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古裝劇的“美人圖鑑”,面臨着尷尬的局面,空窗期逐年增多。
從上世紀起,古裝劇類型從名著經典、歷史正劇兩大類,發展到如今的仙俠、古偶、玄幻等。
國產古裝劇樣式越來越多,小分支也更加細化。
可國產古裝劇中的造型卻逐漸單一化,要麼清一色的過分寡淡,要麼獵奇得不忍直視。
從各有仙姿的“雲髻釵環”到整齊劃一的“披麻戴孝”,造型師攜美人齊齊出逃古裝劇,只留下了一些“古醜”笑料。
這究竟是何原因?
其實我們細看看國產古裝劇的造型發展史,已能瞧出端倪。
同時大家也能在今昔對照的巨大落差感之下,共情到我為何對現在古裝劇造型如此憤慨。
1、“戲裝”定乾坤,80年代承古意
20世紀,1905年。
適逢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被譽為京劇界鼻祖的譚鑫培60歲壽辰,北京泰豐照相館老闆任慶泰為他拍攝了一段其最拿手的京劇片段——《定軍山》。
這,成為了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這也成為了中國影視史上最早期的古裝扮相,取材於戲曲造型。
隨着戲曲藝術與電影藝術的深度融合,在梅蘭芳的改良下,銀幕上的戲曲裝扮變成了更為輕巧、貼近生活的“新戲裝”。
沉澱了將近半個世紀後,中國影視劇在80年代煥發出了新生命。
大量優秀的古裝電視劇井噴,尤其以《紅樓夢》、《西遊記》等名著作品搬上熒屏,達到一個高潮。
80、90年代的古裝造型,以考據歷史(原著)、還原人物、尊重古意三個要點為主。
例如,《紅樓夢》中,各具風采的萬豔千紅。
每一位演員的妝化、服裝無論是角色氣質如何,都透着華麗與精緻的中國古典審美內核。
同時精心對書中着重描寫的人物特色,給予最大程度的還原。
林黛玉的“似蹙非蹙”籠煙眉,讓造型師楊樹雲翻閲了大量書籍,加以自己的想象自創了這一虛擬眉形。
王熙鳳兩彎柳葉吊梢眉、慣梳着高高的髮髻,首次出場身着明黃的衣裳,將她的華貴輝煌展現的淋漓盡致,真真的“恍若神妃仙子”。
除了這兩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大觀園中其他的姐姐妹妹,衣着華麗間各顯自己的風流。
同時,楊樹雲在87版《紅樓夢》中對於造型的用心,從“賈寶玉辮子”和“林黛玉的手”兩個流傳甚廣的小故事中都可以得見。
再例如,《西遊記》中,一眼即明的神仙精怪。
這部出場人物極其繁多、橫跨三界眾生的鉅著,在被搬到熒幕上之後,因為造型師對每一個人物及其身份的用心還原,絲毫不減書中的恢弘之氣。
86版《西遊記》是出了名的“貧困劇組”,在經費不足、一人飾多角等情況下,依然將每一個出場人物刻畫的生動傳神。
華彩的頭飾隨着舞姿的起伏熠熠生輝,明豔的五官有着顧盼留情的笑意,飄逸的披帛輕盈出塵又不失莊重。
嫦娥仙子出場勾住的哪止一個天蓬元帥,還有電視機前千千萬萬的觀眾。
女兒國國王將頭髮挽至腦後梳了一個髻,盡顯女王的大氣利落。
額前靈動的珠簾和流蘇在舉動間輕晃,又顯小女兒的温婉可人。
同樣是滿身珠翠,比起嫦娥仙子的超凡脱俗,不同配色和配飾的運用讓女王更多了一份人間富貴花的可親與貴氣。
再拿金鼻白毛鼠舉例,她比之前兩者的服飾更加大膽、輕浮,頭飾上不同尋常髮飾的運用也暗喻了她精怪的身份。
除此之外,她的妝容也更加濃重,凸顯一種精明算計、妖媚勾人的氣質。
在《紅樓夢》和《西遊記》這樣嚴謹的名著翻拍之外,還有《武則天》、《唐明皇》等沒有完全考據歷史,但又不失古韻的古裝劇作品。
其中,電視劇《武則天》尤其是以楊樹雲造型+毛戈平化妝,讓古裝電視劇造型審美再達一個小高峯。
當時已經40歲的劉曉慶,要在劇中飾演武則天從少女時期到稱皇的一個巨大跨度。
兩位造型王者合力,再加上演員爭氣的情況下,將一手好牌打出王炸。
無論是少女時代的嬌俏肆意,成為皇后的穩重貴氣,再到稱皇的霸氣決絕,武則天這一歷史人物的傳奇在這部劇中從書中躍然於觀眾眼前。
從這一時期,熒屏上的古代故事逐漸被藝術加工,但古裝劇中的造型仍舊尊重中國古典審美,流露出古色古香。
2、翻陳出新,“重意輕形”創飄逸新風格
90年代,內地古裝劇依然在古典之路上深挖。
港劇開始在古裝造型上創新,誕生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新古裝,其中就包括日後形成了刻板印象的張叔平風格——“重意輕形”。
1993年,徐克的電影《青蛇》中,由張叔平擔任造型設計,吳寶玲擔任服裝設計。
如水墨畫般的場景中,一白一青兩道身影身着飄逸的紗衣,配以崑曲的髮飾及哥特風格的妝容,打造出了一部不失古典氣質且迷幻的“新式”志怪傳説。
除了《青蛇》之外,當時一眾香港新式武俠奇幻電影《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倩女幽魂》、《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等,都延續了服化道上的“重意輕形”。
造型師們也藉着這個東風大展身手,創造了許多大膽又不失美感的開創性形象。
張叔平、吳寶玲、葉錦添、陳顧方等一眾造型師,在這一時期也開始嶄露頭角。
這樣“重意輕形”的造型,在當時的拍攝手法、打光方式和導演對於美術整體的把控下,是非常成功的。
還很不可忽略的一點是,當時的演員們都十分具有自身氣質,且與影片中角色契合的。
十多年後,張叔平雖然延續了純色飄逸長衫、中分頭、散發加頭冠,但失去了以上幾點的配合實在是不靈了。
如今的張叔平被戲稱為“梳平”,影視劇造型頻頻大翻車,這個我們先按下不表。
3、內地市場發展高峯期,港台造型師北上百家爭鳴
進入21世紀之後,內地電視劇迎來了發展的高峯期。
依舊有楊樹雲這樣在古典領域穩紮穩打的造型師,為我們貢獻了《上錯花轎嫁對郎》這樣製作優良的古裝好劇。
嫺熟穩重的富商小姐杜冰雁和俏皮活潑的武館武師之女李玉湖,兩位本毫不相干的姑娘意外結識,還在機緣巧合中嫁給了對方的夫家。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一靜一動。
整部劇中以兩位姑娘的性格和經歷,展開了完全不同的故事線。
佐以凸顯人物性格特點的妝容、髮髻和服飾,既不乏味雷同又能相得益彰,讓觀眾在美學與巧思之中頻頻讚歎。
一件嫁衣,造型師仍能以不同身份和性格,變換出不同的搭配和章法。
兩位新娘子站在一起同樣是紅,但紅得各有風姿。
除此之外,古裝劇市場題材暴增,玄幻、架空、穿越等類型紛紛接踵而來。
這樣大量的市場需求,吸引了前文所提的一眾港台造型師北上發展。
這些既在古裝影視劇深耕多年,又在國際平台上進修過的造型師們,帶着多年來的古典素養和新奇想法,將在內地古裝劇這個開闊的平台上大展身手。
其中,陳顧方和唐人達成了合作。在唐人早期的經典古裝劇中,都有她的身影。
我們熟悉的《仙劍奇俠傳》系列、《天外飛仙》、《聊齋奇女子》、《射鵰英雄傳》(胡歌版)等,都出自她的手。
陳顧方這一時期的作品打破了古今壁壘,衣形上仍有古裝的樣式,但剪裁上受到了時裝的很多影響。
因為這一時期許多古裝劇題材的特殊性——講究一個“奇”字,因此陳顧方的“出格”反而顯得順理成章,同時還增加了觀劇的趣味性。
而陳顧方這一時期的作品,為什麼沒被吐槽為“辣眼睛”?
主要也是她在創新的過程中,沒有忽略掉審美的邏輯性,很多造型用心的貼合了演員本身的樣貌特點,揚長避短。
比如,一直被稱為唐嫣“古裝巔峯”的紫萱這一角色的扮相,用劉海或額飾擋住了演員自身的額頭缺陷,同時還增加了角色設定中的異域感和靈動性。
以“奇”出名的,除了陳顧方,還有一位吳寶玲。
自她90年代的代表作品《新白娘子傳奇》之後,吳寶玲就擅用各種出乎意料的頭飾為角色“添磚加瓦”。
《小李飛刀》中林詩音的扇子髮飾,《刁蠻公主》裏的各種羽毛髮飾和超短裙,《歡天喜地七仙女》裏的扇子+羽毛和彩色的眼影。
還有筷子、樹葉等等,各種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吳寶玲不敢用的飾品。
就算偶有幾個造型失誤,但她的作品人物妝容符合古典的大框架,因此不會讓觀眾覺得特別違和或者出戏。
而吳寶玲的作品,幾乎每一部都成為了我們記憶中的爆款,她的大膽嘗試(基於有審美功底)難道不比現在的千篇一律好嗎?
在這個各家爭鳴,大顯身手的影視蓬勃期,葉錦添也迎來了他事業的高光。
先是分別擔任《卧虎藏龍》和《夜宴》的服裝設計、美術設計,在國際上打響了知名度。
葉錦添的藝術承襲了講求意境的中國文化傳統,以充滿創意,繁複、誇張、華麗的表達方式,向世人展示一種富有東方詩意的超凡世界。
回到國內,他又靠着《大明宮詞》和《橘子紅了》兩部電視劇中的服裝設計,讓觀眾再度一覽“美到極致”的古裝劇,應該是怎麼樣的?
從《大明宮詞》到《橘子紅了》,一個太平,一個秀禾,兩個時代同樣的悲劇性女性。
李少紅和葉錦添用朦朧、曖昧的手法,佐以考究的服、化、道將她們的美好展現到極致,然後在殘忍的劇情之中將她們一點一點撕碎在觀眾眼前,這大概就是最早期的“破碎感”美學吧。
單是説説《橘子紅了》的服裝製作有多用心,就讓現在許多古裝劇為之臉紅。
飾品是安徽宏村出土的文物,服裝是純手工的整套刺繡,每集50萬人民幣的成本,都花在這上面了。
《橘子紅了》裏面的嫁衣因為過於精緻,引起了現實中中式嫁衣的風尚,被稱為“秀禾服”。
4、資本進入市場,“速成”、“複製”成為王道
從2010年開始,資本正式進入古裝劇市場,“多、快、省”成了古裝劇新的拍攝標準。
因此,不需多加考究、劇情很好套用的仙俠古偶劇流派,越來越受到影視公司的歡迎。
古裝劇中固然還有堅守在精良服化道的團隊,也多出一些投機者,掀起一波新風浪。
有網友將2011年播出的三部爆款清宮劇放在一起做對比,剛好代表了當時的市場狀態。
這三部劇,分別是:
《宮鎖心玉》、《步步驚心》、《甄嬛傳》
於正靠着《宮鎖心玉》聲名鵲起,旗下的宋曉濤、林安琪、曾明輝等造型師以強勢的造型,絢爛的色彩在熒屏上“辣眼”多年。
《步步驚心》是先前提到的陳顧方攜手新人方思哲的作品,這部劇是唐人最後的高光時刻,也是陳顧方直至現在最拿得上台面的作品。
而陳敏正和陳同勳憑藉《甄嬛傳》打響名號,開始了影視圈的新徵程,近年來兩人都分別有佳作產出。
此後,國產古裝劇的造型差距越來越明顯,用網友的話來説:
“講究的越來越講究,迷惑的越來越迷惑。”
但可惜,終究還是講究的少。
什麼影樓風、網遊風,在國產古裝劇中大行其道,一部更比一部塑料。
而前面提到過的一眾影視造型界的“精兵猛將”,不是沒有衝出來拯救過市場。
葉錦添憑藉《大明宮詞》和《橘子紅了》“封神”,想要借《紅樓夢》這個大大IP的光和別出心裁的創意再度一戰,可惜老搭檔李少紅給他自由過了火。
10版《紅樓夢》,啊不,《青樓夢》一出,被詬病十餘年。
張叔平倒沒尋求什麼太大突破,他把以往用過的“披散長髮、仙氣長袍、梳得精光”等招式再度用到了新興的仙俠古偶劇中。
就如先前所説,這樣“重意輕形”的造型,是十分需要拍攝技巧和演員氣質的。
全然不管、“一律梳平”的張叔平翻了車,被觀眾罵造型醜,還讓主演現身找補。
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作為仙俠古偶劇的擴土者,加之主演的高人氣等因素加持,還是被觀眾給足了排面。
可餘下的“複製劇”和“複製複製劇”,在一次次的複製中,就像一塊用到不能再用的橡皮——
功能全無,樣貌盡毀。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爆之時,觀眾們想的是造型有失誤,下次不準了哦。
影視公司卻只看到直線飆升的收視率,從故事模板到道具服裝,紛紛效仿以求再創奇蹟。
IP+流量的複製爆款模式,讓主創人員在創作的時候難以有時間去思考。
流水線生產的廉價古偶劇,反過來定義了神話體系的服飾表達,忘記中國古代華麗、精緻的審美。
且不説中國古代的審美究竟如何,影視劇中的造型本就應為角色服務。
而現在的古裝劇卻不論角色背景、人物性格,一律“披麻戴孝”處理,無法為角色性格添彩的服飾、妝容,真不如披麻袋。
這樣的“素衣寡淡”風,還無意間説動了於正這個豔麗古裝界的王者。
在《延禧攻略》因為改去阿寶色,加上暗濾鏡被觀眾大誇一番之後,於正也開始嘗試“面無血色”的風格。
這下好,國產古裝劇最後一個“色彩運用者”也宣告投降。國產古裝造型不僅跌下神壇,還跌入“陰間”。
可以説,古裝劇造型師的“消失”,已經成了整個影視圈的悲哀。
因為如今古裝劇的“擺爛”,觀眾終於“急”了,開始期待古裝劇對於古典的還原。
觀眾一“急”,影視公司也“急”了。
近年來出品的影視劇,許多都打着“還原歷史”、“追求古意”的旗幟。
雖然被騙多次,但這些古裝劇中,也不乏真正有用心還原的良心團隊。
例如正午陽光旗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清平樂》等電視劇的造型師,紀偉華、楊樹棟、楊曉海等人。
《東宮》、《媚者無疆》等網劇,就算是一些小製作也開始追求自己的風格,逐漸走出俗套。
前幾天,#85花待播劇造型師#的熱搜吸引了我的注意。
雖然還未知效果如何,但從幾張劇照上看:
國產古裝劇確實不再沉迷“複製粘貼”,開始在造型上發力,來挽回觀眾們受傷已久的心。
從萬眾一心研究最純粹的電視藝術,到在中式美學基礎上誕生的許多極具特色的古典創新,再到陷入速成仙俠古偶劇的“仙氣”怪圈。
每一環節,都與當下的時代背景和電視圈風向密切相關。
蜿蜒曲折,或許才是某項事物發展的既定路線。
但願,國產古裝劇的美學不會在低谷停留太久。那些“消失”了的古裝劇造型師覺醒之後,國產古裝劇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青石電影 | 雀雀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