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郭敬明導演的新電影《爵跡》將要上映。然而又雙叒叕,郭敬明再度陷入抄襲的傳聞。網友扒出了滿滿一茬的證據,指出《爵跡》高度雷同日本動漫《Fate》:
《Fate》裏面的金閃閃和《爵跡》裏面的金閃閃都叫吉爾伽美什;《Fate》和《爵跡》裏面的角色人物們都是師徒一帶一的方式存在;《Fate》裏面被召喚的英靈有7個,《爵跡》裏面每個國家有七位王爵;《Fate》裏面的“魔術”“魔力”“魔法迴路”和《爵跡》裏面“魂術”“魂力”“魂印”的設定幾乎相同;《Fate》中土狼的能力“Trace On”翻譯過來是“同調開始”,《爵跡》裏銀塵的天賦叫做“無限魂器同調”……
可以看出,《爵跡》“借鑑”《Fate》的主要是世界觀的框架結構和人物設定。但“致敬”多是毫不諱言地向早已積澱成經典的作品頂禮膜拜,而郭敬明的確有些不同,遮遮掩掩不敢明言,卻又留下證據任人猜想。在如今各類自媒體海量發文的態勢下,這種暗度陳倉的“借鑑”方式正在被定義為“洗稿”,這個詞的派生,意味着抄襲行為的專業化職業化,某種程度上,人們正在形成共識,洗稿的性質往往更惡劣。
而至於郭式作品究竟算不算抄襲、或者洗稿、或者“借鑑”,這個問題真的重要嗎?恐怕也不過只是再貢獻一段聲嘶力竭的輿論炮火,和某些粉絲“白馬非馬”的迷之詭辯,要想得出法律視角的專業裁判,大概已經超出了當前輿論場的平均水準。
郭敬明是否在乎“習慣性抄襲”的標籤?不好説。乘風破浪的郭敬明,一路見慣了論辯、質疑、諷刺,只是當質疑者“爾曹身與名俱滅”,他依然在從“小四”、“四爺”到“郭導”一路進化着。
大道理終歸要説。過去郭敬明有些“抄襲”傳聞,由於郭敬明粉絲羣體的龐大,話語聲勢可以被輕易壟斷,被“抄襲”一方大概呻吟都未發出就熄火了。
但當“洗稿”的對象是個受眾極廣的作品時,弱肉強食的聲浪對沖就遇到了勢均力敵的對手。《Fate》的最初形態是2004年的一部電腦遊戲,之後改編成一系列小説、動畫、遊戲、衍生作品等等,有着數十年的品牌經營,積累了難以計數的粉絲羣體。《Fate》粉絲不遺餘力地表達作品被染指、被“洗稿”的痛心疾首,當郭敬明不知道有心還是無意,請來曾為動畫《Fate Zero》譜曲的梶浦由記為《爵跡》譜曲,更引發了粉絲的哀嚎一片。在得粉絲者得天下的時代,得罪粉絲太多也有王座不穩之虞。從《爵跡》有幾次涉嫌底線遊走的話題營銷看,不知道主創人員是否有點小焦慮。
不得不説,這麼多年對郭敬明“習慣性抄襲”的質疑,真是一幕奇幻的時代景觀。郭敬明如何定義?作家、導演、商人,任何一個都難以完全涵蓋他,他也難以完滿地契合任一頭銜。難以完全定義的身份,恰恰展現了他是一個攪局者。
無論是加入作協,還是成為導演,旁觀者總能咂摸出莫名複雜的滋味。無論寫作還是電影,都可以引發巨大爭議,甚至引來國家級媒體的側目。即便如此,郭敬明似乎永遠能撩撥起某些羣體的心癢處,似乎永遠有人在對着他跪倒唱征服。郭敬明不僅是某個行業的攪局者,甚至是價值觀的攪局者。“涉嫌洗稿的作品不該批評嗎”,可永遠不乏讀者把郭敬明的作品置於聖經地位;“用PPT拍出的電影也叫電影嗎”,可《小時代》系列可以累計票房20億。
“反了反了都反了”,郭敬明引發了這個時代無數人的哀嚎。要知道,“正常”的價值觀,是像國產動畫電影《汽車人總動員》被指抄襲迪士尼《賽車總動員》,會被罵得幾乎難以翻身的。
郭敬明的爭議,更多的是割裂的兩極評價,突出地展示了價值觀對撞的無力。崇拜他的人,可以無條件的狂熱;不喜歡他的人,無論如何展示論辯的水平、審美的趣味、智識的優越,都難免遭受“就是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這樣的蔑視。在郭敬明身上,共識幾乎消失了,基本認知也不是那麼顛撲不破的。愛他的不愛他的,似乎滑向了各自的平行宇宙。
沒有人會永遠需要郭敬明,但永遠有人正需要着。這句網上流傳甚廣的話,是多麼霸氣。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合理成分在郭敬明這要失效了,似乎他可以一直遊走在不同風向的平衡點,永遠能滿足某些羣體的胃口,擁有無限延長的保質期。而數量龐大的追隨者,甚至可以賦予他解構傳統認知基礎的力量。
這一切,是否會按照“永遠有人正需要着郭敬明”的劇本一直演下去?這是一個難解的疑問。不過也不必太較真,在價值觀多元的今天,羣體認知的巴別塔漸漸高聳的年代,郭敬明若不再有爭議了,大概是因為他不能再帶來顛覆、對撕的快感了。
也許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郭敬明,但應該會需要“郭敬明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