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檔”影片中,張藝謀執導的《懸崖之上》無疑是大熱門。
截至目前,不止影片總票房已超5.36億,單日票房更是以絕對優勢居於榜首。按照這個走勢,《懸崖之上》或恐成張藝謀票房最高的作品。
在此之前,張藝謀作品的“前三甲”,分別是2016年的《長城》、2018年的《影》和2011年的《金陵十三釵》。
這三部影片的票房,分別是11.73億、6.29億和6.09億。
雖説《懸崖之上》目前只有5.36億,但上映也才6天。按照目前的單日票房來算,超越《影》和《金陵十三釵》,不過是三兩日之間。
即便是超越《長城》,也不是不可能。
5.36億與11.73億之間,看似相差一倍有餘。但就算是按照正常上映排期來算,距離《懸崖之上》下映也還有10天左右。
而且,以《懸崖之上》不斷髮酵的口碑來説,未必不會延期下映。
説到底,最終能決定影片票房收成的,還是觀眾的肯定。
首次嘗試此類題材的張藝謀,將影片重點放在了人物塑造和感情上。因此,雖説是羣像戲,但每一個角色的身上,都有着足夠的看點。
對於戲劇角色來説,看點來自於人物身上的衝突感。
本文中,我們僅以張憲成和周乙為例。
張譯扮演的“張憲成”,既是訓練有素,因信仰而不吝犧牲自己的英雄。同時,也是懷有常人情感的普通人。
他原本可以順利脱身,但是在看到賓館外面乞討的孩子時,念及自己淪為乞兒的兒女,終究還是偏向了內心牽掛,卻也因此而暴露被捕。
在任務和親情之間選擇,是張憲成身上的第一份衝突感。
被捕後,不管是出於人的求生本能,還是完成任務的責任感,抓住時機逃跑越獄,都是張憲成情理之中的選擇。
但逃生之路被堵後,自知身體已廢,加上為了洗清周乙身上的嫌疑,張憲成選擇了用犧牲來發揮自己最後的價值。
這個生和死之間的決定,是張憲成身上第二份衝突感。
作為影片中另一個主要角色,周乙一樣如此。
按照設定來説,長年潛伏在隱蔽戰線上的周乙,早已經置生死於度外。但他不在乎的,其實只是自己的生死。
當他面對同袍戰友時,內心依然有着一份柔軟。
所以,在張憲成被捕後,周乙會冒着暴露自己的危險,暗中出手協助。
所以,在“烏特拉計劃”跟自己無關的情況下,周乙主動向着王鬱、楚良等人暴露身份,承接下了屬於張憲成的任務。
所以,楚良身臨絕境,決定吞藥自殺的時候,周乙才會拼命阻止。他不是不知道,在沒有生路的情況下,楚良的決定其實更好。但面對着自己的戰友,他做不到冷眼旁觀或者補上一槍。
雖然於和偉在詮釋周乙時,全程都是剋制、內斂、隱忍的,但觀眾卻可以從他近乎“面癱”的冷靜之中,感受到他內心波濤翻湧般的濃烈情感。
當一個角色身上的衝突感足夠強時,就具備了強烈的張力,繼而感染到觀眾。當觀眾被人物和情感打動時,就會不自覺忽視影片的問題,給予影片相應的支持。
從這一點來説,張藝謀這張感情牌,打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