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電影來説,張藝謀一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符號,也是極具爭議性的一位導演,喜歡他的人都會尊稱一聲張導,更是冠上了國師的誇張美譽。
但是不喜歡他的人都覺得他的電影只是流於表面,單純的追求畫面的震撼感,而在劇情方面一直很薄弱,認為張藝謀本身是名聲大於才華的一個導演。
無論對於張藝謀的爭議再怎麼激烈,但是對於他的一些作品,尤其是早年的電影作品,絕大多數的觀眾還是非常認可的。
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1994年的《活着》,這部電影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説,通過福貴一家人的遭遇,將普通民眾從解放戰爭時期,一直到八十年代的生活狀態非常寫實的展示出來。
他們是非常渺小的人物,是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參與者,他們沒有其他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那樣的英雄氣概,但是卻一樣有着歷史的厚重感。福貴一家人其實追求的非常簡單,就是期待着能夠過上平凡而又正常的生活。但是在歷史大漩渦的面前,他們的希望卻顯得那樣的遙不可及。
張藝謀將《活着》這部小説變成了電影語言,通過聲音和畫面的組合給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感受。這是一部在世界範圍內都廣受好評的電影,但是這部電影的上映卻歷經坎坷。
從一開始,張藝謀就給觀眾展示了青年時期的福貴少爺,那個時候的他是一個終日只知道賭博的紈絝子弟,這在上世紀前半葉是非常常見的。靠着父輩的家產,他們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將過剩的精力都傾瀉在了賭館裏,即使在家中有妻兒老小,但就是像着了魔一樣迷戀着賭桌。
但是在賭場無贏家,況且有着龍二這個人在下黑手,福貴就自然而然的輸光了家產,將祖上的房子都抵押給了龍二。
而且自己的老父親也因此氣死,妻子家珍帶領着女兒還有未出生的兒子離開了福貴。就這樣,一夜之間,福貴從一個有家有院的少爺變成了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
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貧窮讓福貴嚐到了生活的艱辛,也是下定決心徹底戒除賭癮,通過變賣一些家裏的日常用品,簡單地維持着生活。在雪地裏的,他孤獨的蜷縮在一角,想必他的心裏是萬分後悔的,也是徹底的洗心革面。
終於在一個春天,福貴迎來了好消息,家珍帶着自己的女兒兒子回來了,一家人終於能夠團聚了,這讓福貴看到了希望。
而對於家珍呢,她是非常善良賢惠的傳統女人。她不求什麼富貴,就是希望一家人能夠開開心心的在一起,只要是福貴不賭了,就算是窮點,她也是非常甘心的。
就這樣,一家人都開始為了生活而努力的活着。福貴本身有着非常深厚的皮影功底,所以他就喊上了一個叫春生的朋友,兩個人一起走街串巷的給人唱皮影,掙得不多,但也湊活,生活總算是有了奔頭。
但是那是在一個戰爭的年代,他們雖然是平民,但是還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在一次皮影演出的時候,福貴和春生都被國民黨的軍隊抓了起來,都幹起來牽騾子拉大炮的苦力。
之後更是輾轉奔波,福貴和春生被解放軍俘虜了,走到了革命隊伍中來。
福貴就利用自己的特長給解放軍唱皮影,加油鼓勁,而春生也是能夠開上自己夢寐以求的汽車,他們都在戰爭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戰爭結束後,福貴回到了家鄉。
家鄉已經是新的面貌,新的氣象,過去的壓迫和黑暗都已經消失了,而那個贏了福貴的龍二也有了應有的下場,一切看起來都是苦盡甘來,福貴一家似乎就要過上好的日子。
但是在之後的每一次事件中,他們都是親身體驗到了其中的滋味,承受了極大的痛苦。在鍊鋼鐵的時候,兒子有慶不幸被撞倒的牆砸死,而更為心碎的是,那個肇事者竟然是當年的好友,現在的區長春生,這也讓家珍一輩子都揹負着對春生的怨恨。
到了後來的十年特殊時期,女兒鳳霞也長成了大人,雖然不能説話,但是一個非常好的姑娘。在別人的介紹下,工人二喜和鳳霞結了婚。二喜雖然是腳部有殘疾的人,但是兩個人的生活也是非常幸福的。二喜對福貴家珍兩個人非常的尊敬。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個家庭看到了希望。
不幸的是,在那個年代,很多醫生專家都被下放到了農村。在醫院中,只是一些實習的學生。他們幾乎沒有任何的經驗,遇到鳳霞的大出血,他們束手無策,就這樣,福貴家珍的女兒在生在一個孩子之後,就死在了手術台上。
相較於原著中最後結局的絕望,張藝謀在電影的最後還是留有希望的。很多年過後,鳳霞的孩子也長大了,而福貴家珍也都老了,二喜還是依舊的孝順。他們經常來到有慶和鳳霞的墳前絮叨一些,在這平常的背後有着説不出的感動。
正如原著小説中一句話説的那樣,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事情所活着。
張藝謀正是通過這部電影讓我們知道了在上個世紀大約一百年的時間,那幾代中國人活着的艱辛。在這種艱辛的活着的背後有對無法掌控命運的無奈,也有對周圍每一個人的珍視,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活着的力量是每一個從苦難歲月走過來的中國人特有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