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狂飆》導演徐紀周:傳統手藝人用“老一套”打磨出精品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娛樂

電視劇《狂飆》已經成為2023年開年熒屏首屈一指的大贏家。9.1分的豆瓣評分,超過21萬的網友參與評分,愛奇藝站內熱度超過11000,創下愛奇藝過往播出劇集的新紀錄,央視播出收視率更是突破3%,雲合正片有效播放市佔率已達到63.6%,連續16日位居榜首。近日,導演徐紀周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堅持傳統影視人的工作習慣

對導演徐紀周來説,《狂飆》收穫的如潮水般的好評多少有點意外,他最看重的一條評價,是有觀眾説,《狂飆》看上去更像是以前國產劇的老劇,有手藝人認真打磨的細節,服化道、表演等方方面面沒什麼短板,文學屬性也比較強。

徐紀周自嘲自己這麼多年拍戲都只會“老一套”,從劇本開始細細打磨,寫作的原則遵循故事的基本邏輯,進組開拍後也邊拍邊寫,在不停的修改中找到最合理的表達方式。這次《狂飆》也不例外。“從2019年接觸這個項目開始,劇本我們做了好幾稿,也寫廢過。直到2020年和現在的編劇朱儁懿合作,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後,才正式開始籌備。”徐紀週迴憶,2021年9月劇集開拍,當時第三部分的劇本還沒寫出來,到2022年1月18號殺青,1月5號劇本才算完全寫完,“所以第三部分可能寫的有些倉促,還是有些遺憾的。”

徐紀周口中的“老派電視劇”路線,其實是和這些年產品思維的拍劇方式相對立的,“現在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一個題材好而去考慮該怎麼拍好,而是先有了一個作品去倒推它的成果邏輯,然後用各種數據來指導劇本和影像的創作,更像是複製一個產品,而不是我們傳統做作品的思路。”他堅持自己“傳統手藝人”的拍劇方式,這些年沒怎麼改變過,直到等到《狂飆》。

作品的命運感是為時代立傳

《狂飆》講述了京海市長達20年的黑惡集團強盛集團的發家史。20年間,警察安欣(張譯 飾)與魚販高啓強(張頌文 飾)從曾經的相知相惜到針鋒相對,直到2021年國內政法隊伍開展掃黑除惡常態化和“刀刃向內,倒查20年”的教育整頓工作,安欣才最終扳倒高啓強的黑暗勢力。

整部劇按照大三段的架構,以2000年、2006年、2021年三個時間節點做分割,中間穿插着各種時空的倒敍。觀眾們跟隨着劇中時空的轉變,看到了高啓強從一個被人欺負的魚販,逐漸走入歪路,成為稱霸一方的黑暗勢力代表,同時也看到當初意氣風發的刑警安欣,因為堅持純粹的理想主義而被不斷邊緣化,不到40歲就滿頭白髮,只能蟄伏等待合適的契機。時空交錯下產生強烈的人生對比,而這種“命運感”就是徐紀周最希望表達的。

“做掃黑和犯罪題材大家都喜歡按照線性敍事,這個彎路我們一開始也走過。”徐紀周透露,2021年,國內政法隊伍開始了掃黑除惡常態化和刀刃向內的自查自糾工作,劇組考慮能把這個主題和清查的成果放進來,於是調整了原先的劇本結構。

徐紀週迴憶,劇中發生的20年,恰恰是他這輩“70後”完整經歷過的年代。2001年,徐紀周大學畢業,“在成長的關鍵階段趕上中國加入世貿、申奧成功,感覺那個時候所有人的慾望都被點燃了,整個社會都充滿着機會,每天都有可能迎來命運的重大改變。”劇中的主要演員張譯、張頌文也都是“70後”,大家在創作時都希望把屬於“70後”的感悟放進劇作中,“交叉敍事和強調時間的三段論,增強了這種命運感的無常,整部劇想呈現出一種現在的自己回望過去的自己的感覺,也算為我們‘70後’和我們經歷的時代立傳吧。”

極致的人物設定都有生活原型

《狂飆》播至尾聲,不少觀眾發現劇中幾乎人人都有問題,而唯一的理想主義者安欣一直在失去,失去戰友、失去愛人、失去信任。當一頭白髮的他開始用委曲求全和世故圓滑來保護自己,間接反映的恰恰是京海市黑惡勢力的猖狂以及掃黑除惡工作常態化的必要性。

徐紀周透露,安欣的滿頭白髮不是異想天開,是主創團隊在採風時見到的真實人物,安欣背後有無數個堅持在一線的幹警作為原型。“要講好一個故事,我們肯定要塑造一個比較極致的人物。安欣的人設在道德上是一個完人,如果不是這種近乎執拗的理想主義,他是不可能堅持到最後的。”

劇中為安欣設定的出身也是刻意而為,“他是一個孤兒,所以沒有父母親人這樣的軟肋,孟鈺也被他推開了。如果不是這樣一個孑然一身的身份,他可能到處都是軟肋,而這樣的軟肋對安欣來説是致命的。”徐紀周透露,掃黑除惡工作常態化的意義也在於此,經過多年的演變,黑惡勢力從20世紀初單純的暴力集團開始往更為隱蔽的方式發展,他們表面上可能會做慈善,不斷地在找尋制度的空子,拉攏腐蝕公職人員,違法作惡的方式也更加不易察覺。

劇中,安欣的戰友李響、徒弟陸寒等先後犧牲,看似無辜的孟鈺和高啓蘭也都牽涉其中,貪婪吞沒了高啓強也反噬了一切。不過,故事的大結局裏,安欣在指導組的配合幫助下,最終推翻了高啓強為首的強盛集團。“這並不是大家想象的爽文模式,而是幾乎可以用‘慘勝’來形容。”徐紀周透露,這種設計不是故意虐觀眾,而是用殘酷的事實來正告觀眾,“現實中掃黑除惡的情況可能更為嚴峻,而我們的政法隊伍付出的犧牲也更加驚人,我們想告訴大家,掃黑除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李夏至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