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論票房表象,兼談演員號召力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票房是一個最多爭論又充滿偏頗的話題。

比如貓眼票房榜的百億電影人。

與所謂歷史累積票房。

通常都是隻要掛名露臉,就把全部票房計入演員成績。

然後沾沾自喜於數字。

其實毫無意義。

當然如果按照統一標準計算,權當娛樂。

也未嘗不可。

#

本文試圖從一個更客觀的角度來談談票房這一表象。

與票房相關的演員號召力問題。

#

首先要明白。

一部電影的票房究竟怎麼來的?

它大致上與四個因素有關,分別是題材類型、娛樂指數投資與發行與成片質量。

甚至還包括觀影風向,以及檔期的競爭烈度。

所以其實並不存在什麼無視題材宣發的導演、演員陣容。

因為有太多因素左右了票房的表現。

我們以港片為例展開。

港影:論票房表象,兼談演員號召力

首當其衝的是題材問題。

上個世紀的七十、八十和九十年代,從李小龍到許冠文,再到成龍、周潤發以及周星馳的崛起,是港片迷一直津津樂道的話題,尤其後三者,被稱作雙週一成,雄霸香港影壇近二十年。

但回過頭來,他們的電影類型化尤其突出,剛好分屬動作、喜劇和黑幫三大類。

這並不是偶然。

蓋因這三類題材的娛樂指數極強,為觀眾所喜聞樂見。

這五個人都是開創先河的人物,李小龍的功夫、許冠文的小人物時代、成龍的時裝動作、周潤發的黑幫警匪,以及周星馳的無厘頭,加之作品的編、導、演俱佳,遂成就盛況。

再看兩千年代之後的年度冠軍影片,計有喜劇7部、動作6部、警匪5部,三級及愛情片各1部。

票房比較出挑的電影分別是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功夫》和《長江七號》,梁朝偉的《無間道》,郭富城的《寒戰Ⅱ》和甄子丹的《葉問3》,均為五千萬級以上的票房成績,而這六部亦全數在港產片歷史排行總榜前十。

若放大到年度前十,商業娛樂類型的動作、喜劇和警匪仍然佔據絕對優勢。

如果打個比方。

就像體育和語文、數學課程比較,通常體育課更受歡迎。

或者是八卦新聞和正經新聞的區別。

也就像“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前者數千人應和,後者僅寥寥數十人跟唱。

所以片單裏偏娛樂屬性作品多的演員,其票房表現必然更加亮眼。

真正的文藝向類型,除非具備話題性並引起了跟風觀影,否則票房一般情況下都不會很理想。

港影:論票房表象,兼談演員號召力

再論娛樂指數問題。

這個問題對電影而言相當重要,簡言之就是好看。

它需要由導演負責,演員較為被動。

港片在這塊要勝過內地影片,其敍事節奏明快、動作場面火爆,觀影體驗非常好。

所以儘管電影市場呈現一種區域性的此消彼長,卻仍有港片的一席之地。

但香港電影在頭部票房區域無建樹。

比如2012年,香港警匪電影《寒戰》刷新港片內地票房紀錄到2.54億,《泰囧》卻衝高到12.67億;2018年《無雙》首次將票房紀錄拔升到十億以上,卻僅排名年度第十三位,合拍及內地影片把持了年度票房榜前四,連好萊塢都暗淡無光。

如果拿票房排行榜來印證。

不管內地還是香港歷史票房榜,除了少數例外,佔據前列的電影絕大多數都是娛樂指數偏高的類型,也就是不管是什麼題材,你不能否認電影好看。

比如內地票房頭部的《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的地球》,香港歷史票房前三的《寒戰Ⅱ》、《功夫》和《少林足球》,包括其他票房可觀的影片,不保證符合每個觀眾的喜好,但總體上來説一定是能讓大多數觀眾體驗到觀影愉悦的作品。

港影:論票房表象,兼談演員號召力

而娛樂指數不低的港片,為何衝不到內地票房榜頭部?

這就與投資發行有關。

影片要想有良好的票房表現,足夠的排片保證非常必要。

強勢的發行保證預售數字的好看和排片空間的充足

甚至能做到各大網絡平台鎖分控評,所以很多以評分高低為觀影依據的觀眾會踩雷。

而大多數觀眾其實是缺乏電影評判能力的,所以即便踩雷,但看着不低的評分數字,也會捏着鼻子説還行。

這裏還不用談票房注水的問題。

港片在內地電影市場的發行相對偏弱,比如2018年的國慶檔的《無雙》,首日排片18%,居同檔期第三,隨後逆襲日冠,但排片一直被壓制,直到假期結束才以微弱優勢上升到第一位。

又譬如今年春節饒曉志的《人潮洶湧》,如果按照慣例,這部電影最終票房會在一億以內打住,但經過幾輪的求排片以及輿論擴散,再加上同檔冠軍種子的口碑崩塌,影片逆襲拿了超過七億的票房。

當然這個案例並不一定是正向的。

誰都認為自家孩子不差,那是不是任何一部電影排片不理想都得來這麼一遭?

如果這麼搞下去,影院就完全被輿論綁架,從而導致更多的爛片出現。

綜合言之,高票房電影的背後,通常都有強勢的投資發行方。

港影:論票房表象,兼談演員號召力

在題材、娛樂指數以及投資發行之後,才談得上影片質量問題。

這個問題牽涉到編劇、投資、導演、演員以及後期製作環節,也是理論上電影最核心的東西。

説理論上,是因為質量並不能決定票房,也就是説兩者並不是絕對的正比關係。

有很多電影票房不錯,但質量其實非常一般,無非也就滿足了題材的大眾和娛樂指數的偏高,甚至可以被視作爛片。比如近十年有兩部爛片指數特別高的電影,分別是《天機·富春山居圖》和《澳門風雲3》,但其票房表現並不差,前者超過3億,後者達到11億

所以對票房而言,影片質量因素理論上最關鍵,但現實考慮下則要被排到最末。

而對質量來説,導演和演員的水準就非常重要了。

最理想的組合,當然是好本子、好導演和好演員三者合一。

這其中任一環節弱化,都會導致質量的下滑甚至僅僅在及格線遊走。

港影:論票房表象,兼談演員號召力

綜合上述幾個因素。

就應該大致能夠明白票房表象底下是什麼了。

對那些有追求的導演和演員而言,應該是首選質量,其次票房。

畢竟一時的熱鬧和虛名,其實不堪一擊,觀眾並不傻,孰好孰壞,還是能分清的。

最好的選擇,當然是做到商業與藝術的平衡。

比如近十年表現最優秀的港片是《無雙》。

沒有第二部港片可以比肩。

討論票房高低的時候,也可以先拿上述四要素比對,再結合檔期競爭情況分析。

對所謂號召力問題,其實就一目瞭然。

舉報/反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79 字。

轉載請註明: 港影:論票房表象,兼談演員號召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