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故事|從春晚出發,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

  金牛昂首辭歲去,玉虎納福迎春來。1月31日20點,中央廣播電視總枱《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在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新春氛圍裏,如約與觀眾見面。今年春晚以“新徵程上的迎春曲,中國年裏的歡樂頌”為主旨,從小切口着手,深情反映建黨百年、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冬奧盛會、中國航天等重大主題,描繪新時代新徵程上的壯麗圖景。

  從春晚出發,大地春回,壬寅虎年已向我們款款走來。你和壬寅虎年有什麼約定嗎?和上一年的約定都實現了嗎?有這麼一羣人,在自己熱愛的崗位上默默堅守,赤誠且勇敢,欣喜也盼望,以嶄新的姿態與壬寅虎年許了一個約定,一起來看看!

《冰雪閃亮中國年》的約定

張會:“上得冰場、下得課堂”

中國人的故事|從春晚出發,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

  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於2月4日大年初四盛大開幕。虎年春晚巧着新篇,用創意作品講好冬奧故事,共赴冰雪之約。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首次在央視春晚的舞台上用中文祝大家新春快樂、虎年大吉,並邀約共慶北京2022年冬奧會。春晚特別設計短片《冰雪閃亮中國年》中,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如精靈一般,伴着溜冰圓舞曲、冬奧交響樂跳動的音符穿梭飛翔。

  壬寅虎年,剛參加完中國青年報社《家宴》節目錄制的短道速滑奧運冠軍張會,和記者訴説着這樣的約定……

中國人的故事|從春晚出發,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

  新的一年,我希望更多冰雪運動的“後浪”們可以“上得冰場、下得課堂”,與我一起“擁抱冰雪”、愛上在冰面滑行的感覺。

  大家好,我是張會。今年冬奧會開到了自己的家門口,讓我特別欣慰。作為曾經冬奧賽場上的一員,我深知在自己國家舉辦冬奧會對青年運動員們賽場表現的促進作用。這場盛會也不僅僅是一場競技體育的盛會,更是打造了我們和全世界溝通的一個平台。

  我11歲開始從事速滑訓練,2002年改練短道速滑。那些年,父母靠每天走街串巷賣豆腐賺的二三十塊錢,維持家裏正常生活的同時,還要供給我的訓練開銷。為了支付我的學費、訓練費、器材費,家裏幾乎一直是負債狀態。我走上冰場的最初心願,那就是想靠滑冰改善家裏的條件,那時候整天盼着專業隊出成績後發工資。

  進入國家隊後的生活無疑是殘酷的。當時身處首都體育館的訓練基地,我的室友是劉秋宏,訓練時的隊友有王蒙、周洋、孫琳琳,面對當時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好的速滑運動員,讓我“壓力山大”。我能做的只有埋頭訓練。不被淘汰,站穩腳跟,然後才有參加世界盃、世錦賽、冬奧會的機會。

  憑藉不服輸的那股勁兒,我對自己越來越“狠”。除了每天教練安排的日常訓練之外,我還會給自己“開小灶”,在空無一人的訓練場上“孤獨地滑行”,每天訓練8小時以上,後來,男隊教練專門把我調過去跟男隊員一起訓練。這是幸運也是壓力,以至於後來,我最討厭的時間段是7-9月,最討厭的娛樂方式是爬山,因為“暈山”。

  7-9月是我們的儲能期,10月到來年3月是展現成果的時期,儲能情況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自己賽場上的表現。而儲能最主要的訓練方式就是每天揹着6公斤的沙袋,頂着烈日,在山路上蹲曲90度以下,模仿冰場上的動作,負重爬山,真可謂“所到之處,皆是汗水”。有時候我想挺起身休息一下看看景色,卻會因供血不足,頭暈目眩,對山的厭惡也由此而來。

  幸好,無數日夜的辛苦付出終於在2010年温哥華冬奧會淬鍊成金。自此,我多了一個頭銜——冬奧冠軍。如今,看見賽場上那些“上得冰場、下得課堂”的小將們,他們身上有着無限放鬆的狀態,像是一個個放飛的風箏,充分享受着競技體育帶來的樂趣。

  在這些青年人背後,我看到了大家心態的變化。金牌,不再是比賽的唯一,對拼搏者的尊敬、對失利者的寬慰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正如中國隊加油歌《勢不可擋》的歌詞:“贏了陪你狂,輸了一起扛。”這種新體育愛國主義的背後,是一個體育強國、世界大國日漸成熟的國民心態。

《萬象回春》的約定 

熊紫春:“一起逐蟲”

中國人的故事|從春晚出發,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

  2021年,雲南羣象北上南歸的新聞牽動着世人的心。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畫卷在春晚音樂短劇《萬象回春》中徐徐展開。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原生態情景表演《土地的歌》匯聚鄂西《石工號子》、陝北《艄公謠》、大興安嶺《敖魯古雅》、閩東寧德《採茶歌》、滇西洱海《心肝票》五地民風民樂,一席人與自然的對話,表達了中國人對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文明最質樸的情感。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對電視前觀看春晚的雲南臨滄雲縣漫灣鎮昔宜村水壩頭村村長、科普工作者熊紫春來説,最熟悉不過了。壬寅虎年,他和中國青年網記者訴説着這樣的約定……

中國人的故事|從春晚出發,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

  新的一年,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那就是希望與更多“後浪”一起“逐蟲”、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大家好,我是熊紫春。先給大家來一個科普:你知道“蟲中曇花”蜉蝣嗎?它的成蟲羽化後只有不到一天的存活時間,可謂“朝生暮死”。即使昆蟲界的“長壽老人”,壽命也不過寥寥數月而已。通過觀察昆蟲的生存狀態,可以更好地研究生物的多樣性。

  和昆蟲打交道,是我從小養成的習慣。因為對昆蟲和家鄉的熱愛,所以我大學畢業後放棄去往大城市工作的機會,選擇回到老家繼續研究昆蟲,卻遭鄉親們質疑“讀書無用”:“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回來找‘臭屁蟲’。”質疑的聲音層出不窮,甚至有的家長將我列為教育孩子的“反面典型”。

  面對質疑,我從不曾放棄,我想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只要心懷熱愛,錨定方向,回到小山村也大有可為。一年365天,我有超過半年的時間在野外做昆蟲考察。在野外用煤氣灶煮麪條吃、睡帳篷、睡車裏、被螞蟥咬上幾口,已是家常便飯。我認為“昆蟲”是把家鄉推向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徑,我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為更多人科普昆蟲,也可以通過它為家鄉打造出知名度。

  於是,從2017年開始,我堅持每天拍攝、剪輯昆蟲的科普解説視頻,給大家科普昆蟲知識。同時,為了集中展示家鄉的風土人情和旅遊資源,我自費把自己的家改造成鄉村博物館,展示昆蟲標本、彝族人獨有的民俗器具、農耕時代保留下來的古舊物件等。我希望能夠以鄉村博物館為中心,融匯本地特有的自然資源、民俗文化、農耕文化,一方面為家鄉的孩子做好自然科學教育,另一方面打造出對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青少年的科普研學路線。8年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我對我們村及周邊區域進行昆蟲為主的生物多樣性調查,製作昆蟲標本上千個,發現並發表臨滄地區昆蟲新物種15個、中國新記錄種1個、雲南新記錄種1個。在我和鄉親們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城裏人”來到村子和我一起研究昆蟲,鄉親們逐漸富了起來,我也逐漸成了家長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現在,我看到家鄉的蟲子種類越來越多,環境越來越好,中國也已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這些變化正是國家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表現,對此我深感自豪!

《休息區的故事》的約定

崔迪:“更‘鐵味兒’十足”

中國人的故事|從春晚出發,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

  春晚語言類節目以小切口觀照現實,題材多元接地氣,展現出千姿百態的生活樣貌。郭冬臨、邵峯等人出演的小品《休息區的故事》,講述了雙職工醫護夫妻主動投身抗疫事業的故事,對話中透露出“小家大愛”,是無數奮戰在抗疫一線工作者的真實寫照。

  在平凡崗位上堅守奉獻的畫面,讓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融媒體中心新媒體部主任崔迪眼睛濕潤了。壬寅虎年,她和中國青年網記者訴説着這樣的約定……

中國人的故事|從春晚出發,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

  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那就是在新的一年裏更加“鐵味兒十足”,創作更多“鐵味兒”視頻,講述更多鐵路故事。

  大家好,我是崔迪,大家可能更加熟悉我的網名——“鐵妞”。

  這個詞用東北話來説,就是“鐵路姑娘”的意思。

  2013年,我加入了哈鐵大家庭,成為一名“鐵路記者”。隨着日常工作中採訪報道的愈發深入,我逐漸發現,鐵路有着龐大的運轉體系,具體分為機務、車務、電務、供電、直屬站等各個系統,工種更是有上百種。200多萬名鐵路職工,有人堅守在無人小站,常年與狼狗、野熊為伴;有人服務過上千萬名旅客,是全國勞動模範……我越來越想將他們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2015年,我開始在網絡上發佈鐵路相關的專題短片,向大家介紹鐵路職工的酸甜苦辣。半年內,我在網絡上發佈了30多部介紹鐵路職工的專題短片。或許是因為風格太過嚴肅,傳播效果並不理想,閲讀量常常都是個位數。看到這一個個“悽慘的數字”,我心急卻使不上勁兒,也開始質疑做這件事的意義。

  2016年,一次出差的經歷給予了我靈感。當時我發現列車上個別旅客的不文明行為會給其他乘客造成很大困擾,就連列車員都常常束手無策。於是,我將車廂內的不文明行為改編成劇本,拍攝了3分鐘的短視頻。視頻中,我以“鐵妞”為名,一人扮演多個角色,一會兒是在車廂裏吃韭菜盒子的中年男子,一會兒是音樂外放、電話不斷的老大爺,一會是脱鞋乘車的阿姨……搞笑的段子、誇張的表演,讓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時,認識不文明乘車的行為,引導更多旅客文明出行、温馨出行。視頻發佈後,當天的播放量便達到500萬。

  第一部短視頻“火了”之後,我趁熱打鐵以《列車上的神對話》為題,創作了第二部短視頻,視頻中包括了大量旅客出行的常見問題,比如:火車上為什麼沒有女廁所、火車為什麼會晚點等。視頻推出後,在中國鐵路微信公眾號當日獲得“10萬+”點擊量。也是那天起,大家見了我都不再喊崔迪,而是喊“鐵妞”,大家更是調侃説,成為了新一代的“鐵路網紅”。

  “鐵味”風格的短視頻創作並非一蹴而就,是我和團隊的小夥伴們一步一步摸索過來的。作為鐵路職工中的一員,我常常體驗不同的鐵路崗位,“沉浸式”地為大家展示鐵路職工的精神面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體驗動車組機械師工作的時候,因為需要凌晨起牀給動車打火,所以大家只能過着“晝伏夜出”的生活,在東北零下三十幾度的夜晚,不斷在動車間來回“遊走”,只為第二天讓大家更暖和。

  為了這條“大動脈”的安全暢通,鐵路工作者們幹着這樣一份辛苦的活兒,一年四季,週而復始,他們不是不知道苦累,而是因為他們心裏裝着責任和義務,假如不是親身體會,我不會想到鐵路還有如此艱辛的工作。也正是這一次次的切身體會,讓我對鐵路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才得以創作出更加接地氣、容易引起大家共鳴的好作品。

  現在,我們成立了“鐵妞工作室”,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加入到“鐵味”視頻的創作隊伍中,我們擁有共同的鐵路情結。常言道,“在其位,謀其職,負其責,盡其事”。創作更多優質的短視頻,更好地講述鐵路故事,我們會共同努力!

《點亮夢》的約定

杜鵬:“有愛無‘礙’”

中國人的故事|從春晚出發,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

  2022年的央視春晚上,零點鐘聲一過,一曲冬奧主題歌曲《點亮夢》唱出了紅火中國年與冰雪冬奧會相遇的喜悦與期待。“夢,全都點亮每個角落,每個地方;心,連在一起,匯聚成愛的力量……奧林匹克的相逢,七彩的天空,最美的夏和冬,奧林匹克我和你再次相擁在一起,跨越關山萬重……”伴隨着悠揚的歌聲,觀眾席中,28名來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演員和2名手語老師用手語一起無聲地伴唱。這已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連續第三年登上央視春晚的舞台。

  每一個新春的願望,都在“一起向春天”的晨光裏,都在“一起向未來”的征途上,都在“一起點亮夢”的憧憬中。電視前,無障礙體驗員杜鵬訴説着自己的新年約定。

中國人的故事|從春晚出發,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

  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那就是希望進一步加強無障礙知識的宣傳,讓更多人瞭解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意義。

  大家好,我是杜鵬。現在每次出門,我都會關注公共場所中無障礙設施設置是否合理。如果發現問題,就會記錄下來,並反饋給相關部門,身邊的朋友都説我成了“無障礙界的城管”。

  回想20年前,我20歲,還在讀大學的我因病突發脊髓瘤,脊髓損傷造成高位截癱。從發現症狀,到確診病情,到手術,再到坐上輪椅,僅僅用了一個月。這一個月,我失去了行走能力,下半身毫無知覺,任何距離的移動都需要輪椅來完成。當時手術單是我自己籤的字,因為不想讓父母承受太多的痛苦。

  從醫院出來後,我被抬上了3樓的家。往後5年,我便再也沒有下來,每天的視線範圍不超過自己家的那間房子。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我自學了PS、PR、AE等軟件,平時做一些相關的兼職。雖仍然和朋友通電話、發微信,卻再沒有與除家人之外的人面對面聊天。因為當時的我很害怕,不知道該説什麼,不知道該怎樣去重新面對生活。

  2008年,是我獲得新生的一年。當時北京舉辦奧運會,無障礙環境有了很大改善,輪椅出行越來越方便。我便開始試着走出家門,之後就像着了魔似的去坐地鐵公交、參加公益組織的活動。輪椅出行,身高和視線雖然只有一米的高度,但我同樣感受到了生命的精彩。也是在2008年,我下定決心,幫更多殘障人士看到人生的風景和希望。

  後來,在去台灣“中途之家”學習了成熟的經驗、科學的康復方法後,在北京市東城區殘聯的幫助下,我和幾個小夥伴創辦了北京第一家“希望之家”,幫助脊髓損傷傷友迴歸社會。

  在此過程中,我發現,大家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生活重建後,因為無障礙設施不完善或不為人所知,很多坐輪椅的朋友無法出門。以出行為例:打車成本太高,公交無障礙設施還不夠完善,開私家車需要別人陪同,最方便的其實就是坐地鐵。尤其是奧運會後,地鐵的無障礙環境改進了許多。但設施有,很多人卻不知道在哪兒、怎麼走、如何求助。

  於是我慢慢地走上了“科普無障礙之路”,在北京新起點公益基金會工作期間,我主要負責無障礙方面的工作,以及圖文宣傳資料的採集製作等。我和同事們採集製作了北京第一本公園無障礙手冊、第一本地鐵無障礙手冊、第一本酒店無障礙手冊,通過實地考察,為輪椅使用者提供實用的出行信息。

  在考察與製作的過程中,我發現,無障礙設施不單單是讓殘疾人受益,老人、孕婦、推嬰兒車的人以及搬運重物時都有可能用到。比如説,每個樓門前的坡道,殘疾人坐輪椅需要,那些用小推車搬重物的快遞小哥同樣需要。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瞭解和理解無障礙設施存在的意義,因為大家都是受益者。

  今年,我依然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無障礙環境建設出一份綿薄之力。

《這世界那麼多人》的約定

程斯佳:“做鐵路的女兒”

中國人的故事|從春晚出發,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

  春晚舞台交織着親情、友情、愛情,傳遞人間大愛。韓紅將一曲深情演唱的《這世界那麼多人》送給每一個為幸福生活努力奉獻的人,用愛讓世界變得更温暖有力。歌曲《你是我生命中的禮物》,在烏拉多恩悠揚的鋼琴伴奏下,劉歡深情款款唱出愛的寫意——家人的陪伴、朋友的幫助、愛人的呵護都是生命賜予的禮物。

  電視前,廣九客運段青年列車員程斯佳伴着温暖的旋律,訴説着自己的新年約定。

中國人的故事|從春晚出發,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

  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那就是在新的一年裏繼續做“鐵路的女兒”,更好地服務乘客,護送每一個旅客安全到家。

  大家好,我叫程斯佳,是廣九客運段的一名列車員。2022年春運第一天,也是我作為實習列車長開展工作的最後一天。這一天,從深圳北站始發開往昆明的復興號列車即將發動。在列車即將關門之際,一位神情慌亂的阿姨找到了正在值崗的我。

  經詢問得知,阿姨為了防盜,把打工一年辛苦攢的血汗錢一直放在手提包裏緊緊攥着,結果上車的時候卻忘了拿。在講述的過程中,由於着急與懊惱,她甚至懊惱地開始用自己的頭撞擊着列車門。看到這種情形,我馬上將她手中的行李接過來,將她扶到了邊凳上,我一邊安撫她一邊幫她撥打了12306,聯繫深圳北站幫忙尋找她的手提包,與這位阿姨開始了一場短暫的“逐包之旅”,最終為她找到了包。

  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卻是我們日常工作中的大事。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從事鐵路工作這些年,我深刻認識到,做好旅客服務工作,不僅需要過硬的業務本領,還要急旅客之所急、想旅客之所想。

  看似工作流程駕輕就熟,其實背後也藴藏着無數的委屈。我是一名經濟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初入鐵路時,也有過迷茫。記得一次我值乘去廈門的高鐵,在與旅客溝通將一個“超大”的行李箱擺放平穩、為其他乘客騰出一點空間時,這位旅客並不理解,認為我不尊重他。

  在旅客愈漸激烈的言辭中,這位乘客還拽了我一把,差點把我摔在地上,還不依不饒,咄咄逼人。我只能説一聲“抱歉”,便立刻轉身走到了車門口。面對着窗外疾馳而過的景色,嚎啕大哭,我一遍一遍地問着自己為什麼要從事這一份工作?為什麼自己要站在這裏?……

  一位前輩看到後,過來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説:“在困難面前,我們不能言敗啊,你看,還有那麼多的旅客在等着我們為他們服務呢!”聽我這番話,我突然清醒過來,心想:“沒事,他只是旅途很累,他可能也遇見了不開心的事情,但我必須把工作做好,我不能給旅客帶去不美好的乘車體驗,我在這是為了送很多很多的人回家……”就這樣,我擦乾眼淚準備重回工作崗位。

  在我轉身的那一剎那,一個穿着粉色衣服的小女孩站在了我的身後,她用小手遞給我一顆糖,還帶着一絲害羞:“姐姐,爸爸説你辛苦了,給你吃糖!”她的父親就站在列車連接處的另一端,朝我微笑着點了點頭,他們是剛剛那個車廂的旅客,原來,我所做的一切,有人理解、有人記住!就是這樣,在前輩們的教導下,在一次次值乘遇到的温暖中,我開始愈發用心地對乘客付出,立志要做“鐵路的女兒”。

  去年,我利用所有的公休時間,學習列車長客運技能知識,背誦客規技規,通過了後備列車長的選拔考試,獲得了培訓資格,在2022年1月,我完成了列車長實作,取得了動車組列車長的資質。將來,我還要參加高級列車長的考試,學好客規與技規,學好黨的歷史與理論,把自己的本領投入到更好地為旅客服務中,將自己的熱情投入到每一節車廂中。

  乘務員,看似很平凡的崗位,承載的卻是將萬千旅客“充滿疑慮的問號拉直、變成圓滿歎號”的期冀。未來,我希望用精湛的業務和無限的愛心,為南來北往的旅客送去更加完善的服務。

  隨着一聲聲祝福,新年的鐘聲已敲響。壬寅虎年的故事近在咫尺,將以怎樣磅礴的氣勢展開,令人期待。從春晚出發,每一個約定,每一個願望,每一份誓言,都將以翩躚的姿態,融入激情,飛入生活,穿越生命。新的一年,你和誰有個約定呢?快來#中國人的故事#微話題下互動留言吧!

策劃:楊月 牟昊琨

記者:牟昊琨 劉子歌(實習)左雅慧(實習)劉桔彤(實習)李夢雨(實習)

設計:程斯佳(通訊員) 劉芳君(實習) 王涵(實習)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青島農業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

聯合出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376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故事|從春晚出發,我和壬寅虎年有個約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