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上”到“融入”,新港劇何以圈粉三代觀眾

從“北上”到“融入”,新港劇何以圈粉三代觀眾

“被一句港劇台詞激勵了十年”“港劇為什麼吸引三代觀眾”,連續幾天,港劇都在熱搜榜上佔據一席。

香港迴歸祖國25週年,新華網聯合優酷發佈《2022港劇觀看報告》。報告中有幾項數據頗引人關注:2021年,僅在優酷港劇場這一平台,觀眾已刷出了近40億小時的總時長;觀看港劇的受眾從60後到00後覆蓋三代人,90後與00後合計佔比42.8%;若按地域分,偏愛港劇的省份裏,地域文化切近的廣東省霸榜第一,而幾千公里外的東北三省均躋身前六,連同江浙滬、京津冀形成了一條港劇文化紐帶。

一直以來,在香港的諸多城市名片裏,港劇都是其中閃耀的一張。如果説上世紀80年代許多內地觀眾對香港生活、都市職場的直觀瞭解,正是始於港劇及其經典角色;那麼香港迴歸祖國25年來,港劇如同一面透鏡,它折射着香江永奔流的時代,記錄下社會變遷中的精神氣和煙火氣,更見證了香港的影視創作生態從“北上”到“融入”內地市場、不斷孵化新港劇新經典的迭代演進。

流變的“港味”,不變的中華文化基因

一年40億小時,觀眾在港劇場看什麼?“煲劇”,這個追劇動詞或可提煉觀眾看港劇品“港味”的心態。

從“北上”到“融入”,新港劇何以圈粉三代觀眾

於創作者,“港味”有着開放性的定義。

在寰亞電視製作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上影寰亞執行董事陳德修的理解中,一個層面的“港味”在乎班底、演員等客觀創作要素,另一個層面是主觀上“接了香港的地氣”。

香港邵氏兄弟國際影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總經理樂易玲認為,“港味”本身流動不居,“每個年代的‘港味’都會有點變化”。對白、節奏、美學風格是“港味”的一部分,《葉問》等功夫片裏的忠孝仁義、家國情懷同樣承載着濃郁“港味”。

而據香港TVB NEW WINGS LTD(定製劇/同步劇/合拍劇)總監鍾澍佳的觀察,香港演員們在表演時呈現出的生活感常常為“港味”加分,更能打動人的,在於港劇中濃濃的人情味,“無論小市民還是大家族、家庭劇還是商戰片,任何題材的港劇,最終會迴歸到人性人情,它的價值輸出是正能量的。觀眾會對那些瞬間感到特別温暖,港味就是一種生活味、人情味。

從“北上”到“融入”,新港劇何以圈粉三代觀眾

《2022港劇觀看報告》證實了港劇創作者與內地觀眾心意相通。經典台詞票選中,“做人呢,最重要是開心”“笑口常開,好彩自然來”“一家人就是要齊齊整整”位列前三位;談及喜愛港劇的原因及觀看收穫,“學會重視家庭”“更加熱愛事業”“正能量治癒人心”等都是高頻詞。在觀眾心裏,港劇的“港味”可以體現在專業過硬的職業劇、節奏緊湊的刑偵劇、敍事流暢的商戰劇中,但無論哪種類型,劇中幾乎都貫穿着人倫親和的情感紐帶、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這些,恰是中華民族能夠心心相印的共同的精神氣質、不變的文化基因。

正是基於如此“港味”內涵,香港迴歸祖國25週年之際,港劇場“煲劇節”官宣了30餘部作品,有“情懷殺”,也有新經典。新片片單包括《白色強人2》《法證先鋒5》《破毒強人》《廉政狙擊》等;經典片單裏,《使徒行者》《飛虎之潛行極戰》《刑偵日記》《潛行狙擊》《法證先鋒4》《仁心解碼II》等王牌IP即將回歸。

“北上”的創作者,與數以億計的觀眾深度“互見”

在80後、90後的影視記憶裏,總有一部作品屬於邵氏影業出品,邵氏不僅推出了無數經典作品,也發掘了許多優秀的影視演員。近年來,邵氏最出名的作品可能是《飛虎》系列、一個攜手內地平台的口碑IP。

從“北上”到“融入”,新港劇何以圈粉三代觀眾

樂易玲介紹,邵氏與優酷的合作始於2016年。一個懂港劇的合作伙伴、一片同根同源的巨大市場,是他們“北上”的最重要緣由。“演員也好,製作人也好,如果作品能被100萬人、1000萬人、數以億計的人看到並被認同,這會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合作就是一種機遇。”在她看來,香港創作者與內地合作是某種程度上的深度“互見”。香港演員及其作品被更多Z世代的內地觀眾熟悉,而從內地的優質作品裏,香港同行看到了不斷升級的製作水準,“我常追內地的電視劇和電影,有些真的可以媲美好萊塢的製作,我常常覺得我們一定要加把勁”。

不必諱言,港劇創作者融入內地市場,是經歷過磨合期的。而隨着時間推移,香港與內地在發展中越發水乳交融,影視文娛領域的交流合作日漸走深。一方面,《琅琊榜》等內地的精品好劇在香港頗受歡迎,其中的價值觀和傳統美學贏得了極大共鳴。另一方面,自2013年起,優酷在長視頻平台中率先與香港同行達成戰略合作,迄今已步入第十個年頭,憑藉全網最豐富的港劇資源吸附了日益壯大的朋友圈,讓港劇創作者在與網友的對話中更深入瞭解彼此。

從“北上”到“融入”,新港劇何以圈粉三代觀眾

醫療劇《白色強人2》正在熱播,網友們一邊感慨“拍職業劇,TVB是硬核的”,一邊細數劇中在深圳取景的畫面。做強自身鮮明特質的同時,能“無痕”融入更多內地元素,該劇由此被視作合拍港劇的一個成功範本。監製羅永賢説:“近10年來,我們與內地同行合作頻繁,和內地觀眾也在網上有很多互動。中國太大了,南方和北方,城市與農村,口味都會不同,但我覺得,是‘和而不同’。香港與內地,是要融為一體的,所以我們做劇的取向,不僅僅要感動一座城市、一個地方的人,而是要感動一個國家的人。”

至於鍾澍佳,他儼然是個老資格“北漂”了。2005年起,他把家安在了北京。如今有時候回香港,“生活反而有點不習慣”。

新模式、新視野、新用户,港劇場升級進行時

鍾澍佳説,大約2004年開始,港劇遇到了發展瓶頸,原因是多方面的,“從1997年香港迴歸到2022年的25年裏,我相信不只是香港地區,整個世界都在不停改變。隨着網絡的發達、電子產品的更新、視頻網站還有自媒體的興起,整個世界文化產業都發生了劇變”。當觀眾的觀賞水平、欣賞要求越來越高,影視行業的活力續航,必須要進步、要創新。

從“北上”到“融入”,新港劇何以圈粉三代觀眾

樂易玲和陳修德持相似觀點:港劇面對的環境早已遠遠超出電視台的固定受眾。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是一場“所有人與所有人”的競爭,無論哪裏出品的劇集,都站到了要與全球流媒體競爭的戰場上。這樣的競爭格局下,港劇創作的吐故納新,是一場必然之路。以最典型的用户畫像為例,很長一段時間,港劇的內地受眾還多是30歲以上的用户,是在童年深受港劇影響的一批人。他們消費港劇時往往是在消費情懷。因此,吸引年輕人是港劇保持迭代的關鍵,否則就永遠只能看到固定的陣容,一直打情懷牌。“畢竟這批用户臉熟的港劇演員,來來去去也就那麼些人。” 陳德修説。

2018年起,優酷以港劇經典片庫打底,加上平台和港劇片方的深度合作打出“新港劇”招牌,形成了長視頻平台上獨一無二的“港劇場”。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認為,“新港劇”就是新模式、新視野、新用户:新模式是指內地與香港班底的融合;新視野是指在經典港劇基礎上加入國際化的故事內核;新用户是指打破港劇“師奶觀劇”的侷限,吸引更廣泛年齡層的用户追劇。

從“北上”到“融入”,新港劇何以圈粉三代觀眾

2020年,懸疑愛情劇《嘆息橋》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憑藉獨特的敍事方式和考究的攝影風格,該劇在豆瓣上收穫了8.7的高分。此後,《刑偵日記》《逆天奇案》《家族榮耀》等新港劇,在視頻平台上均取得了較好的播出效果。這類新港劇內容與拍攝手法不拘一格,大膽實驗、求新求變,呈現出與絕大多數觀眾印象裏不同的港劇。

更重要的是,依託內地市場,港劇與內地文化、互聯網市場交互融合發展,共同參與當下的中國敍事。


  作者:王彥

  編輯:衞中

責任編輯:李婷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34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北上”到“融入”,新港劇何以圈粉三代觀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