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彼得 2.0賽博格之死確診漸凍症 5 年後,英國科學家彼得·斯科特-摩根(Peter Scott-Morgan)在近日宣告死亡。6 月 15 日,彼得的家人通過 Twitter 宣佈了這個不幸的消息:悲傷地告知大家,彼得在家人和好友的陪伴下平靜地過世。他為所有支持他的人、以及改變人們對殘疾看法的願景而感到無比自豪。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如果將彼得的一生比作一部電影,前後大概是兩種畫風。2017 年之前,彼得是小有成就的機器人科學家,擁有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出版過 8 本相關書籍,在全球開展了 1000 多場演講,稱得上意氣風發。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2017 年,彼得確診漸凍症,醫生判斷他只剩下 6 個月壽命。不願認命的他,通過多次手術將自己改造為「半人半機械」,並在眼動追蹤、語音合成、虛擬化身等技術幫助下進化成「彼得 2.0」。拿自己當小白鼠,將科幻小説變成現實,為殘障人士帶來鼓舞和曙光……儘管還有許多未竟的心願,彼得的生命停在了 64 歲。這一刻,他決定成為賽博格讓彼得備受折磨的漸凍症,在醫學上名為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叫運動神經元病(MND),是比癌症更殘忍的絕症。隨着病情發展,患者大腦和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會逐漸退化,造成肌肉萎縮,最終身體會像「被凍住」一樣無法動彈、説話或進食,甚至無法呼吸。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就因為這種病大半輩子困在輪椅之上。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1963 年,霍金 21 歲時確診漸凍症今年 1 月接受 DXC Technology 線上採訪時,彼得全身上下只剩大腦和眼睛可正常活動,他這麼説:我的大腦瘋狂地想跟外界交流,但我只能轉動眼球……就像是我活在自己的宇宙裏,只能給別人敲摩斯電碼進行溝通。

當時支撐彼得完成採訪的,是一系列「外掛機械」和技術整合——他在身上接入了 4 根管子,分別用於進食、呼吸和排泄。眼動追蹤設備和霍金同款的 AI 軟件,幫助他順暢地表達想法。他的文字想法會快速轉為語音,由合成聲音進行講述;同一時間,彼得的虛擬化身會根據語音內容,做出唇形變化、節奏停頓和搖頭晃腦等動作。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彼得和他的伴侶在接受線上採訪彼得這種「半人半機械」的形態,稱為賽博格(cyborg)。「賽博格」一詞最早出現在 1960 年,指的是人類和機器的融合體,在科幻小説和影視劇裏相當常見,比如 DC 的超級英雄鋼骨和《攻殼機動隊》的少佐。跟機器人(robot)不一樣,賽博格強調由人腦進行思考,並通過機械配件帶來能力增強。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圖自電影《攻殼機動隊》確診漸凍症後,彼得進行了大量資料蒐集,很快有了改造身體的全盤計劃。第一步,是「三重造口術(tripleostomy)」。所謂的「三重造口術」其實是 3 項外科手術:胃造口術、結腸造口術、膀胱造口術。醫生將管子分別插入他的胃部、結腸和膀胱,不僅能解決進食和排泄問題,延長生命;還能減輕日常照料的不便,讓彼得活得更有尊嚴一些。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三重造口術」 示意圖因為不曾有過類似的先例,彼得激進冒險的想法在英國醫學界引起極大爭議。人們無法理解他為什麼要傷害自己的健康器官;同時,因為手術麻醉可能帶來呼吸阻礙、病情加重等風險,醫生們紛紛拒絕為他進行手術。終於在層層勸説後,2018 年 7 月,經過 3 小時 40 分鐘的手術時間,彼得擁有了一個維持生命的外接系統。而這台前所未有的三合一手術,也顛覆了醫學界對漸凍症的治療方向,帶來新的思考。英國電視台 Channel 4 的紀錄片《彼得:人類賽博格的誕生(Peter: The Human Cyborg)》,拍攝了當時彼得手術前後的真實狀態。《彼得:人類賽博格的誕生》預告片術前,他充滿期待興奮地説:「我打算做一隻人類小白鼠!這就像是一次科學實驗,不管手術結果好壞,我們都能從中學到東西,並在下一次做得更好。」術後,他躺在病牀上笑着向鏡頭展示:「看,這是我的全新界面,這是輸入管,這是 1 號輸出管、2 號輸出管……」彼得 2.0,跟 AI 做最佳搭檔完成「三重造口術」後,彼得繼續追隨他所相信的科技,向命運發起反擊。我所有的早期科學教育都來自《神秘博士》和《星際迷航》。他們教會我:如果你足夠聰明勇敢,並且能夠接觸到技術,一切皆有可能。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彼得一直積極發聲,跟大眾分享自己的「科學實驗」彼得通過資料蒐集發現,失去説話的能力最讓漸凍症患者感到沮喪。即使現有的文字轉語音軟件再精準,也無法讓這些「困在身體裏的靈魂」表達個性,交流情感。2018 年,趁着説話能力還沒有受到影響,彼得找到語音技術研發專家 Matthew Aylett 博士和他任職的 CereProc 公司,想要「留住」自己的聲音。另外,考慮到漸凍症也會讓彼得喪失面部表情,他也提前聯繫了 Embody Digital 公司進行面部動作捕捉,製作一個生動逼真的 3D 虛擬化身。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霍金那聽起來相當僵硬的「機器音」,來自 1986 年的語音合成技術,因為找不到更喜歡的替代方案,他一直用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但彼得不一樣,他希望日後代為發聲的聲音能像個真實的人類。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霍金標誌性的合成「機器音」,也出演過不少影視劇整個項目前後花了 1 年多的時間。彼得在錄音棚待了好幾周,留下了超過 15 小時的音頻、1000 多個詞組,以及平靜、憤怒、興奮等不同語氣表達,再交由 AI 進行學習模仿。當 Aylett 交付成品的時候,彼得説話已經有些艱難,他將在 3 個月後接受全喉切除手術並失去自己的聲音。幸好經過無數次優化,彼得的語音合成效果還不錯,他們甚至讓這把聲音唱起歌來。聽到自己相仿的音色唱起《Pure Imagination》,那一刻的彼得先是震驚,眼眶一紅,久久説不出話來。彼得的虛擬化身 & 合成聲音效果彼得還需要一個能讓他自如輸出想法的解決方案,畢竟,手指移動能力也是他終將告別的東西之一。一開始他對腦機接口很感興趣,但發現輸出效率實在太低了,最終決定選擇了眼動追蹤。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後來,彼得遇上英特爾預期計算實驗室主管 Lama Nachman。幾年前,她為霍金升級語音合成系統,開發了一個上下文輔助感知工具包(ACAT)。之前,霍金通過抽動臉頰肌肉來打字輸入,一分鐘只能敲 1 個詞。而用上 ACAT 後,霍金的語速快了一倍之多——因為 AI 不斷學習霍金的表述,他只要輸入約 20% 的字母,系統就能快速預測出下一用詞。這個開源軟件,自然也很適合彼得用來提高溝通效率。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Nachman 曾幫助霍金升級語音合成系統Nachman 發現,雖然都是科學家,但彼得和霍金對 AI 的態度截然不同。霍金很喜歡給 AI 糾錯,他總想要掌握完全的控制權,所説所寫都得跟腦海裏的一字不差。而彼得將 AI 看作合作伙伴,他甚至願意在更多生活場景中使用 AI,看看它還能產生什麼聰明有趣的驚喜。在彼得看來,人類和 AI 的關係就像是「導演 VS 即興表演的演員」。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彼得的自傳《彼得 2.0》,其中有 1/4 內容通過眼動追蹤撰寫不管好萊塢大片如何警惕人工智能會讓人類滅絕,眼前這位「彼得導演」,似乎都對 AI 有着無可救藥的樂觀和信心。接受公眾號「一條」採訪時,他這麼説:我相信未來人類的最佳狀態,是人和人工智能一起工作,成為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human-centric AI)。換句話説,人工智能和人和諧相處,不是他們各自的單獨表演,而是相互依賴,彼此協同。一切準備就緒。2019 年 10 月,彼得完成了激進的全喉切除手術,醫生分開了他的食道和氣管,又接入了一條新的管子用以呼吸,彼得徹底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正式告別了彼得 1.0。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手術完成 1 個月後,彼得在社交網絡上大聲宣佈:「彼得 2.0 已上線!」有各種 AI 加持,彼得成了一個完完全全的賽博格。我將不斷進化,作為人類的我已經死去,未來我將以「賽博格」的身份繼續活下去。

當一個賽博格死亡時,會發生什麼?彼得的離世,並不是毫無徵兆的。4 月 8 日,彼得在社交網絡表示:漸凍症已經導致他的雙眼難以閉合,因為眼睛乾澀,無法使用眼動追蹤來跟大家溝通。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聯想工作人員 Ian(左),來幫彼得測試其他替代方案5 月 4 日,Nachman 帶着英特爾的腦機接口專家 Bruna Girvent 探望彼得,合照中的他戴上了腦機接口設備,正在體驗意念溝通。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英特爾預期計算實驗室主管 Lama Nachman(左後),英特爾腦機接口專家 Bruna Girvent (右後)這兩條推文其實都傳遞了一個不太樂觀的消息:彼得的病情已經進一步惡化了。但他仍然在合照中露出招牌開朗笑容,在字裏行間保持樂觀:「我真的超愛高科技!」如果不是生命停在 64 歲,彼得將能見證更多激動人心的想象變成現實。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專家們正在進一步訓練彼得所使用的 AI,待它再強大一些,將能分辨出彼得正在跟誰對話,快速分析兩人以往的對話,再根據上下文提供適合的建議。彼得的語音合成也在成長,它已經學會用中文説「你好」甚至流利地唱起法語歌了。他的新一代虛擬化身更細膩也更逼真,將能根據實時的語音合成和語義,同步生成微笑、大笑、挑眉等面部表情。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此外,還有更多現在進行時的項目——一部應用汽車行業技術的 AI 自動駕駛輪椅,希望能帶彼得「大膽前往沒有輪椅去過的地方」。一個為彼得量身打造的智能家居項目,將通過智能恆温器、智能燈泡、生物傳感器等軟硬件技術,及時感知彼得的需求並作出回應。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彼得從人類到賽博格的改造,身後是一個來自全球各地的「智囊團」無論如何,彼得還是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未來啓示。2019 年,彼得跟他的伴侶一起創立了一個慈善機構,斯科特-摩根基金會(The Scott-Morgan Foundation)。曾經幫助彼得完成賽博格改造的技術專家、設計師、醫生等,以及他們所任職的英特爾、聯想、CereProc、DXC Technology 等公司機構,都因為這只不認命的「人類小白鼠」而相聚在這裏。彼得將這些志同道合的盟友稱為「反叛者(The Rebels)」。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雖然彼得已經離開人世,但基金會將繼續運營,相關研究也會進行下去。「反叛者」們也將繼續通過人工智能、機器人、語音合成、虛擬現實等高科技系統,來改變那些受年齡、健康問題、殘疾等限制的人的生活。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當一個賽博格死亡時,到底會發生什麼?彼得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他認為,如果有足夠多的人生數據記錄,人工智能進化得足夠成熟,那麼當生物層面的自己去世後,AI 完全可以延續他的本質,接管他的一切。當一個人的意識與周圍的技術如此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也許生物性死亡,就不再意味着最終死亡。這就是我試圖讓讀者意識到的,今天活着的大多數人將迎來一個新的人類時代。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三重造口術」之前的彼得,當時他的病情還不算太嚴重在紀錄片《彼得:人類賽博格的誕生》的結尾,完成全喉切除手術的彼得,在等待一部有着「三頭六臂」的輪椅送抵家中。攝像頭、眼動追蹤設備、語音合成……彼得像小朋友拿到了期待已久的玩具一樣,迫不及待體驗起來。他快樂地對着鏡頭説:活着真的太令人激動了!現在不是結束,好玩的事兒才剛剛開始!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彼得的離開也不是結束。他用生命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開始。▼ 參考資料:https://twitter.com/DrScottMorganhttps://www.channel4.com/programmes/peter-the-human-cyborghttps://www.inputmag.com/culture/dr-peter-scott-morgan-als-ai-cyborghttps://mp.weixin.qq.com/s/nUYg4XI5myftmyijXrx9VAhttps://mp.weixin.qq.com/s/HSShaTMnkz6Xeh3R1R8PkAhttps://www.scottmorganfoundation.org/what-we-do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FkxDYvDL7Uhttps://magazine.verdict.co.uk/verdict_magazine_mar21/first_human_cyborghttps://thenextweb.com/news/how-intel-helped-give-the-worlds-first-cyborg-a-voicehttps://www.mittrchina.com/news/detail/10133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馬斯克首次對話 Twitter 員工:學微信學 TikTok ,擁有 10 億用户,還聊了聊外星人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啓發了蘋果、微信的設計哲學,永不過時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126 字。

轉載請註明: 再見,彼得 2.0!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賽博格宣告死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