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信條》又延期,影院復業再添變數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

上週六,迪士尼宣佈《花木蘭》(Mulan)上映日期將由原定的7月24日再次推遲,最新暫定檔期為8月21日。

《花木蘭》本是迪士尼公司今年的重頭戲之一,這部由中國演員劉亦菲領銜主演的動畫改編真人電影,原計劃於今年三月底在全球同步上映,之後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延至七月,如今又再往後推遲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花木蘭》《信條》又延期,影院復業再添變數

《花木蘭》海報,原本預告海報的慣例是不標上映日期,但如今電影海報不標明日期,是因為無法確定上映時間

這一次的推遲,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美國多個州疫情出現反彈。得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已暫停鬆綁對商業活動的限制措施,下令酒吧重新關門;加利福尼亞州已暫停批准州內部分郡縣的解封要求;阿拉巴馬、亞利桑那、喬治亞、愛達荷、密西西比、密蘇里、內華達、奧克拉荷馬、南卡羅來納、田納西和懷俄明十一州,上週的新增病例數也都創下了疫情爆發以來的新高。在此情況下,此前已宣佈七月重啓計劃的美國三大電影院線,如今恐怕也要因為疫情反覆和大片推遲的雙重因素,再次為前路迷茫而感到命不由己了。

也就是在《花木蘭》宣佈推遲上映前不久,華納也在上週宣佈,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新作《信條》(Tenet)將會第二次延期,由7月31日再推遲至8月12日上映。

《信條》是諾蘭導演的野心之作,耗資兩億多美元完成。回到三月時,當大量新片紛紛因疫情宣佈延期數月之際,只有華納、諾蘭和《信條》我自巋然不動,咬定7月17日的檔期始終不變。直到兩週之前,當時美國的疫情有趨緩勢頭,電影院全面復工的計劃也開始出爐,但華納卻在此時以影院復工可能還需多兩週時間做好準備工作為由,宣佈《信條》會推遲兩週至7月31日上映,而原定的7月17日檔期,改由《盜夢空間》重映版來做填充,希望能起到預熱的作用——為新片預熱,為影院預熱,也為觀眾預熱。在此之後,華納重新推出不少《信條》宣傳海報和預告片,為其正式打上了“7月31日影院見”的字樣,顯得頗為胸有成竹。但正所謂形勢比人強,僅僅兩週之後,《信條》還是因為美國疫情重又升温的緣故,再次推遲半個月的時間,而《盜夢空間》的重映日期,也順勢改成了7月31日。

《花木蘭》《信條》又延期,影院復業再添變數

《信條》海報

《花木蘭》和《信條》,原本被視作全球電影業從疫情中復甦的兩盞指路明燈。從美國到英國,從中國香港到日韓,全世界各地或已恢復正常或正籌劃重開的大小影院,全都指望着這兩部好萊塢大片的上映,能夠重新吸引悶壞了的觀眾走入影院,讓一切步入正軌。然而,如今隨着《信條》與《花木蘭》雙雙再度推遲,一道依稀才剛露頭的曙光,又重被陰雲徹底遮掩。

隨着這兩部電影移至八月檔期,七月重啓之後的美國影院,能夠拿來放映的新片,只剩下7月17日開畫的索尼影業的《心碎畫廊》(The Broken Heart Gallery)和由A24公司負責在美國發行的英國恐怖片《聖人莫德》(Saint Maud)以及7月31日開畫的驚悚片《精神錯亂》(Unhinged)這三部電影了。當然,疫情瞬息萬變,這三部作品是否會臨時更改上映日期,不到最後一刻,恐怕也沒人能夠説得準。好在它們的投資規模都相對較小,回本壓力不大,打着影院復工後首批新片的名號,説不定能出奇制勝,收穫不錯的票房成績。

而對於投資上億美元的《花木蘭》和《信條》來説,情況顯然就沒那麼簡單了。一方面,基於各種原因,這兩部作品是百分百不會走線上發行模式,哪怕是院線/線上同步發行模式,也都完全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因此,它們若想要獲得商業成功,就只剩下進入原先這華山一條路。

事實上,早在三月時,就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信條》的院線上映,存在着一個先決條件:全球範圍內的電影院至少得有八成屆時已恢復營業。如果再説細一點的話,那就是需要全美至少有3500家影院恢復營業,再加上美國以外最好有至少三萬塊銀幕正常營業,那樣的話,《信條》的影院公映才有意義——哪怕是即便達到這樣的上映規模,《信條》還是存在虧本的可能。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七月底時,美國恐怕很難有3500家影院正常營業,再加上在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中國,影院復工也是遲遲未見端倪。這些都直接導致了《信條》退居八月檔。

好萊塢大片的姍姍來遲,也逼得已經預備重啓的其他國家的影院各出奇招。英國電影院將由七月四日下週六起陸續恢復營業。英國影院協會公佈的官方指導中,並未要求觀眾必須佩戴口罩入場觀影,甚至都不強制要求影院工作人員佩戴口罩。英國政府日前將實行許久的兩米社交距離縮短到了一米,這意味着影院可開放的座位數量由原本的四分之一上升到了約二分之一。因為沒有新片的關係,英國電影發行協會已經組織到了450部經典老片,供各家影院放映,其中包括《蒂芬妮的早餐》、《雨中曲》、《回到未來》三部曲、《哈利·波特》系列和《暮光之城》系列等類型不一的作品,可謂將各年齡層的觀眾一網打盡。

只是,對於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的美國,好萊塢大片的延期無異於將早已損失慘重的院線業界,又往深淵推了一把。單是《心碎畫廊》、《聖人莫德》和《精神錯亂》這三部影片,究竟能夠吸引多少觀眾“冒着染病危險”重新回到影院懷抱,恐怕實在是沒人敢斗膽預言。另一方面,面對疫情的反反覆覆,實在等不下去的好萊塢片商也大有人在。就在上週,派拉蒙宣佈原定8月7日上映的《海綿寶寶:營救大冒險》(The SpongeBob Movie: Sponge on the Run)終止院線發行計劃,明年再找機會,直接網絡發行了事。該片因為疫情關係,已連續更改上映日期多達四次。最終,片方做出了這個無奈的決定。

所以,眼看七月份恢復營業後也沒多少電影可以放映,説不定接下來幾大院線也會亦步亦趨地推遲復工時間表。用一位華爾街分析師的話來説:“電影院的命運,已經不再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1 字。

轉載請註明: 《花木蘭》《信條》又延期,影院復業再添變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