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1983年,央視舉辦了第一屆春晚,引發全國轟動。

這屆春晚採取的是觀眾電話點播節目的形式,很多表演者需要現場freestyle,這放在現在幾乎不敢想。

正是這台隨性的春晚誕生了很多經典,李谷一演唱了《鄉愁》,鄭緒嵐演唱了《大海啊,故鄉》,嚴順開表演了小品《阿Q的獨白》。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不過整台晚會出風頭最多的卻是相聲演員。

主持人是:王景愚、劉曉慶、姜昆和馬季,相聲演員佔了一半。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開場主持人致辭結束後,相聲大師侯寶林單獨發表了講話。

全場30多個節目中,有近10個相聲,其中馬季説了4個相聲、姜昆説了4個相聲,侯耀文説了1個相聲,侯寶林還通過錄像的方式説了一個相聲。

這些相聲沒有屎尿屁的段子,就是靠一個個詼諧幽默的小故事和相聲演員的表演把電視機前的觀眾逗得哈哈大笑。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要知道當時所有節目都是觀眾打電話點播的,可見大家對相聲有多麼喜愛,83年的春晚也可以看作相聲界的一場華山論劍。

當時現場的這些相聲名家也為這門藝術嘔心瀝血,但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幾十年後,相聲會因為一個名叫郭德綱的民間藝人被扣上“三俗”的帽子,相聲界更形成兩派幾乎勢不兩立。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而在不久前,中國曲協發佈的一封倡議書更是將兩派矛盾直接搬上了枱面,文章用詞力度甚猛,“髒臭葷口”、“開歷史倒車”、“跌破道德底線”等狠批幾乎隨處可見,從中你能感受到,這次的干戈似乎不會輕易收場。

相聲圈為何台上端莊笑侃十分鐘,台下勾心鬥角十餘年?為何郭德綱拿到了央視頒發的免死金牌,針對他的“江湖追殺令”還層出不窮?

要真正説清這事兒,還得從頭説起。

一、相聲72年經歷了四次大的轉折

相聲是清朝形成的一種街頭文化,就是説點俏皮話兒逗人一樂混口飯吃。

這一行其實也沒多少技術含量,就是抖語言包袱,而且因為發源於民間,主要市場也在橋頭街巷,所以自然也就少不了一些倫理、生理玩笑,所以最早期的相聲一直登不了大雅之堂。

建國後,相聲才登堂入室,從街頭餬口手藝成為官方認可的民間藝術。

但在72年的過程中,相聲歷經多次轉折,巔峯時市場熱潮超過京劇,低谷時幾乎被市場淘汰,如果細數一下,相聲發展其實經歷了四次大的起伏。

01、第一次,1949年,老舍一句話,拯救了相聲界

建國後各行各業面臨轉變,而被倫理、生理式惡俗梗摻雜的相聲表演更是急需轉型。

侯寶林、馬三立等相聲從業者為此發愁,為此他們找到了一個關鍵人物:老舍。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老舍一方面是中國文學的泰斗,寫過《茶館》、《駱駝祥子》這樣膾炙人口的作品,擔任過中國文協主任,後來還受到過諾貝爾文學獎的青睞。

另一方面他與相聲也頗有淵源,早在抗戰時期他就參與過相聲創作,自己還慫恿另一位大家梁實秋説相聲,兩人互捧互逗,演出大獲成功,傳為文壇佳話。

而老舍的相聲作品有個最大的特點,他擅長將對現實的批判寫成段子,他創作的《盧溝橋》、《中秋月餅》、《台兒莊大捷》、《罵汪精衞》等作品在當時很受歡迎,逗大家一笑之餘,還極大地鼓舞了公眾的士氣。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所以當侯寶林等人向老舍求教時,對相聲“知根知底”的老舍也快人快語:“不學瞎搗亂的老套子,創作笑而不淫的新段子。”

馬三立、侯寶林和劉寶瑞一聽這話也犯難,這些人在解放前就在街頭説相聲,他們最知道相聲裏的那些溝溝坎坎的門道了,俗是寫進相聲基因裏的,要去除相聲裏的俗,就類似於吃麻辣燙不加佐料,這麻辣燙吃着還有意思嗎?

但在時代大勢面前,要想重新被觀眾接受,就必須得改。

俗話説:解鈴還須繫鈴人。

相聲演員聯合起來成立了改進小組,帶着從老舍那獲得的啓發,他們做了巨大的努力,像庖丁解牛一樣,一方面去掉了大量葷段子和挖苦別人生理缺陷的段子,一方面又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相聲詼諧幽默的精髓。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去污洗白”後的相聲立馬在全國普及開來,成為一門不僅能傳遞笑聲,還能傳遞價值觀的曲藝形式。

02、第二次,70年代末,相聲的創作突破了尺度天花板

相聲的第二次轉折是文革之後。

經歷了那個噤聲的年代,人民渴望批判現實,又恐歷史重演,相聲就是最好的潤滑劑,調和了兩者的矛盾,一個嚴肅的事兒可以用開玩笑的方式説出來。

當相聲長出了諷刺的骨頭,它就從一本笑話集變成了一把匕首。

80年代是改革開放初期煥發勃勃生機的年代,1983年,藉助央視第一屆春晚,相聲火遍了全國,後來那些年的相聲幾乎都是諷刺相聲。

譬如馬季的單口相聲《宇宙牌香煙》就是諷刺當時社會流行的假冒偽劣產品。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譬如馬季、馮鞏等演員表演的羣口相聲《五官爭功》就是諷刺當時大家崇尚個人自由,排斥他人之風。

譬如姜昆的《虎口遐想》諷刺了國人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

譬如馮鞏和牛羣的《小偷公司》就諷刺了官僚主義。

諷刺相聲的集大成創作者是梁左,他是北大中文系畢業的,有着很深厚的文學功底,他寫出了《虎口遐想》、《電梯奇遇》、《小偷公司》等作品,將相聲裏的諷刺發揮到了極致。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經過第二次轉折,相聲的藝術性及地位達到頂峯,那段時期的不少作品至今都在電視上輪播,不少台詞都讓人讚不絕口。

03、第三次,90年代末,尺度收緊了

90年代後期,中國文娛類創作尺度收緊,以我們熟悉的電影為例。

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在前期拍攝過《紅高粱》、《黃土地》、《藍風箏》這樣的深刻作品,尺度一收緊後,他們再也沒有重返過藝術的巔峯。

相聲也是如此,削去了“諷刺”的稜角,新時代的相聲自然失去了生命力。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而另一方面,小品迅速發展超越了相聲,短短十來年,小品界誕生了陳佩斯、趙麗蓉和趙本山三座大山,他們使得小品欣欣向榮。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而相聲圈卻呈現出了“諸神黃昏”的景象。

侯寶林、馬三立和馬季老了,姜昆去從政了,牛羣當縣長去了,馮鞏改行演小品了,梁左也英年早逝了,相聲界一度萎靡不振。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小品《打撲克》裏有句台詞説“現在相聲明顯幹不過小品”就是對這一次現象生動的註解。

第三次轉折使得相聲衰落了整整十年。

04、第四次,2005年,“德雲社”異軍突起

第四個轉折發生在2000年之後,中國文娛圈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電影圈,張藝謀用《英雄》開啓了商業片時代;

音樂界,周杰倫橫空出世撐破了華語樂壇的天花板。

文學界,韓寒和郭敬明的爆火,標誌着中國的文學也進入了商業化時代。

而相聲也不例外,等來了新時代的領軍人郭德綱。

2005年,郭德綱火遍全國,將瀕死的相聲救了回來,在郭德綱的率領下,相聲逐漸“收復失地”,德雲社也迎來了野蠻生長期。

太平歌詞再度唱響全國,建國前相聲常用的一些“街頭包袱”也被重新搬上了舞台,台下的觀眾笑得前仰後合,德雲社的分社也在一個又一個城市開疆拓土。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但與此同時,他和德雲社也被冠以“三俗”的評價。

二、相聲圈這場風波,指向到底是誰?

瞭解完相聲這72年的發展,我們再看看如今相聲圈的這場“風波”——

郭德綱與主流相聲圈的恩怨

2010年,北京台記者闖入郭德綱家,被德雲社眾弟子拳打腳踢,之後央視牽頭號召大家“反三俗”,矛頭直指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

一時間德雲社人心惶惶,眾演員四散潰逃,郭德綱失去了曹雲金、李菁、何雲偉這些得力干將,一度被逼上了絕境。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好在熬過了那幾年,德雲社起死回生,郭德綱緩過勁兒來,先後力捧了岳雲鵬、兒子郭麒麟、張雲雷、秦霄賢等新人。

德雲社不僅壟斷了中國的相聲市場,還用飯圈的那種玩法極大地拓展了德雲社的商業版圖,像張雲雷和秦霄賢這樣的帥哥催生出了“德雲社女孩”,一個體育場裏女孩跟着偶像齊聲唱太平歌詞的畫面蔚為奇觀。

在遭遇一系列變故後,郭德綱也藏起了鋒芒,並涉足電影、綜藝等多個領域,年輕演員見到他都得尊稱一聲郭老師,隱隱間郭德綱有了一代宗師的派頭。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2013年他首次參加春晚,標誌着他和主流相聲圈握手言和,2020年他錄製央視的《金牌喜劇班》標誌着招安成功。

沒想到不久前,中國曲協發出了一紙倡議書,批評了相聲圈裏存在的“三年學徒,兩年效力”、“以師命家法為大”、“清理門户”等陋習,對説葷口和倫理哏的行業陋習予以了嚴厲批判。

這則新聞出來後,網絡上的看法是比較一致的。

第一是這篇倡議書指向的矛頭。

這紙倡議書全文沒有一處提到郭德綱和德雲社,但從字縫裏處處能蹦出郭德綱三個字,有人還調侃文章的撰寫者是照着德雲社的家譜寫出來的,與其説是一篇倡議書,不如説是一篇針對郭德綱的檄文。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第二是這次的交鋒很像十多年前的那場相聲界“反三俗”事件,當年那起風波同樣引發了全民熱議,郭德綱還創作了相聲《我要反三俗》強勢反擊。

在風波結束了11年後,對郭德綱及德雲社的爭議重新又被推至輿論中心。

三、郭德綱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了嗎?

11年前郭德綱在歷經一系列對戰後最終全身而退,這一次形勢更嚴峻,老郭和他沿用的相聲風格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了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把目光移到郭德綱本人身上。

其實郭德綱身上一直帶着一股矛盾的特質。

他把一些老段子整理咀嚼消化變成年輕人容易接受的新段子,他還喜歡唱太平歌詞,愛説書和唱戲,這是他對傳統的堅守。

而另一方面,他底層出身,帶着一股戾氣,嫉惡如仇睚眥必報,自稱“非主流相聲演員”,和同行勢不兩立,這又是對傳統的顛覆。

帶着這種矛盾的特質,郭德綱和德雲社跌跌撞撞走到了現在,兩種極端的聲音也反覆縈繞。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有人説郭德綱拯救了相聲,有人説他毀了老一代相聲大師們的努力。

這次曲協的檄文,不過是負面的聲音調大了點音量而已。

不管有沒有這次檄文,郭德綱的問題大家都很清楚。

其一,一些生理、倫理式的包袱,這是老郭的傳統藝能了。

有人覺得這些能真正逗笑人,他們的理由是市場已經給出了證明;有人覺得這種表演不雅,因為它在傳播低俗內容。

其二,清理門户,2016年郭德綱和曹雲金的鬧劇彷彿就在昨天,用大多數網友的話説,老郭的吃相確實很難看。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其三,老郭自己的相聲水平下滑明顯,過去他的相聲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現在就是隨便把一些段子攛掇攛掇就表演了,故事很稀碎,一看就很敷衍,而且他現在逐漸退居幕後。

其四,德雲社一家獨大後,逐漸轉型成了造星工廠,《歡樂喜劇人》這樣的節目幾乎成了德雲社內部的選秀會,他們捧出了好幾個流量明星,相聲説得是否利索暫且不論,迷妹倒是一籮筐,這很畸形。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所以你要問這次曲協的倡議有沒有道理,皮哥完全理解那些大力支持整頓的網友,郭德綱確實需要對現在德雲社的演員打造體系和表演形式做出一些調整,很多網友也説不敢讓自家小孩過早接觸德雲社的相聲,這其實已經反映了一些問題,相聲也不應該成為一種“只面向成人”的表演。

四、如果沒有這些,郭德綱的相聲是否成立,是否還能逗笑觀眾?

在曲協倡議書發出後的第二天,郭德綱就已公開回應,表示要一起弘揚優秀文化、培育行業新風氣。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從回應看,歷經一系列變故後的老郭顯然“圓滑”了很多,不過他會不會做出整改,具體會如何改,目前還不好説。

但有一個問題已經擺在我們面前——如果去掉三俗,德雲社還能逗笑大家嗎?

這個答案是悲哀的。

皮哥相信郭德綱本人是早就想反三俗的,奈何觀眾不答應。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五、郭德綱的結局,早已經寫好了

提到相聲,分為廣義的相聲和狹義的相聲。

我們前文提的都是狹義的相聲,就是以逗笑觀眾為目的相聲,類似於脱口秀。

而廣義的相聲,分為説學逗唱,它脱胎於清朝的全堂八角鼓,裏面還包括了雙簧和太平歌詞這些完全不逗笑的表演內容。

現在全堂八角鼓已經失傳了,相聲作為一個部分流傳了下來。

郭德綱早就想推廣真正的相聲藝術了,他經常唱太平歌詞,自己還辦了京劇專場,在網上也開設了好幾檔説書節目,他的社媒也都是文縐縐的句子,對於謙私底下也是一口一個謙哥。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可觀眾就是葉公好龍,説是喜歡龍,真正的龍來了就避之不及。如果以後德雲社的演出全唱太平歌詞了,你看它還能活得下去嗎?

有人或許會説別給郭德綱洗白了,侯寶林、馬三立那些大師咋就能不説屎尿屁還依舊逗笑觀眾?

因為那個年代信息不發達,一個段子能反覆説一輩子。小瀋陽回到那個年代就是小品大王,他那些表演技巧能掄至少十年。

現在這個時代,一個好的段子用不了一天就全網傳開了,精妙的段子壽命短,只能靠屎尿屁日常續命,你把侯寶林請出來也白搭,馬三立的“逗你玩”被B站網友玩一個月就玩成爛梗了。

郭德綱背後有德雲社一個團隊在搞創作,依然面臨枯竭的問題。

郭德綱肯定明白這個道理,他自己也不願意説三俗的東西,但為了恰飯,必須説。自己不想説就讓徒弟説,至少落一個清靜。

反三俗,不是郭德綱不答應,是觀眾不答應,這就是現實。

話説回來就是,風波後,郭德綱的結局,不是由某些團體決定,而是早已被觀眾寫好了,十幾年的市場砥礪,郭德綱已驗證了德雲社生命力可持續性,觀眾需要他。

郭德綱的相聲特點,也註定讓他少不了風雨,但郭德綱不會倒,也絕不會像一些人擔心的一樣,帶壞觀眾的價值觀。因為觀眾從進入劇場坐下來的那一刻起,就知道他們就是來單純享受快樂的,此時的相聲,是個快消品,聽完即畢。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最後,皮哥要説,郭德綱談不上聖賢,但至少是個帶着污點的猛士,他能被市場包容,也是因為從他身上還能看到一點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影子。

我們也大可不必替相聲這門藝術擔心,時代在變化,不同時代會賦予相聲不一樣的生命力,過去數百年它能存活下來,相信未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即使會有沉寂,但在某些時間它依舊會重獲新生。

而“相聲大師”這個稱號,也絕不會在郭德綱身上絕跡。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279 字。

轉載請註明: 郭德綱的結局,已經寫好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