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聾的怪獸電影吸引力漸失

上映9天,《哥斯拉大戰金剛》在中國票房過6億元,國產片《我的姐姐》公映後,《哥斯拉大戰金剛》排片已經被擠到第二的位置,預測10億票房,幾乎成為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

作為怪獸電影,《哥斯拉》和《哥斯拉2:怪獸之王》票房都沒超過10億。《金剛:骷髏島》的內地票房為11.58億,是最高的,但有了今年春節檔國產片動輒單日票房過十億作為對比,讓人覺得怪獸電影這一類型,對觀眾的吸引力真的沒那麼強了。

檔期之於電影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這部《哥斯拉大戰金剛》,如果換一個觀影需求急需釋放的檔期公映,票房會爆炸性增長,清明節這個檔期,向來冷清,即便哥斯拉與金剛這“哥倆”,也攪不熱影市。

或許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檔期不行?還是影片不行?觀眾一般不會往這個方向想,如果連怪獸電影都沒法讓更多觀眾走進影院了,還有什麼類型的作品能讓觀眾激動?

從上個世紀以來,怪獸電影一直在做加法,顯而易見的一個加法是,怪獸變得越來越大,僅以金剛為例,1933年黑白版的《金剛》電影,身高5.5米,到2017年《金剛:骷髏島》的時候增長約十倍,達到52米,今年這部《哥斯拉大戰金剛》,身高又翻了一番,達到102米。

金剛身高變化史,也是觀眾視覺體驗的提升史,IMAX巨型銀幕已成人們觀看大片的不二之選,它甚至成為預測未來視頻消費時,電影院有必要存在的最大理由之一。配合不斷擴大的銀幕,怪獸電影的特效也日漸精進,《哥斯拉大戰金剛》甚至敢拍攝更多的白天戰鬥畫面了,這對景深與清晰度,都是不小的考驗,而無可挑剔的畫面,恰恰最能説服觀眾買票。

2013年的《環太平洋》,以令人驚訝的超大型機甲戰士迎戰同樣巨大的各種怪獸,拉開了新一輪怪獸電影的競爭,但也是自這部電影之後,觀眾對於銀幕上怪獸不斷變大,似乎不再有太強烈的激動,也就是説,在最初的驚訝過後,觀眾已經對此習以為常,也基本認定,創作者會一直堅持把這條路走下去。

華納兄弟(《哥斯拉大戰金剛》的出品方)等電影公司,不得不這麼做,因為這是一樁保險係數很高的買賣,自古套路得人心,既然每逢怪獸都掙錢,為什麼不少動腦子多動手?《哥斯拉大戰金剛》的劇情雖然收到不少吐槽,但吐槽者往往在説完劇情弱之後會補充一句“特效確實值回票價”,這樣的評價是不是很熟悉?往往在這句話背後,藏着另外一句潛台詞,“下次不會輕易再上當了。”

《哥斯拉大戰金剛》的票房不甚理想,不排除是許多目標觀眾有了這樣的猶疑心理:不去看,怕錯過了一場銀幕視覺盛宴,去看,又怕經歷了一場震耳欲聾的轟炸之後走出影院會有莫名的空虛。

沒錯,觀眾向來都是如此難伺候,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要求有震撼人心的視覺、音效,同樣也要求有攪動心靈的故事情節,如果二選一,他們寧願選擇後者。這麼多年來,唯有《泰坦尼克號》《阿凡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少數影片,實現了兩者的統一。

2019年馬丁·斯科塞斯説了一句“漫威電影不是電影”,引起了軒然大波,諸多著名導演、演員以及漫威影迷捲入了一場激烈的討論當中,隨後馬丁撰寫長文表示“非常傷心”,他的傷心是因為,他看到了電影的公式化已經取代了電影類型的多元化與豐富性,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主流,導演與編劇的身份變得不再重要,技術類的工種在電影創作中的位置顯著提升。現在的這部《哥斯拉大戰金剛》,很是符合馬丁針對商業片發出的“天問”。

看電影,是要感官享受還是更注重心靈衝擊?這本不是對立的,而現實卻是,商業片與文藝片之間存在的某種沒法調和的東西,在變得越來越尖鋭。要是每年都能夠有《阿凡達》這樣的電影可以看到,這種尖鋭的東西或許會消弭不少,但這是不可能的。

一個不可能是,這個世界不會只有詹姆斯·卡梅隆這樣的導演,另外一個不可能是,即便是《阿凡達》,也無法到達全部觀眾的視野與內心。習慣接受一流、二流、三流的作品並存於大銀幕上,並且視需要而去選擇它,這或是我們作為觀眾唯一能做的事情。


震耳欲聾的怪獸電影吸引力漸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6 字。

轉載請註明: 震耳欲聾的怪獸電影吸引力漸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