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聲]“一、朋友圈是江湖,暗流湧動,建議不發,或只發吃喝玩樂(不要高消費的那種),二、當下的導師研究生關係普遍是互為利益的共生態,情感維繫比傳統的師徒制薄弱,與傳道授業解惑也漸行漸遠。三、讀書人不要太痞,也不要太聖母。”
「 hi,看“今日最大聲”,請上“新聞閣”哦,域名www.xinwenge.net 」
——復旦大學英語教師@文冤閣大學士。9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孫家洲發佈公開信,申明要斷絕與新招碩士生郝相赫的師生關係,原因是學生郝相赫在朋友圈發佈的微信“居然對北大閻步克教授、人大韓樹峯教授無端嘲諷”。郝相赫發表“情況説明”進行反駁。校方表示將按程序處理。人大新聞中心主任顏女士表示:“這件事其實像父子吵架一樣,沒什麼的。導師可以換學生,這位學生也可以重新選擇導師。”
一,“郝相赫的朋友圈的確影響力極小,孫家洲的公開信威力巨大。自古學生私下評價老師者甚多,老師將學生逐出師門者稀少,後者巨大的吸引眼球能力,頓時將事件定格在公共討論的頻道上了。”
“也許,此事可以讓郝相赫檢視自己的言辭舉動,但從技術性的角度來看,更重要的教訓可能根本不是所謂‘尊師重道’之類的大道理,而就是一個小小的技術認知:朋友圈發言,分組真的很重要!如果郝同學能夠及早掌握和建立起分組的技巧和意識,悲劇就沒有誕生的土壤。”
——南都社論《學術自由的邊界與網絡社交空間的公共性》。
二,“人大郝相赫被導師斷絕師徒關係這件事,我感到刮目相看,後生可畏,九零後果然令人耳目一新!一個年輕人讀了前輩的著作,當然有權力批評比較,計較學術上的高下根本沒必要給誰留面子。孫家洲教授以為師徒輩分規矩門户私計大於學術,不是一個真正做學問的人,這樣的人根本不配指導真正的青年才俊。”
——@GK同人於野。
三,“(@GK同人於野的微博)這種説法,相當於文革中誇小將。事有是非曲直,老的不一定對,少的做點什麼都是後生可畏也很可笑。就本案來説:首先,人身攻擊不等於學術批評;其次,連閻步克也要罵垃圾的話,那學術能力確實堪憂;第三,老師逐出門牆的信,據信也不是老師公開出來的。”
——體育記者@杭之馮玥均建國後成精
四,“在人文學科,師生之間仍是傳統的師徒關係。在學術界,碩士一般沒有論文或者拿的出手的研究成果,基本不算研究者,唯一的符號不過是‘某某的學生’。因此郝同學的任何學術臧否行為都容易被學界看做是孫老師的行為。”
——網友@wangwang
五,“某友人是留美博士,專攻免疫學。回國後發現兩件事忍不了,一是實驗環境很難達到標準,菌株大量死亡;一是無法直接上外網查不在購買的資料庫裏的資料,要通過VPN,這東西還不穩定。‘科研人員大量的時間被浪費,這是謀殺。’”
——時評人@五嶽散人
六,“我不吃早餐,下午則帶飯在公司吃。上下班要坐小巴抵達醫院,車費動則十多元,故我決定改為走路。這2項加起來,每月可節約超過千元,但現已養成習慣,一點不辛苦。”
——據香港資深地產記者Emma《房價全球最貴是種什麼體驗?》,香港青年阿全説。阿全和Helen是一對香港“80後”新婚小夫妻,2人一踏入社會就開始省吃儉用存儲房子的首付款,最後,2人6年內共儲到70萬,當中30萬為首期。為了省錢,Helen表示︰每次拍拖都會到公園散步和拍照,一去就數小時,所以不用花錢。並笑言買過最貴的東西,只是1對約千元的鞋。在全球房價最貴地區排名中,香港位居第一,其最高房價可達到每平方米12萬美元(約74萬元人民幣每平米),面積很小的房子,動輒就要數百上千萬港元,在香港,越來越多更年輕、擁有更高學歷的人看不到購買私人住宅的希望。
七,“為什麼公務員要有新聞素養?因為在這個時代,新聞素養已經是執政能力的要素之一,不會和媒體溝通,執政能力就不完整。有的公務員不善於和媒體交流,導致發生衝突,這很遺憾。我們應該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啓正接受《解放日報》採訪。
八,“我不回答這樣的問題,因為答案沒有意義。”
——9月4日,哈佛大學高能理論研究組發佈一句話新聞“祝賀尹希晉升正教授”。1983年12月出生的尹希,超越了他的學姐莊小威(87級少年班,34歲出任哈佛大學正教授),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哈佛大學華人正教授。澎湃新聞採訪了尹希,問“是否有過因為比別人厲害而帶來的優越感呢?”,尹希回答。
九,“真正的精英一定是具有家國情懷的人。我覺得一個自私的只關注自己利益的人,不管你多麼成功都不能叫做精英。在中國社會,真正的新精英的定義是既能夠自我成長,又同時能夠幫助這個社會進步的人。”
——9月19日,俞敏洪在清華大學參加活動時説。
十,“緣於人性的短視與無知,一個人通常都陷在完全的錯誤中,人和人之間唯一的區別,不在於是否有錯誤,而在於是否具備一定程度的糾錯能力。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羣、一個國家,只要不具備基本的糾錯能力,基本可以斷定,這裏的人,已經在事實的層面接近毀滅了。”
——專欄作家@蘇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