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新品被指酷似日軍軍服惹爭議,這次真不能怪網友“沒文化”

“啥,現在去買件衣服、穿件衣服,都得這麼有文化了嗎?”

這是在過去的數小時內,筆者和幾位教師同仁反覆在討論的一個話題。這樣的討論,源於“國貨之光”李寧惹來的巨大爭議。大家且看下圖:

李寧新品被指酷似日軍軍服惹爭議,這次真不能怪網友“沒文化”

爭議的雙方,一邊是對李寧這個品牌頗有感情的支持者,一邊是充滿憤怒的網友。前者表示:“這麼多年了,李寧一直是咱們頗為引以為傲的品牌,他們不可能犯這樣低調的錯誤!肯定是網友有誤解!”而後者則表示:“隨便把這個圖拿給大街上任何一個人看,就算是不識幾個大字的人,也會認為這是日軍軍服的樣式!”

隨後,一張據説是李寧公司某高管的回應,被傳到了網絡。本着嚴謹的態度,咱們不管這樣的回應到底出自誰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有些人正試圖從“專業”、“歷史”、“文化”等看起來更為“高大上”的角度,來解釋這件事。既然如此,那咱們就不妨也來客觀分析一下此事。

李寧新品被指酷似日軍軍服惹爭議,這次真不能怪網友“沒文化”

一:“屁兒簾”到底有啥作用?

軍戎服飾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戎服,二是甲冑。而所謂的“胄”,其實就是指古代的頭盔。

我們看到上面這張試圖解釋啥叫“笠型盔”的內容裏,放了4張圖,確實跟李寧新品有點兒像。事實上,從外型來看,前兩張都是我國宋代之後的盔甲第三張,則出自西洋。最後一張,則是典型的遊牧民族盔甲大量存在於西夏、匈奴。

我國的”,經歷多年的變化過程,從材料到用途都隨着戰爭形式的改變不斷變化。而”笠型盔”,只是其中的一種。

李寧新品被指酷似日軍軍服惹爭議,這次真不能怪網友“沒文化”

到了近現代,笠型盔中頸部的設計有了一個更接地氣的名字,叫:護頸巾。咱們部隊的官兵們,則習慣叫它:屁兒簾。在近代戰爭中,它廣泛存在於東南亞各地的部隊中,日本部隊當然包括在內。

那麼,這種“屁兒簾”的作用是什麼呢?其作用包括但並不限於以下兩種:

第一,擦汗,這是它最主要的作用;

第二,戰士在行軍中“屁兒簾”也在動,所以它能起到驅趕蚊蟲以及扇風的作用。而在冬季,擋風禦寒的作用也是有的。

事實上,就算沒有這種“屁兒簾”,野外行軍時士兵們也經常把一塊毛巾夾在帽子裏,讓它垂下來以達到跟“屁兒簾”相似的作用。

二:不能怪網友沒文化

瞭解了上面這一點,咱們是不是就能説:“錯怪了李寧,都怪網友沒文化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文化界,有個詞叫做:符號。所謂“符號”,指的是某種特殊意象的標示。侵華日軍在中華大地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孽,而與之相對應的一系列東西都成了一種“符號”。比如,日軍人經常唸叨的那幾句話,以及他們這種“屁兒簾”軍服。

而一旦一個符號,被加上情緒,就成了典型的情感符號。任何與這一符號相關的意象,都會觸動人們對這一符號愛憎。很顯然,李寧這次的新品“挑起”了網友們對侵華日軍的憎恨。

在疑似李寧高管的解釋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字眼:中國文化的沉澱、教育知識的傳承。説得相當“高大上”,只是不知道説這句話的人,是否真正瞭解中國人的文化。

辜鴻銘先生在《論中國人的精神》一書中,曾這樣寫道:

中國人過着一種情感或者人性友愛的生活,一種靈魂的生活

這並不是指,中國人在遇事時就不夠理智。而是説,中國人在為人處事時往往有足夠的同理心。因此,我們懂得理解別人之苦、理解別人心裏的那些情感符號。正因如此,當一個迎親的隊伍遇到一個送喪的隊伍時,迎親者會果斷讓路,而不是去跟對方理論。

而當這種同理心放到大一個民族的層面時,就是對這個民族情感符號的尊重。這種尊重,是不應在抗日戰爭紀念館門前穿和服,是不讓南京城裏出現這些帶着“屁兒簾”衣服。希望那些自詡“有文化”的人,能理解這一點。#李寧新品酷似侵華日軍軍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5 字。

轉載請註明: 李寧新品被指酷似日軍軍服惹爭議,這次真不能怪網友“沒文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