南拳北腿之説,它以區域性劃分,分為南派和北派。北派善於用腿,南派以拳法見長。南派北派只是以區域籠統的劃分,並不是指某一門派。中國武術門派非常之多。如少林、武當、峨眉、太極、八卦、詠春等。
其中詠春拳在南派當中,是特點比較突出的一個拳種。詠春拳的創作人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説法是,詠春拳是有五枚師太初創,後來經過五枚師太的徒弟嚴詠春完善定型,並起名詠春拳。
詠春拳是根據女性身小力弱的特點編創,它以巧破力,近身快打,是適合女性演練的自衞拳術。詠春拳攻守兼備,剛柔並濟,實戰性很強,最重要的一點,它消耗氣力小。因此,廣受包括男士在內的習武者歡迎。
現在詠春拳,經過歷代詠春拳大師,不斷的總結完善形成體系,傳承至今。葉問正是詠春拳的一代宗師,他很好的繼承和發展了詠春拳。與武結緣
梁紹鴻,美國詠春之父,他是李小龍好友,海豹突擊隊格鬥教官,如果選擇一個人來講述葉問與李小龍兩個人,梁紹鴻無疑是最有資格的一個。當時梁紹鴻的表姐在電影界工作,和李小龍的父親互相認識,李小龍和梁紹鴻,經常和他的表姐學習。
在那時,梁紹鴻的表姐在電影界工作,接觸的電影與故事種類繁多,尤其那個年代都是以武論英雄,武打類的電影故事數不勝數,喚醒了梁紹鴻心中的英雄夢,這讓梁紹鴻自那以後一心研究起武術。
13歲的時候,梁紹鴻與李小龍在一起玩耍,當時的李小龍正跟隨葉問學習詠春拳,少年正得意,繪聲繪色地向梁紹鴻講述詠春拳的厲害之處。因他從小家境較好,物質條件富裕,這讓梁紹鴻從小就有一種優越感,凡事不服輸,喜歡爭強好勝,不能比別人差。
梁紹鴻被李小龍激起了好戰心,決定要和李小龍進行比試。當時正好在表姐家,他們就直接在表姐的露台上開始切磋起來。結果沒想到一向爭強好勝的梁世鴻,這次栽了個跟頭。
李小龍的六拳打下來,梁世鴻毫無還手之力,頓時臉上血流滿面。對於梁紹鴻而言,曾經"常勝將軍"的桂冠被摘下,這可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奇恥大辱。梁紹鴻並不服輸,他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認為可能是因為場地太小所以沒有避開。
又約李小龍去天台比武,最後的結果並無改變。仍然不死心後,又再次約李小龍在附近的京士柏山邊再試,結果輸的更慘。於是在李小龍手下敗了三次以後,梁紹鴻決心跟他去會會這個叫葉問的詠春師父,與他決鬥一番。
初次見葉問的時候,梁紹鴻很失望,因為這一切與他想象中的樣子截然不同。當時葉問過的很清貧,住的地方也很簡陋,生活雖然很拮据,但是每天把自己打理的很乾淨。整個人清清瘦瘦,看上去斯斯文文,不像是個武學宗師,武術大家。
梁紹鴻第一次在葉問師傅面前顯露一下自己的武功底子,自以為會得到誇獎,卻不得承認。之後葉問便讓梁紹鴻跟着他在武館學習,梁紹鴻也真真正正地踏入了中華武術的世界。從那之後,梁紹鴻與葉問,詠春拳,都結下了不解之緣。
葉問是廣東佛山桑園人,年幼時身體較弱。七歲的時候,其家人讓他拜師陳華順學習詠春拳。後來,他又拜師梁壁研習詠春拳的精髓。他聰明悟性高,又能吃苦深得師父的喜歡。葉問習練刻苦,善於思考,成為詠春拳大師。葉問57歲的時候,遷入香港定居。在香港開始廣收門徒。
傳統的教拳,先是站樁,後練式,達到一定水平被師傅認可,再傳授心法心得——這是武術的真正精華。一個聰明能吃苦的人,要學有所成,大約十年左右的時間。他打破了傳統的教拳方式,由繁化簡。他根據心法和自己多年習練、交手所得到的經驗,把博大精深的詠春拳,拆解成簡單實用的式子,使學習者更易於習練。
葉問令人佩服的不僅僅是他的一身本領,還有他的精神氣節。梁紹鴻曾説過,葉問最令他欽佩的,就是君子固窮的氣節。當時葉問三餐不繼,雖然無奈但沒有半句怨言。儘管窮,但儀容從來乾淨端正。儘管天氣熱,他從未解開半粒紐扣,更從未像其他人一樣赤膊。這一切顯出了一派令人景仰的儒者風範。
葉問培養出的弟子中,最為出名的可以説是李小龍,他把中國武術搬到了好萊塢熒幕,向世界展示中國武術,首創英語中"功夫"一詞。令人可惜的是英年早逝。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自幼酷愛武術。他在上學期間,除了學習就是練武,他學習過不少拳種。後來拜葉問為師,專習詠春拳。李小龍注重實用,不墨守成規,綜合自己所學,創出了實戰性很強的功夫"截拳道",成為一代武術宗師。
他經常找世界級的功夫高手挑戰,以印證自己,豐富自己。梁紹鴻能與詠春拳結緣,也是李小龍在其中牽線搭橋,正是李小龍在拜師葉問後,就把自己的好朋友梁紹鴻介紹給了師傅葉問學習詠春拳。武者精神
"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輕。"葉問不圖名利,一生清貧,卻能在悽苦的環境中泰然處之。他用自己的一生向他人證明,武術,修習的不只是個人的身體,還有自己的心。
武術要求人們內外兼修。自古就有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的説法。長期習武,可以改變人的精神面貌,使人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武術還是一門技擊藝術,提高人身體素質的同時,還可以防身禦敵。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武術不外如是。葉問作為一代宗師的代表,不僅是將詠春拳發揚光大,更是將武者精神傳承至今。正如他培養的弟子李小龍將中華武術帶向世界各地,正如梁紹鴻將中華武術傳播到美國。
人們可以看到如今中華功夫的傳承與創造,消亡的只是人的軀體,意志與精神卻不可泯滅。功夫,乃是藝術家最無法讓渡的財產,就連死亡,也無法讓它泯滅,直至消逝殆盡。
文/煙寒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