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弟弟有什麼錯呢?他也沒有錯,但我也不能為他放棄更多了。
——《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最恐怖的一點,其實是放棄了自己很好的學業供弟弟上中專,終於獨立以後的女主的姑媽。
姑媽在弟媳生了個女兒以後,又被親媽從俄羅斯叫回家,幫弟弟養女兒。
因為他們根本不想要這個女兒。女主的姑媽就像一粒花生,被榨出所有的油水,就連剩下的渣渣都要扔到地裏當肥料。
姑媽的一生真的太慘了,女主要步後塵……我甚至希望姐姐能在那張協議上簽字。重男輕女,毀的是女孩子的夢想。
一聲姐姐,斷的是“人”本該有的念想。
姐姐也是人。對於這個結局,無奈大於感動。
1.題材不錯,講的是“中國姐姐”的問題。
2.四川方言很適合情感的表達,市井味很重,比較接地氣。但是…其實我有點審美疲勞了。(難道是因為“中國姐姐”的問題在川渝地區很普遍嗎?這個應該不是吧?如果是的話,就合理了,就像《盲山》、《盲井》那樣。)
3.張子楓是一個優秀的青年演員,演技依舊在線。
4.我個人對這個題材感觸不深,我和周圍同齡同學、好友,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只在網絡上看到過一些相關的案例。所以下面關於劇情的觀點,可能會非常主觀:
首先,重男輕女觀念這麼強烈的家庭裏的“二胎男孩”,會這麼的可愛、懂事、為他人着想麼?
退一步來説,真的有這麼可愛的弟弟,然後使的姐弟關係快速升温,那姐姐有沒有認真考慮過養弟弟對自己未來的影響呢?
結尾如果是【姐姐含淚簽字,但未來在北京生活的很好】,我還能接受。
但,結果居然“十分感人”的反轉了?
我不否認,有人喜歡這樣皆大歡喜的結局。
但現實中我知道的案例裏面,由於各種原因妥協了的“中國姐姐”,後來的生活都是困難模式,甚至地獄模式。
因此,我覺得這部電影,也就是在藉着這個題材虛構一個故事,並未真正反映現實。
女性在這件事情上,是被道德綁架被迫接受,還是遵從自己內心意願主動選擇?
感覺影片想要表達的東西很多很多,但很多很多的東西,卻沒有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