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影評|《雲霄之上》:戰爭詩電影的一種新嘗試


1905電影專稿 由劉智海導演,陳偉鑫、吳嘉輝主演的戰爭片《雲霄之上》正在院線上映,這部影片以真實歷史事件和人物為基礎,講述年輕的紅軍戰士洪啓辰在羣山裏集結隊友,必須在48小時內炸燬敵人彈藥庫命令的。本片運用詩電影美學:淡化情節,強調影像的隱喻和抒情功能。正是這些詩電影的元素,使得這部戰爭片讓人耳目一新。

今日影評|《雲霄之上》:戰爭詩電影的一種新嘗試


憑藉獨樹一幟的影像風格,影片在去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幾項大獎。但與此同時,創新的表達和獎項的加持並沒吸引到廣大觀眾,影片上映後,市場表現非常平淡。盛名之下,《雲霄之上》是否名副其實?本期節目邀請了影評人沙丹一同聊聊《雲霄之上》,他也是這部影片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推薦人之一。

今日影評|《雲霄之上》:戰爭詩電影的一種新嘗試


《雲霄之上》的製作成本僅僅只有300萬,卻在上映當天獲得了一眾導演和演員的點贊支持,其中包括陳坤、陳正道、烏爾善等為電影市場貢獻過好幾十億票房的業內大咖。他們為《雲霄之上》做推薦,很大程度上是被這部影片的文藝氣質打動,內心裏“迷影”屬性被喚起。如烏爾善導演本身對詩電影有深刻研究,他電影也能看出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的影響。《雲霄之上》的影像也讓很多人想起塔可夫斯基的《伊萬的童年》。

今日影評|《雲霄之上》:戰爭詩電影的一種新嘗試


但《雲霄之上》在追求藝術性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的爭議,評價兩極分化。不少觀眾表示看完之後一頭霧水,有的覺得影像風格導致紅軍戰士們的辨識度不高;也有觀眾對影片長鏡頭調度和水下攝影印象深刻,並被戰士們的犧牲打動。這部影片跳出了傳統戰爭片的框架,因此有一定的觀影門檻,讓預期在影院看到《長津湖》這種戰爭大片的觀眾心裏有一定的落差。

今日影評|《雲霄之上》:戰爭詩電影的一種新嘗試


沙丹表示:“一般的觀眾來看這個影片的時候,都會有對類型本身的預期。包括對藝術片影迷角度來説,可能大家的接受的這種維度都是有偏差的,出現有一些口碑當中的跌宕,也是很正常的。”

今日影評|《雲霄之上》:戰爭詩電影的一種新嘗試


主持人蔣小涵提到影片中有意去規避演員的特色,演員本身也都是不知名演員,讓她在看完影片後僅僅記住了主角的臉。影片正是通過這種方式,讓電影的重心放到導演本身思想傳達當中。影片不突出人物,更像是用虛指的方式,隱喻這些紅軍戰士都是星星之火,中國的革命事業正是由一個個這樣的犧牲鑄就的。


今日影評|《雲霄之上》:戰爭詩電影的一種新嘗試

沙丹認為:“我們看《長津湖之水門橋》或者是《長津湖》這樣的電影當中,吳京就是吳京,易烊千璽就是易烊千璽,相對來説比較實。因為電影當中每個人當中是要有戲的,戲劇衝突是非常重要的地方。這部影片(《雲霄之上》)實際上是一個沒有什麼明星的、羣像式的,每個人的面目似乎都有點模糊的。”


今日影評|《雲霄之上》:戰爭詩電影的一種新嘗試

影片這種獨特影像風格,是否為低成本的討巧選擇?從整部影片的完成效果來看並非如此。影片的美學基調是作者化表達高於大場面視覺奇觀。蔣小涵認為即使給這部電影預算再加個0,它的風格都不會有太大變化。影片的第一個鏡頭以手部特寫開始,然後我們看到倒在地上痛苦的士兵,這個定場式的鏡頭為整部影片奠定基調,《雲霄之上》正是這種強烈的詩電影美學,把戰爭的殘酷刻畫出來。


今日影評|《雲霄之上》:戰爭詩電影的一種新嘗試

《雲霄之上》在藝術上的開拓和創新值得肯定。我們的電影市場需要《長津湖》《長津湖之水門橋》這樣熱血澎湃的戰爭大片,也需要《雲霄之上》這樣充滿藝術氣質的作者電影。市場的選擇應該是多元化、多維度的。雖然影片沒有去掉票房上的成功,但隨着這種思維和更廣大的商業類型融合在一起時,相信有更多觀眾會去選擇這樣的影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1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影評|《雲霄之上》:戰爭詩電影的一種新嘗試 - 楠木軒