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郭德綱
相聲作為一種民間的傳統曲藝,最早可追溯到曼倩先生的“諧趣”精神,作為對口相聲的奠基人,天橋八大怪之一的窮不怕朱紹文,也是不得不提的老前輩,也是當今相聲行當中,公認的祖師爺!
那麼發展到今天,作為德雲社創始人郭德綱,也可謂是勞苦功高。現在有很多的人,都習慣性的批評郭德綱,認為郭德綱的相聲段子太俗,只知道一味的迎合市場!情況,確實是這個情況,然而郭德綱先後也説了近百段相聲作品,那些“俗作”佔比不過十分之一,只不過被人盯着不放而已。
辯證來看,最起碼郭德綱讓相聲“火”了起來,在這之前的喜劇市場,基本上都被小品,或是二人轉佔據,包括那些新式相聲演員,也都變得“不務正業”起來。
比如説著名錶演藝術家馮鞏,拜師馬季門下,是根正苗紅的相聲演員,然而如今被人記起的不過是一句“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了!”馮鞏的徒弟們,也是如此,最為出名的應該就是賈玲和白凱南這對搭檔,靠着抄來的段子攢成《大話捧逗》大殺四方,甚至還一舉登上春晚的舞台,可是如今也不得改行成喜劇人了嗎?
值得一提是,當年參加北京相聲大賽,賈玲和白凱南組第一位,郭德綱第二名!
王朔的評價
在郭德綱剛剛成名,也就是被罵的最慘的時候,就有記者採訪過王朔,詢問對於郭德綱的評價。王朔直言:
他這是“老活新説”,有點玩意!
什麼是“老活新説”?其實,郭德綱的相聲作品很多都是從傳統作品裏改編而來的。那麼,為什麼別的人改編,都被拍死在沙灘上,而他的改編廣受好評呢?這裏可沒有“惡俗”的因素作怪,真正聽過郭德綱相聲的人都知道,含有“惡俗”內容的都是新作品,而非是改編。
這裏面的差別就在於這個“新”上面,在郭德綱的作品裏面,甭管是改編的傳統段子,還是新作品,都完美的切合互聯網時代的笑點,走在了很多喜劇人的前面。
對比郭德綱的作品,最直接的一個印象就是“高密度”的笑點,在傳統段子裏,有很多鋪墊性質的內容,就等着最後揭開包袱,才能起到搞笑的作用。因為古代是撂地文化,高密度的笑點意味着高頻率的人流,可以讓觀眾卡着節奏撤離。
那麼,把包袱的鋪墊拉長,就可以在這過程中,讓感興趣的觀眾停下腳步,人傳人,從而吸引來更多的觀眾,賺到更多的錢財!
在互聯網時代,肯定不會留給表演者,這麼多的鋪墊時間,況且在增量的信息背景下,誰也不敢保準表演者鋪墊了特別長時間的包袱,能不被觀眾先一步猜到結局的笑點。
故而,只有先把笑點的密度提高了,才能一個包袱不響,還有另一個的轟炸,最起碼可以先把觀眾留住了,只有把觀眾都留住了,才會有發展的可能。
故而在郭德綱的作品裏,不光是充斥着高密度的笑點,就連這些笑點,也大多是寄生於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型笑點,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即便是“惡俗”的內容,為什麼到了周星馳的作品裏,就是“笑中有淚”的悲劇內核,到了郭德綱這裏就是低俗?
要飯的侯耀華
既然談到郭德綱,在2007年時,王朔也在一篇名為《問猴哥》的文章中,評價過侯耀華。準確的是説,大部分都是批評侯耀華的父親侯寶林“脱了褲子不認賬”,具體那點破事,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進行過介紹,在這裏不再多提。
其中在回覆記者採訪時,對侯耀華有過一句簡短的評價:
他牛什麼牛?擱在以前就是臭要飯的!
這個觀點,與其説是評價侯耀華的藝術造詣,倒不如説是為人處世,有些輕狂,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侯家,作為相聲三大世家而言,肯定是人人豎起大拇指的老門户。可是,臉面從來都不是別人施捨的,而是靠着自己真刀真槍拼出來的。
侯家在怎麼牛?死了一個侯耀文,剩下一個侯耀華來扛起大旗,不也落魄如今了嗎?
別的不説,這些年從侯耀華身上,有傳出過什麼正面的新聞嗎?不是和美女徒弟之間的親密照片,就是因為送假包翻車,就連在網上曬一個煲仔飯烹飪照片,都能引發起羣嘲!
縱觀整個娛樂圈,又有幾個人能夠“一面倒差評”到這個地步?況且最起碼郭德綱,還能讓觀眾記住一些“惡俗”的相聲,那麼大家有誰聽過侯耀華的作品呢?至少筆者若不是寫這篇文章,絕不會搜出來進行欣賞。
觀後感十分的一般,不説什麼專業的,也不算什麼行家,最起碼沒有逗笑筆者。
不過有什麼説什麼,那些罵侯耀華的大多都是郭德綱的粉絲,兩人之間的互撕,最後拼的不過是粉絲量,在這一點上,絕對是郭德綱佔據壓倒式優勢。可這裏面真的是非功過,除卻當事人以外,又有幾個人能夠説得清呢?凡事,切莫輕易站隊!
侯耀華和侄女侯瓚,因為侯耀文的遺產打官司,不管事件的起因如何,最起碼在直播的過程中,沒有從侯瓚的口中聽到過,一句想念父親侯耀文的話,滿嘴都是留下多少錢和文玩古董,一分都沒給自己留之類的。
郭德綱在拍攝《小房東》的時候,還和侯耀華處於“蜜月”時期,甚至在宣傳的時候,還當着主持人的面,給侯耀華打電話,稱呼對方為“乾爹”,關係十分的親近!
不管怎樣,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但論在相聲行當的貢獻而言,郭德綱肯定是可以吊打侯耀華,王朔的評價沒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