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聊一聊演員半壁江山都出自德雲社的情景喜劇《瓦舍江湖》。

直觀感受是適合隨便看看下飯,某些地方刻意又老套,整體相對平淡,沒什麼爆笑之處;

如果要對標導演此前參與過的《武林外傳》,差別也不是一星半點

(個人主觀感受,您如果覺得特別無敵爆笑,不用槓、槓就是您對)。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一,菜市場味的皇宮:諧謔戲説模式的成與敗

皇上不快樂、動輒要逃出宮到瓦舍裏打小工見偶像,這個介於戲説和胡説之間的設定,是笑點的前置構架。

開篇皇宮介紹小皇帝為何不快樂這一段,劇中“你二姨誥命夫人”這樣奇怪的詞語組合,時常蹦躂出來。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劇作炮製笑點的源動力,一方面是用鄉野小人物方式來想象宏大敍事,類似於“皇后娘娘每頓大概能吃到兩捆大葱吧”。

皇后開口居然是“小樹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哏啾啾”,一旁的八兩還打岔“太后這艮啾啾怎麼寫”。

不搭、不對,從矛盾的裂縫中產出笑點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另一方面,則是若有若無的解構

劇中所謂“忠臣”王忠王,每日來向皇帝陛下進諫,一來就撞柱子。

陛下吃一口點心,王忠王:老臣每日只喝粥、口腹之慾要不得啊,您這是昏君亡國啊。(後續還有很套路的反轉)

王忠王鬧着一邊撞柱子一邊和皇上吵架,雞飛狗跳非常菜市場。

皇上説您怎麼不上外面撞去啊?外面沒柱子啊?

王忠王咬死了就您這兒柱子好。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很荒唐。

忠臣明君關於諫言的故事,通常以嚴肅且意義深遠的正經模式出現。

但劇作裏用這種街頭無賴每天早中晚來撞柱子一樣的胡鬧方式來呈現,(不論有意無意)無形中都在消解“正經敍事”的意義基石。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而劇作的侷限性或許又在於,胡扯完、解構完之後,沒有進行下一步的重建、重構

急急忙忙去瓦舍中走進度條,前前後後的笑點延展模式、都隱隱讓人覺得像常見梗的薈萃挪移;(沒有指責不是原創的意思),只是在陳述觀感上平淡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二,人員集成優勢的融入。

從特色風格的角度來説,《瓦舍江湖》在搭建情景劇模式的同時,融入了傳統相聲、曲藝的特點。

沒有浪費部分演員陣容自帶的功夫、前置“活計”

這種特色,首先體現在背景設定,故事主體設定在勾欄瓦舍裏,故事推進圍繞着登台唱戲進行。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孟鶴堂開口唱戲那一段,是目前為止他最讓人有印象的橋段。

孟鶴堂飾演蘭陵、這個古裝公子的扮相,對比其他古偶劇,如果單比顏值、很大概率會被高呼“拖出去”。

他亮相這一嗓子,背後的功夫,頓時讓人高看一眼。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其二,人物台詞的節奏和脆勁

秦霄賢、孟鶴堂、曹鶴陽、李鶴東等一眾德雲社人馬,台詞都抑揚頓挫很有聽頭。

時常出現的順溜台詞,笑點植入模式雖然有套路之嫌,但比較平順。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其三,每集開場有前情回顧,一時之間不知這是數來寶順口溜還是定場詩,總之挺適合這部劇這羣演員。

其中女主角的表演風格、台詞口條,和這幾位就不太是一個路數,乍看會隱隱有些割裂。

但在後續攪合成一團的奇怪胡鬧故事裏,“風格路數不是一家”問題似乎也不大。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三,幾點遺憾。

説一説叫人遺憾的點。

某些笑點設計,實在生硬又老套。

比如男女主衣服雙雙被粘住、掛在牆上,男主脱衣下來之後試圖幫對方脱身,這樣的劇情無論是當言情感情戲歡喜冤家苗頭看,還是當笑點看,都很“裹腳布”。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導演履歷中寫着曾是尚敬導演團隊的一員,參與過《武林外傳》,對比《瓦舍江湖》和此前的《武林外傳》,同樣是一組人開店的模式,效果差異略有些懸殊。

一是羣像特色不夠鮮明,二是對普遍問題的抓取和諷刺不夠敏鋭犀利,三就是笑點密度不夠高

先説羣像。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武林外傳》同福客棧裏摳摳搜搜的掌櫃,反“江湖敍事”、大隱隱於客棧的盜聖老白,小郭“排山倒海”,秀才“子曾經曰過”,無雙“放着我來”,羣像個個鮮活。

哪怕是來客串的角色,也大多讓人印象深刻。

對比之下,瓦舍裏眾人,雖然有職業分工,但個性特色不明顯。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廚子暈血,掌櫃的曾經走鏢,還有個姑娘會測字,幾集看下來能接收這些信息,但這些都屬於背景介紹,很難稱為真正的角色塑造。

拉弦的寫劇本的那個有什麼個性特點?這個廚子有李大嘴那麼鮮活嗎?那個打醬油一樣的姑娘杵了幾集到底幹了些啥?

都有些模糊。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當然,劇作長度、內容體量不同,《武林外傳》的角色塑造有八十集的長篇體量,而目前瓦舍只播了10集,且每集只有半個小時。

體量不同,羣像設定上是否也應該刪繁就簡?

接下來再説對普遍現象的捕捉和表達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武林外傳》每集都有幺蛾子,有時候純粹是某人作妖作死,有些時候則是針對普遍現象而設定。

比如佟湘玉聽説街坊家的孩子在琴棋書畫比賽中獲獎,被老邢“某某請大家吃啥”刺激之後,逼迫小貝學琴棋書畫;卻對她真正喜歡的捏泥巴嗤之以鼻、嚴令禁止。

混亂笑點背後,就是對某種普遍現象和常見心理的精準抓取:家長的過度焦慮和偏見。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類似的例子很多,這也是為何多年之後,武林外傳時常能因對新發生事件的“前瞻式回應”而衝上熱搜、屢次被調侃“有先見之明”。

主創當時未能料想到這樣的效果,但所謂普遍現象,本就是生活中反覆發生之事。

這份從生活中抓取矛盾點、用喜劇方式表現、再映照現實的能力和巧思,《瓦舍江湖》裏似乎也有些缺位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當然,如果僅僅是當一部“有相聲戲曲背景”的下飯劇來看,《瓦舍江湖》大體及格;

至於“下一部爆款出圈情景喜劇”,那多半無緣。

倘若將之視作“相聲集團”跨界挪移的新嘗試,方向未必不值得鼓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70 字。

轉載請註明: 《瓦舍江湖》,這和《武林外傳》,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