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賈樟柯對話邰麗華、晏曉斐:靜觀藝術背後的內在表達
世界上的確有一種人,從不強調自己生命的意義,悄無聲息卻認真而用力地活着。
——杜魯門·卡波特
經濟不斷更迭,信息飛速席捲,忙碌的生活背後或許映射着更快速的遺忘。你有多久沒有駐足欣賞?又有多久不曾靜心思索?拋開時代繁華的表象,清空身外之物,在精神的穿越中學會靜觀或許方能看清短暫人生的意義。
賈樟柯導演在其最新上映的紀錄片《背後是中國·遇見1%》「靜觀篇」中,便於行走和遐想中藉由舞蹈、書法等路徑靜觀世界,通過鏡頭語言對話舞蹈家邰麗華、書法家晏曉斐、主持人陳競。他們靜下心來探尋生命的意義,他們沉潛下來挖掘藝術現象背後的精神底藴,他們憑藉新的共鳴方式訴説着時代的精神脈搏。
「靜觀」
靜下心來才會保持謙遜
觀察過後才知萬物有靈
大音希聲
無聲處的藝術與心靈之美
邰麗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2005年春晚,一場名為《千手觀音》的舞蹈表演,帶給了觀眾極其震撼的視聽與心靈衝擊。作為聾啞人,邰麗華和隊友以殘缺演繹藝術表達的完美,舞蹈視覺呈現以特殊性強化了“千手千眼”美感,這種整體性的渾然氣勢與藝術形態的風韻意象背後亦藴含着她們對生命之美的追求。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在節目中,邰麗華回憶起初次學舞時的場景:“我忘不了那天,老師拉着我的小手,牽着我來到一個鋪滿木地板的教室,老師一邊彈着鋼琴,一邊在象腳鼓上敲擊着節奏,鼓聲的震動通過木地板傳到了我的腳底,我彷彿聽到了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旋律和音樂。”特殊的排練方式打開了邰麗華的藝術心靈,舞蹈像一束光芒照亮了她的生命旅程。
現在,邰麗華則在藝術團中擔當着聾啞人舞蹈藝術的開拓者角色,她總是在朝陽初始的時候第一個踏入排練室的大門。“千手觀音”的成功亦激勵着無數殘疾舞蹈藝術家走上藝術之路,節目中,邰麗華指導着藝術團內的聾啞舞蹈藝術家於鼓點的震動中舞動,這意味着某種傳承更代表着新的開始。
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或許便是“大音希聲”,新一代聾啞藝術家正表情肅穆地以心靜聽獨屬他們的美妙音樂,在肢體的舞動中,他們用有限表達無限,在藝術的世界裏呈現剔透美好的心靈。邰麗華彷彿在她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穿越有聲與無聲的界碑,穿越過去與未來的交錯,於此對話,於此聆聽,於此表達,於此傳遞着動人的藝術關懷。
賈樟柯評論道:“在舞蹈中遇見了美,感受到的就不是殘缺的遺憾,而是心靈的震撼。”靜觀新一代殘疾人藝術家,無聲處的對話,肅穆中的表達,藝術之美的平等追求,這關乎過去,更關乎未來。
書法源自心法
成竹於胸方能揮毫於紙筆
“點支沉香,敬朋友,沉香通三界,聞香,有墨香,有琴聲茶韻。”晏曉斐正在他的茶室“玄達居”中與以茶會友,談論自己的藝術心法。
晏曉斐,中國當代書法家,作為湖湘文化的新一代藝術人物,晏曉斐始終胸懷書法藝術。2006年,他隻身一人赴京“北漂”,下定決心行走於中國當代書法研究的道路。晏曉斐臨摹多種古典法帖,“書聖”王羲之、“宋四家”之蘇軾、米芾,乃至董其昌、王鐸,同時其對篆書、隸書、楷書、草書等多種風格皆有研究。
書法源自心法,古人道“字如其人”,書法呈現的是一個人內在的精神氣質,通過內心挖掘突破書法技藝是一種內省的藝術自覺。精神漫遊後方能成文化行走,對於這一點,晏曉斐深有感悟,他在節目中介紹了“古法執筆”:“我覺得這書法裏面,最重要的第一點就是用筆;天有二十四節氣,人有二十四根肋骨,天有五賊,地有五行,其實人有五子,這五子其實就對應這個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
握筆潛行中國文化的浩瀚煙波,通過運筆尋覓潛藏其中的藝術人生:“筆根、筆肚、筆尖,也相當於人生的三個部分。”晏曉斐以筆法講述着其對於人生的領悟和生命的修行。
“三十而立先要立起來,立起來以後,筆要拿得起,放得下,就像人生做事,拿得起放得下一樣。那筆肚子中間就是人的中年部分,我們開始有了責任了,我們開始接觸社會了,知道社會有很多好的東西,也有很多深不可測的東西,所以説它就像筆的肚子裏面飽含着水和墨,在它用筆的這個中鋒和側鋒行走過程當中,肚子裏的東西就會出來,所以説線條就顯得很飽滿。”
“在書法中遇見了道,感受到的就不單是龍蛇筆端,而是自我的渺小”,成竹於胸方能揮毫於紙筆,穿梭於古今,與天地、古今對話,晏曉斐以書法探究着內心的靈感共鳴和同頻,並在靜觀中審視着自己的生命,尋找着人生的哲思與答案。
不同的藝術門類之間亦有着共通的精神內核,邰麗華於有聲與無聲中、晏曉斐於起筆與落筆間、主持人陳競於城市現代與古老的邊界,各自靜下心來觀察時代,感受之後問道於心。
賈樟柯在《背後是中國·遇見1%》中説道:“行走與遐想,會幫我們清空身外之物,靜下心來才會保持謙遜,觀察過後才知萬物有靈”,靜觀時代,忙碌以及快速發展的背後是什麼?看完節目我們彷彿找到了答案:或許就是內心的“記憶”,它可以是一段舞蹈,一副字畫,一座城市,更可以是山河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