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長江商學院
2022年3月中旬,熱播劇《人世間》的導演兼總製片人、長江EMBA12期校友李路回到長江。
想必他自己也數不清這是近期接受的第幾個採訪了——自《人世間》1月28日開播以來,無數媒體和機構都想透過包括李路在內的一眾主創人員,窺見這部“平民史詩”的幕後台前和破圈密碼。長江2月就發出的採訪邀約,也只能排期到3月進行。
《人世間》究竟有多火爆?這部改編自梁曉聲同名小説的電視劇,播出後便創下了央視一套黃金檔電視劇近八年的收視率新高。春節期間,正是這部劇讓無數家庭重回客廳,一家三代同追一部劇。
數據顯示,這部劇的總觀眾超4.6億人次,單集最高收視率達3.38%,創下央視近8年收視紀錄,近期在江蘇衞視和央視八套黃金檔二輪播出收官,熱度同樣居高不下,豆瓣評分穩定在8.1分。
《人世間》的火爆和破圈是早在李路的預料之中的,或者更準確地説,從一開始他就是奔着這個效果去拍的。
“我常和團隊説,不要把一部電視劇僅僅當作一部電視劇來拍,我們要讓作品直抵人心,引發觀眾熱議和思考,形成一種文化現象。”
從《老大的幸福》到《人民的名義》,從《巡迴檢察組》再到如今的《人世間》,一部部堪稱“現象級”的作品也許就是李路上面這段話最生動的例證。
01 製片人VS導演 左手理性,右手感性李路拍戲總是習慣同時身兼製片人和導演兩個角色。
這意味着,一部戲從前期的融資、選劇本、找演員、資金分配,到拍攝過程中的藝術呈現、場景佈置、演員調度,乃至後期的製作、發行和宣傳,他都會深度把控。
這樣的選擇也意味着,李路能對自己的作品擁有足夠大的話語權。
就像他自己曾在採訪中説的,“附加上流量、資本等因素,會讓導演的工作很被動。拍《人世間》我是導演兼總製片人,每一個演員必須我親自選,只有演員選對了,觀眾才看着舒服”。
《人世間》沒有讓人慾罷不能的懸念和跌宕起伏的情節,它完全靠綿密的敍事和情感的堆積,讓觀眾在不經意間被緩緩席捲,直至盈滿熱淚。
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一方面離不開一眾實力派演員的精湛演技,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李路作為導演對真實與藝術的平衡和把控。
據李路介紹,《人世間》的劇本直到殺青前才算徹底完稿,拍攝過程中他經常組織劇組圍讀劇本、反覆打磨,確保人物和劇情貼近現實、保持煙火氣。
《人世間》劇組圍讀劇本
拍攝的時候他也很剋制:“我一再講讓觀眾‘哭’不是好劇的標誌。做完《山楂樹之戀》我就長記性了,要降低煽情程度,所以重場戲我們都是“輕”着拍,反倒是一些特別細節或者一閃而過的片段,我會特別仔細地去拍。靜水深流、潤物細無聲地去感染觀眾,這個才是最高級的。”
但如果我們止步於此,僅僅把李路定義為一名好導演,估計他是不會贊同的。
“我總講,雖然我是導演科班出身的,但是我的第六或第七大職業才叫導演,我前面的title(頭銜)都不是導演,你要只把我當導演就大錯特錯了……在讀長江之前我就在做管理,我當年來長江就讀,也不是以導演的身份來的,”李路解釋道。
這也是為什麼,作為總製片人,他在劇組的管理方面也很得心應手:
《人世間》劇組巔峯期的演職人員達到了1000人,要管理好如此龐大的一支隊伍,其複雜程度無異於一家上市公司的CEO,但李路覺得這也算不上太大挑戰。
李路在片場
事實上,在執導電視劇之前,李路曾經擔任多年南京電影製片廠生產副廠長和江蘇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主任,在管理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
2008年,李路又來到長江就讀EMBA,向教授和同學們學習,將其他行業優秀的理念和創作模式帶到影視行業去。和他同期入讀長江的,還有電影《長津湖》的出品人於冬。
透過這樣的人生軌跡我們也許不難理解,為什麼李路能在每部戲中像一個站在台前的指揮家一樣,左手的天平上承放理性,計算商業價值和回報率、管控生產流程;右手的掌心藴藏感性,努力將藝術與真實的平衡推到極致。
被譽為“心流之父”的心理學家米哈里曾在其著作《創造力》中提出,富有創造力的人,性格往往是非常多元的,他們可以既內向又外向,既傳統又保守,既專注又超脱,既感性又理性。他們根據情境的需要自由切換,卻不會感到內在的衝突。
也許李路,正是這樣的人。
02 社會責任感是融在我們創作人員骨子裏的李路不止一次提到他拍《人世間》的初衷:讓衰老沉默的父輩們“説話”,對當下的社會實現某種“喚醒”。
“現代人的感情淡薄了,鄰里不相往來,親戚不相走動,好友三兩個。高鐵發達,通訊發達,想見面分分鐘就見了,過去的好多情感就這樣消失了,未來還會消失得更多。但是我覺得情義還是要長留人間,這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最最重要的東西,”李路解釋説。
《人世間》橫跨三、四代人的故事,其中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刻畫細膩真實,使不同年齡段的觀眾都能從中找到共鳴。
春節期間,正是這部劇讓無數家庭重回客廳,幾代人一起追劇、重温父輩的故事。
這種文化現象的打造和文化價值的傳遞,是李路在快速變化的影視行業蟄伏三年多的成果。
近年來,隨着疫情衝擊、投資趨於理性、電視觀眾減少等多重因素影響,有人稱影視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寒冬。
但即使面對這樣的外部環境,李路依然能夠沉住氣“慢工出細活”,花三年的時間打磨《人世間》的劇本。
對他來説,社會價值、責任感不是每天掛在嘴邊反覆喊的,而是用作品真真切切地體現出來的:
我覺得《人世間》會起到黏合劑的功效,所以社會功效我覺得都是融在我們創作人員骨子裏的,我們有這種擔當。
《人世間》片場李路給演員講戲
除了用內容傳遞價值,李路沒想到的是,最近的三部劇,每一部劇都帶火了一座城。
“像《人民的名義》中的南京,當時打着小旗每天上萬人去旅遊;
《巡迴檢察組》中的青島,青島的航拍視頻我送給了他們,在全世界播,青島非常漂亮,但是沒有拍過。我們幾個月一個航拍組在那兒拍,也帶動了青島旅遊;
這次《人世間》的長春更是,播出期都是在旅遊局、市政府、省政府的幫助下拍了多個景點、畫地標線,帶動它的旅遊發展。”
《人世間》開拍一個月,迪士尼就買下了非中國地區的播映權,預計近期會先在東亞地區播出。有朋友還給李路轉發了外國觀眾自發拍攝的推薦《人世間》的短片,他們希望這部劇能被翻譯後在西方播出。
李路相信,《人世間》中所傳遞的温暖人心會讓世界看到,中國人是有擔當、有筋骨的,是為了幸福生活在奮鬥的。
“一張張生動的面孔會告訴他們,中國人並不是你們想象的那麼複雜、狡黠,我們是很乾淨、有情誼的,我覺得觀眾,都能看見。”
03 如果被現實裹挾 便創作不出新的氣象在《人世間》的三兄妹中,大哥周秉義身在政界多年,卻是一個極有底線意識,在各種誘惑面前依然能夠堅守原則、保持清醒的人。
雖然李路曾經説過,他並沒有把自己跟劇中的某個角色對應,但單從“執拗”和“清醒”這一點上,他有點像影視圈的周秉義:知道自己想拍什麼、不想拍什麼,且不會輕易受環境左右。
作為有多部優質作品背書的導演,李路在題材上可以有很多選擇,但他偏要挑戰《人世間》這樣原著115萬字的大部頭。
“為什麼選這種材?選材很遭罪的,很多朋友都説弄點輕鬆的,家常裏短也挺好、挺熱鬧的,審查也容易過,為什麼總啃這些骨頭呢?因為這些劇出來之後,帶來的社會意義是不一樣的”。
“拍偉大的作品”似乎是李路唯一的“野心”,其餘的,他都不刻意去追求。
他自嘲是一個不求上進的人:“我並不想做大什麼……一旦走商業、資本模式就會很累,就會做一些垃圾劇,就想怎麼樣把體量做大、怎麼對得起資本,怎麼樣上市,會為之所累。我覺得我也是通過讀商學院能相對看得比較清晰。”
這種對抗環境的底氣,源自他對自己作品的信心。
“我們是創造趨勢的,像央視一套電視劇一般不超過36集,《人世間》這種58集是很少的,但我們播之前就有這種信心,我們的東西可以長、可以多一點,現在觀眾甚至呼籲再長一點、不夠看。
所以你要知道,有些東西是因為你有這些設計和想法才能達到,如果你已經被現實所裹挾,那你根本創作不出新的氣象。”
李路在長江採訪中
李路甚至不會輕易被觀眾的評價影響。一部劇播完之後,他很少主動去看觀眾的反饋,“會有團隊跟我傳遞一些信息,但我不經常主動去看,可能播了一個多月看了幾次吧”。
我們在採訪中也試圖向他表達對周楠去世、周秉昆入獄等部分劇情和人物設置的不理解,但他似乎有自己的堅持:
“觀眾被帶入之後都希望大團圓,但是我們也要尊重原著。世界就是像周楠去世那樣不可預料、那麼無常的,完美的是天堂,人間就是無常,世事無常……要不怎麼叫人世間呢?”
《人世間》近50年的歲月縱深正是中國經歷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李路讓編劇在原著的基礎上增加了大量相關的劇情。
劇中駱士賓、水自流等角色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到深圳下海的商人,他們在深圳成功後,帶着市場經濟的季風回到東北這片黑土地,與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思維、發展遭遇停滯的重工業基地互相碰撞,發生了很多意想不到卻又真實的故事。
除此之外,劇中還呈現了大量企業內部管理與運營的細節。
比如原本只是一名普通銷售員的彭心生,憑藉對工作極度負責、膽識過人和善於用人等優秀特質,被駱士賓直接提拔為廠長,並最終成為他的左膀右臂。
據李路介紹,為了確保內容符合實際,編劇王海鴒讀了很多公司管理相關的書籍,並走訪了諸多企業。
“本來改革開放這麼多年沒有寫太多的企業界,我覺得我得加進去,這幾十年不能沒有商業、沒有商界。”李路解釋稱。
對企業家的理解和重視也離不開長江對李路的影響,李路是長江商學院EMBA12期校友,在這裏他得以跟眾多行業的同學們交流和汲取經驗。
和同學與老師們這麼多年的互動,在影視文化這個版塊的產業中,理論高度和實踐高度上都帶來了提升。
“我覺得長江讓我們藝術從業人員受益匪淺,這種教育,後來我覺得有很多的師弟師妹們得益於在長江的學習,在影視上有一些創新和成就。挺好的,我也特別感恩長江,”他説。
參考資料:
- 專訪丨《人世間》導演李路:我希望能把每一部電視劇都做成文化現象
- 獨家對話《人世間》導演李路:用一部偉大史詩致敬我們的時代
- 專訪《人世間》導演李路:“任何時代都是以小人物為分母構成的”
- 《人世間》:講好中國故事中國人的故事
- 獨家 | 年度現象級大劇《人民的名義》背後的長江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