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你要的生活吧。”
不知道最近大家有沒有刷到這個視頻?10月6日,在廣東深圳的某個工地裏,一個小男孩戴着黃色安全帽,手裏搬着一根鋼筋,搬到半路搬不動,停下來歇了會,又起身繼續搬。
小男孩的爸爸在一旁説:“晚上加3個小時還是4個小時?現在開始上班。”男孩沒説話,繼續搬鋼筋。半天沒到,小男孩休息喝水時哭了。爸爸詢問他哭什麼,孩子哭到説不出話來,過了一會才説自己砸到腳了。爸爸聽聞,語氣稍帶嚴厲:“你砸到腳了關我什麼事?上工地誰不砸腳?”視頻到這裏,就結束了。
這並不是爸爸帶輟學兒子工地謀生,相反,這是一個父親在用自己的方式勸導厭學的孩子。
1.
“你要是不好好上學,乾脆出去打工!”求學路上,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威脅”。大多數父母也就是小小地警告一下,但在廣東深圳的楊先生,面對“厭學”的兒子,還真用上了這一招。
最終,自覺經受了一番生活“毒打”的孩子,在苦苦支撐一天半之後,哭着要回去讀書。
類似這樣讓孩子體驗工作賺錢不易的教育方式,發生過無數次了。
在四川雅安,馮先生11歲的兒子不願意上學,上課開小差、抄作業,他就請假把兒子帶去工地挖溝,工資標準:5塊錢一天。結果,僅僅兩個多小時,孩子就哭着嚷着要去讀書。
在湖北咸寧,11歲的女孩不想再上學,跟老師頂嘴,她的爸爸葉先生就決定帶她去挖藕尖,在烈日下暴曬4個小時,臉都要曬脱皮了。後來,小女孩主動表示要去上學。
在上海,呂先生的孩子因為不想寫作業,炎炎烈日下,被爸爸帶去路邊撿垃圾,一個小時之後,就忍不住求饒:還是回家寫作業吧。
2
楊先生的做法,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誰還沒有過不想上學的時候呢?
很多道理都要體驗過後才能明白,老話説“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趁着孩子還小,先帶他見識一下成人工作的艱辛,沒什麼不好。
也有網友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有待商榷,一來,工地對於孩子來説,還是有些危險,二來,這是一種“恐嚇式教育”,不好好上學就去勞動、不聽話就會被警察抓走、不老實就帶去醫院打針......這樣的方式,可能會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
這種方法到底有沒有用呢?從結果來看,孩子們確實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乖乖地回到了學校。
但客觀地説,很多孩子嫌搬磚太苦想學習,是一時的,到了學校好了傷疤忘了疼,也是現實。
就好像我們冬天恨不得酷暑立馬來到,夏天又想直接進冰窖,困極了真想有張牀擺在面前長眠不醒,真躺牀上了,又熬夜玩起了手機。
這種方法有用嗎?也確實有用,但外界的力量只是起到一個催化作用,悟還是要自己悟。
要想靠“吃苦”成功讓孩子“回頭是岸”,一定要對自己的孩子“瞭解、瞭解、再瞭解”。
因為你一旦錯估了孩子的承受力和興趣點,就有可能“翻車”而導致事情走向不受控制的反面:
山東臨沂,一位媽媽因為孩子不想上學,還老跟自己吵架,吵着要去搬磚,就把他帶去了朋友的工地,想着體驗幾天就能“回心轉意”了。
結果,令她沒想到的是孩子在工地上經常被表揚,除了第一天説有點累,此後反而越幹越起勁,連同班裏其它同學也都想去搬磚了。
所以,要想策略“立竿見影”,一定要先了解孩子:能聽道理的孩子,就給他講道理;能被事實教育的孩子,可以去體驗生活。
“吃苦”教育也不是治療厭學症的“萬金油”,若想讓孩子願意主動去學習,還一定要找出厭學根源,激發出孩子真正的學習自驅力。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以上很多成功案例中,孩子們最終都説出了“想去上學”“還是讀書好”之類的話,但其中,有多少是迫於不想吃苦、不願再受罪而説的呢?
3
所以,家長不要看到孩子厭學就叫他們去當小實習生,而是從孩子的心理引導,幫助他們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正確的學習態度,這才是關鍵。
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1.以身作則 父母自己先對學習感興趣
父母要向孩子表現出你對學習的熱愛,經常談論令你感興趣的事情,告訴孩子你所學到的各種新鮮有趣的知識……經常詢問孩子在學校裏學到哪些新知識。讓孩子感覺到你對學習的興趣,他自己就會被感染。
2.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事,直到發現興趣所在
學習興趣的培養首先要觀察孩子的興趣是什麼,從他感興趣的事入手,然後把興趣變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對於那些不知道自己興趣在哪兒的孩子,可以先嚐試不同的事情直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3.引導孩子主動體會學習的快樂
只有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才有可能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可以這樣問:“感覺怎麼樣,背完這首詩你是不是很快樂。”這樣主動引導他,讓他主動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他學會了一首詩,讓他體會到那種成就感,價值感。引導孩子體會學習快樂,關鍵是讓他主動體會,這樣他才會感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最後,即使你不去引導了,他自己也形成了這樣主動體會學習快樂的思維模式,那麼他學習上的進步,就會不斷地凸現出來。
4.把日常生活與學習結合起來
讓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計劃也許會使他愛上地理;讓孩子學會剪報也許會使他留意政治、新聞;領孩子去參觀博物館;全家人至少每天有一段在一起學習的時間;留意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平時散步、購物、訪友時拐進書店,博覽羣書……
還記得《小王子》的作者聖·埃克蘇佩裏的一句話嗎?
“如果你想讓人們造一艘船,不要僱人去收集木頭,不要發號施令,也不要分配任務,而是去激發他們對海洋的渴望。”
所以,要想讓孩子真正願意去學習,再多的外力都沒有激發出他們真正的內驅力管用。
只有當一個人真正愛上了學習,他才可以所向披靡,不管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都可以一一克服。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唐聞佳
綜合:首都教育、央視網、行動派、兜媽愛嘮叨、斑馬的育兒樂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