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懷柔北台上林場,這裏的環境惡劣,風吹日曬。容貌秀麗的女子,和高大俊朗的男人都在失聲痛哭,夫妻倆剛剛失去了他們的孩子。
從小體弱多病的孩子,在惡劣的環境下,得了肝炎。夫妻二人雖然花費了所有的積蓄,卻依舊於事無補,白髮人送黑髮人。
乖巧的孩子,臨終前拉着媽媽的手:“媽媽,多演幾部電影吧!”説完這句話便離開了這個世界。
眼淚順着女人秀美的臉龐不斷的滑落,作為目前,她重重的握着孩子的手,似乎想把逐漸逝去的生命握住。這位母親就是八一廠第一位女廠長,中國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王曉棠。她的一生豐富多彩、波瀾起伏。生活給與她苦痛,她把這份苦痛譜成歌,也釀成酒深埋心底。在此後的人生當中,她忍着悲痛奮進,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電影人。
1934年1月4日,王曉棠出生在河南開封的書香門第,父親王叔惠是國軍少將,母親汪健是油畫師,夫妻二人都酷愛京劇。在父母的薰陶下,她多才多藝,童年過得無憂無慮。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為了躲避日軍,王叔惠夫婦帶着年幼的王曉棠一路輾轉逃難。
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一家人的生活再次平靜了下來。這時的王曉棠迷上了話劇,也愛上了表演。看到女兒對錶演如此喜愛,母親便讓她拜京劇演員郎定一為師,學習京劇。王曉棠天資聰穎總能很快地進入角色,京劇崑曲都學得有模有樣。
1948年,王曉棠一家來到了杭州定居。王曉棠在省立中專讀書,畢業的時候認識了著名的電影演員黃宗英。
1952年7月,國家成立了京劇團、越劇團。這時,黃宗江和趙丹等人負責到上海招生,黃宗江是黃宗英的哥哥。王曉棠就是由王宗英牽線搭橋帶到上海面試的。當時的王曉棠害怕父母不同意,還是瞞着父母,偷偷跑到上海去的。等父母發現的時候,她已經踏上了去往上海的火車。
看到孩子如此堅定,王叔惠夫婦出於對女兒的寵愛,也就選擇了支持。而面試的結果也很喜人。王曉棠的表演天賦讓黃宗江等人非常滿意,而且,形象身形都很符合要求。本來才畢業的中學生是不滿足招生要求的。但是,黃宗江出於對人才的愛惜,幫王曉棠做了申請,讓她破格錄取。
而這次的上海之行,也讓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言小朋。言小朋出身京劇世家,是大名鼎鼎言派京劇的傳人。身材高大,容貌俊朗,這次來上海也是來面試演員的。偶然的相遇,讓他們一見鍾情。
就這樣,二人一邊在劇團學習,一邊談起甜蜜的戀愛。王曉棠雖然喜歡京劇,可由於年齡的原因,再從頭系統學習京劇已經不合適,就被分配到了話劇團。開始了她的話劇表演生涯。
1955年,王曉棠迎來了藝術生涯的第一個轉折,要正式地出演話劇。在劇中的表演出色的王曉棠,得到了話劇團副團長李壬林的認可,認為她的形象氣質出演電影也非常合適,本身有話劇表演的基礎,去演電影基本沒有太大的難度。剛好,這一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正在籌拍電影《神秘的伴侶》,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女演員。於是,李壬林向王曉棠拋出了橄欖枝。
王曉棠聽了有些不敢相信,但是,出於對電影拍攝的好奇,還是很快到電影廠報到了。試鏡之後,導演非常滿意,“就是她了,形象氣質就是為了小黎英定製的。”當場就決定讓她來出演女主角,黎族姑娘小黎英。
這部電影改編自白樺的短篇小説《一個無鈴的馬幫》,劇情跌宕起伏,驚險刺激。1956年春節上映之後火遍了全國。而王曉棠也是這個時候走進了觀眾們的視線裏。她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質樸中帶着野性的彝族小姑娘,讓觀眾印象深刻,一炮而紅。
而這時,她和言小朋的感情也到了白熱化,在影片拍攝完成的時候,二人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生活十分甜蜜,而王曉棠的電影事業也是如火如荼,一部接一部的影片都獲得了巨大的反響,成為了全民偶像。
1958年,在王曉棠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她和言小朋的愛情結晶也在這年冬天誕生了,是個男孩,給他取名言羣。寓意就是不忘人民羣眾的支持。
孩子的到來,夫婦二人從二人世界變成了三口之家。他們工作之餘悉心教導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健康成長。
一年之後,言小朋為了可以和妻子一起工作,也從話劇團調到了八一廠,兩人一起上班,一起撫育孩子,三口之家和和美美,是所有人羨慕的對象。期間王曉棠又出演了多部影片,1959年上映的《海鷹》;1961年的《碧空雄師》和《鄂爾多斯風暴》,不同的角色,她總能完美地演繹。
這時的王曉棠已經是新中國最當紅的22位大電影明星之一。其中,1963年《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表演最為驚豔,在這部劇中,她挑戰了演繹生涯最難的角色。一人分飾兩角,諜報雙姝金環、銀環這對雙胞胎姐妹。
為了讓觀眾能清晰地分辨兩位角色而不串戲。她和語言學大師周殿福刻苦學習發聲技巧,讓她在以不同角色身份出現的時候,説話的台詞語音有高達5度的差別。給人的感覺好像真的就是兩個人。
這樣的表演讓她折服了所有的觀眾,更是榮獲了第三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的獎項。而面對榮譽,她並沒有被衝昏頭腦,反而仔細反思自己表演上的不足,獲獎之後,還給觀眾寫了足足20000字的致歉信。信中用誠摯的話語,闡述了自己表演中存在的問題,冷靜地分析,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哪些地方依舊不足。這樣的王曉棠誰又不喜歡呢?
這一時期的王曉棠的事業達到了巔峯,可不幸也隨之而來。1966年,這個特殊的階段,王曉棠和言羣和八一廠200多個演員都受到了波及。由於王曉棠父親的身份問題,一家三口在1969年年底被分配到了懷柔北台上林場,做了伐木工人。
生活的波折,夫婦二人從不放在心上。兒子言羣是他們唯一的軟肋。言羣從小身體就體弱多病,林場惡劣的生活條件更是讓他吃力。常年的風吹日曬,營養不足,體質也越來越差。
後來就患上了肝炎,夫妻二人為了孩子的病情,花光了積蓄也沒能挽留住孩子。離開的時候僅僅18歲。而臨終前對母親説的最後一句話就是:“媽媽,多演幾部電影好嗎?我好喜歡!”
兒子的離開,無疑是對夫妻二人最大的打擊。與此相比,林場勞作的辛苦簡直不值一提。
1975年,王曉棠夫妻終於守到了希望。得到平反的王曉棠,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八一廠。孩子的離去前的話語,一直縈繞在耳邊,也是她振作的源泉。她不想孩子在天上看着她頹廢的樣子,她必須振作起來。
此時的王曉棠已經37歲了,適合的角色不多,便轉型做了導演,多年的演繹生涯,給了她豐富的經驗,很快就適應了導演的工作。期間執導了多部影片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績。
1988年的時候,王曉棠被委以重任,擔任八一廠的廠長,也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女廠長,就在她要大展拳腳的時候,噩夢再一次侵襲,相伴半生的丈夫言小朋過世了。林場工作積勞成疾,中年喪子的巨大打擊,他病倒了。儘管王曉棠每天悉心的呵護,卻還是沒能挺過來,臨終前,言小朋對這愛人温柔地説:“我先一步去見孩子了。”年僅67歲。
接連失去兩個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王曉棠承受着錐心之痛。彷彿整個世界都崩塌了。巨大的打擊讓她每天以淚洗面,茶飯不思。短短一個月就瘦了十幾斤,憔悴萬分。
但是,肩上還有責任,她心裏暗暗告誡自己,不能倒下,只有好好的活着,才能好好的做電影,才不辜負兒子,丈夫的期望。
於是,她繼續投身電影事業,日以繼夜地工作,她不敢停下,一停下腦海裏都是丈夫孩子的樣子。她帶領着八一廠憑藉《大轉折》等系列電影將當時虧損的八一廠轉虧為盈。
1993年7月,由於她的辛苦付出和出色成績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和當年她父親的軍銜一樣,這一年,她僅僅59歲。
1995年12月,在中國電影誕生90週年活動中,王曉棠毫無爭議地榮獲了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而王曉棠並不侷限自己,她不斷地在電影道路上前進,也涉足紀錄片。憑藉《芬芳誓言》摘得了第21屆中國電影的最佳編劇獎。
如今的王曉棠,已經88歲高齡了,依舊精神飽滿,言語清晰,昔日的氣質猶在,且始終保持的優雅和淡然。曾經生活給與她的苦難,被她釀成了酒,始終用最好的姿態來面對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