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到市場有10公里路程,大部分在錢塘江邊,為了早點開門,媽媽清晨5點從家出發,日復一日,風雨無阻。孫楊洋/攝
什麼是最好的畢業作品?25歲的孫楊洋想了很久,作為浙江傳媒學院攝影系的本科畢業生,一組照片似乎是必須的,但拍攝什麼主題呢?
和所有叛逆的青春期少男少女一樣,孫楊洋曾無比想“逃離”媽媽的管教。
媽媽對她的管教很嚴厲,小到刷牙、疊衣服,大到談戀愛,都要管。母女之間經常爭吵,孫楊洋開始迴避溝通。2018年,孫楊洋蔘軍入伍,“那時就想要有自己能獨立和自由的空間”。結果,離家兩年,孫楊洋反而開始慢慢理解媽媽了。
做畢業作品之前,她忽然想到,去拍拍媽媽的世界吧。
25年前,和她現在一樣年紀的媽媽,離開老家衢州,到杭州四季青市場開始打工。老照片裏的媽媽,身材挺拔,面容姣好,笑得無憂無慮。她從打工開始,到自己開一間只有十幾平方米的小鋪面,經歷了資金鍊斷裂,關店,又開店。
後來,舊市場拆遷,媽媽和多數商户一樣,選擇去更遠的新市場開業,依舊是一間小小的鋪面,因為門牌號是99號,起名99+,意味着長長久久。為了省錢,媽媽沒有找營業員,年輕時她是妥妥的時尚女青年,時髦又漂亮,賣的是年輕女孩穿的衣服。隨着年紀的增長,現在她開始賣中老年服裝。
剛開始,面對鏡頭,媽媽是不自然的。孫楊洋進了市場,也幫着一起整理、上貨。她進了媽媽的社交圈,看到媽媽和客户間的“拉扯較量”。疫情之下,客户數明顯減少,有時來拿貨,都是一件一件拿,還有退貨的。一件衣服的利潤只有幾元,還經常和客户討價還價。媽媽很節省,買東西都要喃喃自語,得賣多少件衣服才能賺到這些錢。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市場空空蕩蕩,店裏每天只有一兩單生意,一直虧本。但只要市場開門,媽媽還是堅持早上5點出發去上班。
“我能做的就是每天和她一起,陪她度過這些難熬的日子。”孫楊洋逐漸理解媽媽的焦慮、她日常煩人的碎碎念,也感受到了媽媽的可愛,內心的堅韌。
2022年4月,杭州上城區九堡街道全域為防範區,除指定的農貿市場、超市外,其餘經營性場所全部暫停營業。晚上8點接到通知後,媽媽馬上整理貨物。她快速把剛上市的新款全部打包裝袋,一下子整理出6大包,拎起包就往拉包車上放,動作迅速麻利。孫楊洋呆了,每個包足有60公斤,她當過兩年兵,根本拎不動。她説:“這個場景,我可能一輩子忘不了。”
她又翻出這麼多年來,和媽媽之間交流的小字條——在來杭州之前,她曾是留在老家的留守兒童;即使來到杭州,媽媽每天早出晚歸工作,小紙條是母女倆最經常的交流方式,落款的時間總是早上或是晚上。
“寶貝女兒,今天早飯吃得好點,牛奶帶一盒去。考試字寫得好一點,細心一點!祝你考出好成績,加油!!!”
“洋洋,我的寶貝,對你的思念是如此強烈,我心中有千言萬語想對你説。感謝上天讓你來到我的身邊,陪我度過了無數痛苦、歡樂又充實的歲月。看你一步步走到今天,覺得再苦再累這一切都值了!”
因為要跟拍,孫楊洋早上5點和媽媽一起出門。市場離家10公里,大部分路程在錢塘江邊。早上騎電動車,寒意侵人,媽媽讓她穿羽絨服,孫楊洋開始是拒絕的,覺得冷之後,才穿上媽媽帶來的羽絨服。
在給媽媽拍攝的7000多張照片裏,孫楊洋最滿意的,是媽媽在早晨5點,騎着電動車路過江邊一處下凹的堤岸。小小的人和車只佔了照片下面三分之一的位置,照片上半部籠罩在幽藍的天空中,只有路燈照亮了車前的小小道路。
孫楊洋用鏡頭記錄下媽媽的日常,邀請媽媽進影棚當模特拍樣照,幫她註冊微店。她拍下媽媽趴在貨物堆上小憩的臉部特寫,白髮垂了下來,但媽媽的睫毛依然長而漂亮;她拍下媽媽深夜回家後,坐在被窩裏更新店鋪微信賬號、回覆客户信息的樣子……
媽媽曾經建議,等孫楊洋畢業了,和她一起開店,如果生意好一些,就買一輛車,女兒可以每天開車去市場,早上多睡一會兒。孫楊洋考上研究生那天,媽媽特意在餐廳訂了一桌,點了孫楊洋愛吃的清水魚和紫蘇黃瓜,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吃了一頓。但是,媽媽再不提讓孫楊洋和她一起開店的事了。
孫楊洋説,她終於理解了媽媽,也完成了與媽媽的和解。或許,這是這次畢業作業的更大價值。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雨彤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